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海歸的史料中,大部分人的回國日期不十分精準,隻有回國的年份,很難判斷誰先誰後回國。另外,“回國”的意思可以是啟程回國,也可以是回到中國。當年從歐美回到中國,在路上往往要走三四個星期,“1月啟程回國”可能到2月才到中國。語言上也有模糊性,比如“1950年3月放棄了博士學位回國”,到底是3月放棄了博士學位,還是3月回到中國,並不十分清楚。再比如“1950年3月回國後,任清華大學副教授”,是3月回國呢,還是3月任副教授,也是模棱兩可。
誰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呢?首先要確認,這裏所謂的老海歸是回到“共和國”的中國留學生。換句話說,1949年10月1日以後回到中國。然後確定“回國”的定義是回到中國,並不是啟程回國。梁思禮和十幾名留學生10月1號那天正在海上顛簸,從收音機裏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不能算已經回國了。朱夏夫婦1949年8月離開瑞士,幾經周折,於10月抵達北京,他們可以算解放後回國。
根據記載,陶國泰可能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因為他“於1949年10月1日回到北京”。不過這裏有個行程問題,當年回國是要途經香港,從香港到北京要走幾天。所以嚴格講陶國泰是9月底先到香港,然後進入“民國”,幾天後才於10月1日到北京。
如果把到香港也算作回國,就有黃宏嘉,他“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當晚,冒著被國民黨軍艦襲擊的危險,在香港乘坐貨船,穿過台灣海峽,駛往天津。”不過按照曆史事實,1949年10月1日到香港並不能算回國,黃宏嘉應該是幾天後抵達天津。
王仁東的回國時間有這樣的記載:“王仁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如果王仁東10月2日抵達香港,當天過海關進入大陸,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王仁東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不然的話,和陶國泰、黃宏嘉一樣有路程上的時間差。
據不完全統計,有30多老海歸是“1949年10月回國”,大部分都沒有具體日期。剛解放那幾年,老海歸回國一般都是結伴同行,這30多人中,可能有人是跟陶國泰、黃宏嘉、王仁東一起回國。這就更難說,誰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了。
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
帕格尼尼 (2025-10-02 07:40:55) 評論 (0)在老海歸的史料中,大部分人的回國日期不十分精準,隻有回國的年份,很難判斷誰先誰後回國。另外,“回國”的意思可以是啟程回國,也可以是回到中國。當年從歐美回到中國,在路上往往要走三四個星期,“1月啟程回國”可能到2月才到中國。語言上也有模糊性,比如“1950年3月放棄了博士學位回國”,到底是3月放棄了博士學位,還是3月回到中國,並不十分清楚。再比如“1950年3月回國後,任清華大學副教授”,是3月回國呢,還是3月任副教授,也是模棱兩可。
誰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呢?首先要確認,這裏所謂的老海歸是回到“共和國”的中國留學生。換句話說,1949年10月1日以後回到中國。然後確定“回國”的定義是回到中國,並不是啟程回國。梁思禮和十幾名留學生10月1號那天正在海上顛簸,從收音機裏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不能算已經回國了。朱夏夫婦1949年8月離開瑞士,幾經周折,於10月抵達北京,他們可以算解放後回國。
根據記載,陶國泰可能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因為他“於1949年10月1日回到北京”。不過這裏有個行程問題,當年回國是要途經香港,從香港到北京要走幾天。所以嚴格講陶國泰是9月底先到香港,然後進入“民國”,幾天後才於10月1日到北京。
如果把到香港也算作回國,就有黃宏嘉,他“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當晚,冒著被國民黨軍艦襲擊的危險,在香港乘坐貨船,穿過台灣海峽,駛往天津。”不過按照曆史事實,1949年10月1日到香港並不能算回國,黃宏嘉應該是幾天後抵達天津。
王仁東的回國時間有這樣的記載:“王仁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如果王仁東10月2日抵達香港,當天過海關進入大陸,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王仁東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不然的話,和陶國泰、黃宏嘉一樣有路程上的時間差。
據不完全統計,有30多老海歸是“1949年10月回國”,大部分都沒有具體日期。剛解放那幾年,老海歸回國一般都是結伴同行,這30多人中,可能有人是跟陶國泰、黃宏嘉、王仁東一起回國。這就更難說,誰是第一個回國的老海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