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士日記2

音來小提琴 (2025-10-28 11:53:52) 評論 (10)

中國式客套

   長假時期,很多學生都會去看望老媽。開始兩天,老媽與我視頻時敘述學生的到訪,都是一臉興奮,但過後視頻中的老媽就越來越無精打采,說話時眼都睜不開。我問這幾天接客累了吧?她說是,尤其午睡經常被耽誤,感覺特別累。我說以後到午睡時間一定不要不好意思說,午睡一定要保證,千萬不要客套,你一句“再坐會兒吧”會讓人誤以為你舍不得人家走。老媽嘴裏雖“哦哦”答應著,但我知道每次客人起身,她一定仍會客套地挽留,有時還要更進一步地客套:“吃了飯再走”。

  高齡老人體力有限,雖然每次見到學生令她開心,但實際上很耗體力,老媽是個極其會強打精神,又過度顧及麵子的人,明明已經累癱了,還要說不累不累,活生生被慣有的客套害了自己。

   我是出國後才領悟,我們有著不必要的中國式客套。洋人這方麵就很實際。當年剛到國外,我被人問吃什麽喝什麽,都客氣地說不要,結果人家就真不給吃喝了。後來知道一定要實話實說,餓了渴了累了,就直接說,才不委屈自己,省心省事。

天堂近在咫尺

  正練著琴,被門鈴聲打斷,很不想去開門,但必須去,因為打鈴的人聽到琴聲,知道有人在,不會輕易離去。

   開門見到兩個年輕女孩,說抱歉打擾,但就耽誤一小會兒,希望我能回答他們一個問題。

“您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我說知道你們是為傳教而來,但你們不必試圖告訴我死後如何去天堂。我隻想著把今天先過好,把我活著的每一天過得有意思。對於死後的事,根本不去操心。

兩個女孩聽了,知道我這個中國大媽已無可就藥,隻好告辭。

重新拿起琴,繼續享受我今天的快樂。

每一刻拉得開心的時候,我就猶如在天堂一般。

人年紀越大越不能想得遠,因為我們前麵的路隻會越來越短,唯有抓緊做好眼前的事才最實際。

朋友的故事

與朋友聚,聽他說了年輕時的故事,值得分享。

當年他孤身在法國留學。聖誕節到,老師請他做客,有法國節日不可少的生蠔,他第一次吃,有點無所適從,老師靈機一動:我家有中國醬油,你就中西結合吃吧。他便用醬油就著生蠔吃。回到住處就開始上吐下瀉,渾身起紅斑,幸好他身邊帶著當醫生的父親給他的藥,吃完昏昏睡去。

第二天接到老師電話,問他生蠔吃完有不良反應嗎?他感覺自己狀態已經恢複,為了不讓老師不安,就說自己吃了生蠔沒事。老師說:那就好,因為我全家吃生蠔的都中了毒,上吐下瀉,你沒事真太神奇了,看來是醬油的作用。因為你是唯一放了醬油的。

 發廊所聞

    正在發廊剪發,老板娘的兒子進來,老板娘指責他到晚了,說要扣他工錢。

  她的高中生兒子這周放假,說好假期裏幫老媽打工,一小時十塊錢。老板娘說反正他不幫我做工,到該要錢的時候也不會客氣,還不如讓他來幹點活兒,我給他錢心裏舒服,他拿著也理直氣壯。說是幹活兒,其實也就掃掃地,擦擦台子。

   兒子說肚子餓了,跟她媽要十五塊錢買吃的,老板娘一聽又火了,活兒沒幹就先要錢買吃的,不給。兒子不理會媽嘮叨,自己去拿了錢就往外走。老板娘急了:你這一走就不知幾點回來了,今天沒幹的活兒明天給我補做。兒子答:明天我不給你打工,明天我要跟M和他爹去安德維普。“啥?去幹嗎?”“M他爹明天要去那裏植頭發。我們順便跟著去玩一趟。”“他爹沒禿頭啊。”“不知道,不關我的事,我們隻跟去玩。”

  從發廊出來,路過要去植發老板的商店,正好我本來就要去買東西。進去看見老板,忍不住就去看他的頭,不禿,隻是前額頭發有點少。我差點想說:你真沒必要現在急著去植發哎。幸好話還是咽了回去。不然老板一定尷尬並要歸罪兒子多嘴。

   不過老板一定想不到,發廊老板娘的兒子在發廊這一嚷嚷,他植發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四麵八方了。

工老師的夢

  有位朋友告訴我,每天早上吃一小勺醋泡黑豆,益處多多,明目,補鈣,降三高,防便秘,美顏美發。為了證實其說法,她指著滿頭黑發說,不是染的哈,我仔細看,真的沒一根白發。她隻比我晚出生一個月。這也太牛了。這即美容又養生的秘方豈能放過。決定要如法炮製,

   黑豆炒好要浸泡一周,吸足了醋的黑豆有點酸,但不難吃。我不指望吃了黑豆也能像我朋友一樣滿頭黑發,但能不再繼續增加白發。就很滿足了。工老師怕酸,但看我每天吃得挺歡,也跟著吃了。

今天早上他說昨晚做夢頭發全黑了。哈哈哈。

寫完了!

   正在做晚餐,工老師來到廚房對我說:寫完了!

  一部四十四萬五千字的巨作終於完成。

  工老師並不是專業作家,隻因多年前去央音講學時,當年的教研主任建議他為學生寫幾個作曲家的解讀。始於隨意,但他卻越寫越有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寫出了一部作品解讀大全。

  這部巨作寫了近十年,隻記得剛寫作時,他還不會打字,是手寫稿掃描寄給學校負責人。他很高興被人誇獎“工老師的字太漂亮了”,因此固執地手寫了一段日子,是在我一再勸說下才開始學打字。幸好他沒堅持手寫,不然這部著作恐怕很難完成。

 雖然學會打字後,寫作速度快多了,但這些年,工老師為這部著作所付出的心血多得一言難盡。

  當初他開始寫作時,我覺得終點渺茫,工程像愚公移山一般困難。我曾經跟他開玩笑:一定要在癡呆前寫完。

現在著作完成了,工老師沒癡呆跡象,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