醫路心語(94) 第二診療意見

南山無言 (2025-10-09 20:17:17) 評論 (2)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94. 第二診療意見

兩周前我看了一位病人。

65歲的女性,平時幾乎不看醫生,也不吃藥。三周前她突然出現胸痛,被送到當地醫院急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STEMI),當即進行了冠脈造影並植入支架。

她來那天,和丈夫一起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我的門診。在此之前,我已經在電腦上瀏覽過她在當地醫院的檢查和治療記錄。於是見麵後,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已經看過心髒科醫生了,有什麽我可以幫到你的呢?

病人微笑著,從包裏拿出一張寫滿問題的紙條——她是來做第二診療意見的。

在美國,尋求第二診療意見(second opinion)並不少見。病人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不信任原來的醫生,而是希望聽聽不同醫生的看法,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和價值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多數這樣的病人都非常理智、禮貌,來之前做了充分的功課,有條理地提出問題,是真正想與醫生一起探討病情的。

我們按照她列出的問題一一討論。她的丈夫打開手機請求錄音,我欣然同意——因為其中不少問題是她女兒幫忙準備的,女兒那天不能來,希望之後能聽錄音了解討論內容。

談話中,我們重點分析了她冠心病的原因。我指出,她的Lp(a)水平顯著升高,這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心血管風險標誌。建議她的孩子們也進行篩查。目前雖無直接針對Lp(a)的藥物治療,但通過他汀類藥物控製膽固醇依然是關鍵,而新的治療藥物也正在研發中。(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向標:脂蛋白(a)

整個問診持續了約四十分鍾。期間,病人和丈夫又補充問了幾個問題,我都一一作答。臨結束前,我問:還有什麽問題嗎?”他們相視一笑,滿意地搖搖頭:沒有了,一切都很清楚。他們決定繼續回到當地醫院心髒科進行後續隨訪。

今天上班時,我收到他們寄來的一封感謝信。

我一直認為——最高質量的醫療,不在於技術的高低,而在於幫助病人做出最符合其價值觀、偏好與目標的選擇;而醫生的責任,是確保這些決定不是出於無知或恐懼。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第二診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