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的第一站 Norris Geyser Basin,卻因為道路維護而關閉,想來是趁著政府關門的空檔整修。略感遺憾,隻得繼續前行。
看到冰湖中的天鵝。

在Hayden Valley的一個觀景點停下車。淒風冷雨中,別說熊了,連野牛和麋鹿都不見蹤影,大概也嫌冷,不肯出門吧。
這時,一對夫婦走來,肩上各掛著望遠鏡,朝遠處張望。我上前問他們是否看到什麽,他們搖頭說沒有。不過昨天,他們在路上遇到了熊。
妻子興奮地跑回車,拿出手機讓我看他們拍下的視頻。畫麵裏,一頭熊悠然從他們車前踱過,神態自若,仿佛在為他們專門走一場“秀”。
我稱讚他們拍得好,也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
他們來自法國南部——那片薰衣草的故鄉,打算用三年的時間,駕著房車環遊北美和南美大陸。他們曾在2018到2020年間開著房車在南美洲旅行了一年半,現在計劃在2025年開始北美之旅,從北美洲一路到中美洲。
他們的房車是從法國海運到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然後一路向西,他們已走遍加拿大主要城市,如今來到美國。接下來他們的目的地是猶他州。
聽說我們來自多倫多,他們笑著說:“多倫多我們去過,很美的城市。”
他們一談到旅行,臉上立刻洋溢著陽光般的笑容,那份熱情讓我也不由得心生向往。他們在路上吃住,在自然中攝影、寫博客、與世界分享他們的見聞。
臨別前,他們熱情地把我們拉到房車前,指著車上的二維碼笑說:“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們的博客。”
我說:“當然。”便掃了下來:https://nousdeuxenbalade.wixsite.com/kokopelli-2。也許某個冬夜,我會打開他們的故事,看他們在遙遠的路上繼續行走。

跟法國夫婦道別後,我剛坐進車,忽然天兵天將般湧出一大群中國遊客。回頭一看,一輛旅遊大巴正停在遠處的路邊。原本寂靜的山穀一下子熱鬧起來。有舉著攝像頭做直播的小夥子,也有頭戴紅發卡、不斷擺著姿勢讓兩位大爺同時為她拍照的美大媽。許久沒有見到這樣熱鬧的人間煙火了。

來到Pelican Creek,看到那裏豎著一個“熊最常出沒區域”的警示牌。LG立刻來了精神,要在這裏“守車待熊”。我笑著搖頭,隻能陪他。

風冷雨細,我們在車裏靜靜等候。正好趁這功夫,和兒子通了視頻。
他聽說老爸想看熊,哈哈大笑:“要看熊來我這兒,上學的地方多得是!”
LG趕緊糾正:“你那兒是黑熊,這裏可有灰熊——Grizzly Bear,更厲害的那種!”
臨掛電話前,他還不忘補一句:“等我們拍到熊,就發給你看!”
這人真是熊迷心竅,不可救藥。隻好陪他玩到底。

車繼續前行,到一個高坡時,看到路邊停了好幾輛車。
我下車詢問,一位年輕女孩興奮地指著遠處水邊,說:“那有一隻狼!”
我眯眼望去——不止一隻,而是兩隻!
灰白的身影在金黃的草原上穿行,時隱時現。我忽然想起齊秦的那首《北方的狼》,旋律在心中回蕩,與眼前的荒原融為一體。


再往前行,來到 Mud Volcano,一圈木棧道環繞著翻騰的地熱:黑龍池、龍嘴泉……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硫磺味。熱氣翻滾,泥漿噴濺,仿佛闖進《西遊記》裏牛魔王的洞府。
我不禁暗想:吳承恩若真來過黃石,一定會在此寫出更多妖氣騰騰的篇章。





車開過黃石湖,湖水和遠處的雪山相應,明信片的感覺。


看到幾輛車在路邊排成一列,所有人都屏息觀看。原來是一頭熊在草間低頭覓食。

一個女孩探出車頂,長發在冷風中飛揚,有西部電影裏的感覺。

漸入山地,山路起伏蜿蜒,如坐“過山車”。
一對野牛在路邊悠閑地咀嚼,觀察著路人。

穿過大片枯死的樹林,令人感慨。好在嫩綠的新樹已然探頭。生命的輪回,就在眼前展開。
雪山漸近,山穀間靜靜躺著一泓湖水,映著天光雲影,清澈如夢。



終於抵達東門,門口立著“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大牌。我們下車合影。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個門晚上八點關閉。

返程時,方向變了,風景似乎也換了模樣。
山坡上,兩隻小鹿好奇地望著我們,短暫對視後,輕盈地躍入樹林。

忽然,雨點落下。車窗被打得模糊。
山路起伏,車在雨中穿行。LG穩穩地握著方向盤,我感激地說:“你開得真好。”
他笑道:“咱們從加拿大來,這點雨雪算什麽。”
又補了一句:“我是你的翅膀。”
我笑出聲。是啊,的確如此。
天似乎在等我們賞完美景才變臉。回到先前看熊的地方時,雨已成雪,攝影師們依然在守候。
大片雪花在車燈下紛紛揚揚,我忽然擔心那些動物——它們會躲到哪裏避雪呢?

夜色漸深,LG說:“天氣預報說明天要降到 -19°C,也許進不了公園了。”
我笑道:“我們加拿大人,可不會被這點冷嚇退。”
他也笑了,車窗外雪落無聲,車內卻一片溫暖。
回到小鎮,天竟又放晴。我們又到那一家啤酒店吃了晚餐。很喜歡飯店的氣氛,放鬆,食物做得味道好,看著也健康,還能品嚐各種當地的啤酒。

再看天氣預報,溫度也沒那麽低了。
上帝保佑,黃石的旅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