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5-21-2025
上海直飛桂林。機場出口見一旅行社,預訂了三日後桂林到陽朔的船票。櫃台小姐姐說五星級船人不能上甲板,訂了四星的。船票是唯一未事先在美國預訂的,因不清楚能否攜帶行李上船。
“兩江四湖”景區
兩江指漓江和桃花江;四湖包括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龍湖。它們原是桂林古城的護城河與自然水係,經精心改造,形成如今一個貫穿市區的環城水上遊覽係統,全程約7.5公裏。
我們從旅館出發,沿湖邊小路,去“兩江四湖”散步。
傍晚的桂林有一種溫柔的光。金色和銀色的光在水上跳動,倒影與實景幾乎融為一體。遠處的日月雙塔最先映入眼簾,一座泛著金光,一座閃著銀輝,就像夜空中墜落的兩顆星。湖水被它們染得閃閃發亮,有遊船行過,水波輕輕滑開。很可惜,遊客如織、人頭攢動,未留下一張好照片!次日白天拍的日月雙塔,完全失去了夜晚閃光的魅力。

繼續往前走,到了榕湖。這是一段安靜的路,兩岸枝條低垂,微風吹過,在湖麵上輕輕搖曳。古南門的城牆在燈光下透出歲月的顏色,像一幅國畫。石拱橋倒映在水裏,一圓一弧,如同畫中。水晶玻璃橋在藍光照耀下,冰雕一樣晶瑩剔透,這是中國首座采用特殊水晶玻璃承重體係的實用性橋梁。橋前有欄杆上不去,看來現在隻能外觀,不能行走。



穿過榕湖是桂湖,這裏行人稀少燈光柔和。夜色已晚,跨過一座覽橋,打車回旅館。


D2 5-22-2025
意猶未盡,下午再乘船遊,70分鍾人民幣90/人,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兩江四湖,見到了頭晚未走到的木龍湖真容。




相比乘船,更喜歡可以隨心停留、隨景而行的夜間漫遊,燈影、塔影、波光、人聲,織成一幅美麗的桂林夜之畫卷。

晚上再漫步兩江四湖,遇到載歌載舞的幾十人。交談後得知他們是一個由68猴微信群自組的旅行團,入群條件是屬猴且生於1968年。微信群隔三差五組團各處旅遊,群友可帶非68年出生的親友同行。看得出這是群快樂的人,男女老少,燈光下臉上寫滿了發自肺腑的喜悅。

堯山景區
堯山,又名西山,是桂林市區東郊最高的山峰,海拔約909米,被譽稱為桂林第一名山。它不僅是俯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觀景點之一,也是一座融合自然風光與曆史人文的名山。堯山的名字源於傳說中的堯帝,相傳堯帝曾在此登高望遠,體察民情,因而得名“堯山”。
一早打車到山腳再乘纜車上山,此時遊人寥寥無幾。

纜車下來遠眺,四周林木蔥鬱,一旁的圖文介紹麵對的是世上最大的自然山體臥佛。反複對比照片未看出佛是怎麽臥的:),3分相像,7分想象吧。

登至山頂觀景台,天地忽然開闊。腳下的桂林城如棋盤鋪展,遠山疊翠,雲霧繚繞,一幅立體山水畫卷。此刻的堯山,不隻是桂林的“製高點”,更像這座城市的靈魂高地 - 讓人從山腳的煙火走入山巔的雲端,感受自然的恢宏與心靈的寧靜。

身後下麵是片由各色花卉組成的花海,一隊人等著拍照,我捏了張花海繼續前行。
穿過一條懸崖走道就到了堯帝廣場,這裏空無一人,遊客們還沉浸在花海之中吧。四周有幾棟古建築,是重建的嗎?一旁有個小瀑布,溪泉潺潺。廣場規模不大,塑有一排各路神仙,前方最大的是堯帝。雕像個個金光閃閃,應該新建不久吧。

乘纜車下山遇瓢潑大雨,幸運時間掐算得恰到好處。帶我們來的師傅在停車場等著,跟她的車回市區買船票再遊兩江四湖。

桂林老城區
步行街兩旁擺滿了各種特色小吃,豆腐花、米粉、薄餅...等等,琳琅滿目。LD相中了甜酒釀,我擔心衛生攔住,前麵的旅途還遙遠。
穿過步行街,走過東西巷,前麵就是靖王府了。



大道邊有獨秀峰王城景區介紹:
南北朝:大文學家顏延之在獨秀峰山下習文詠詩,開啟了嶺南地區的文風。
唐朝:建立了廣西曆史上第一所官辦學府。
宋朝:王正功在獨秀峰鐫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成為桂林具代表性的廣告語。
明朝: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看中了獨秀峰這塊風水寶地,修建了靖江王府。
清朝:靖江王府被改為廣西貢院,成為西南地區大型科舉考場,共走出了585位進士、4位狀元,其中一位狀元更是“三元及第”。
民國:孫中山北伐至此,將靖江王府設為北伐大本營。
1954年:廣西師範大學遷入。

很遺憾,靖王府即將關門不讓進人,次日天降大雨山洪暴發,沒機會遊靖王府登高感受獨秀峰“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雄偉氣勢。後悔不該先吃啤酒魚、後逛靖王府。
逍遙樓
從靖王府途步到逍遙樓。始建於唐代初期的逍遙樓,千百年來曆經風霜雪雨,屢毀屢建。曆朝曆代,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騷客,來桂林必登逍遙樓。在樓上題詩作畫、宴飲留別。

踏著古人足跡拾級而上,登樓眺望,山川景色一覽無餘。下麵的解放橋,始建於1939年。抗戰時屢遭敵機襲擊,為疏散城區人口,建成鋼木桁架上承式橋梁,定名“中正橋”,後被日軍炸斷,1946年修造“中正浮橋”。1951年在原址重修鋼木桁架結構,更名解放橋。

D3 5-23-2025
象山景區
象鼻山近距旅館,放在最後一天遊覽。天氣預報這日有暴雨,隻好先在旅館觀景,見天氣好轉立馬徒步去公園。
下麵三張照片攝於首日

七樓看得見風景的餐廳看出去


象鼻山是桂林市的標誌性景觀之一。它的獨特地形就像一隻巨大的象鼻伸向漓江,因此得名。象鼻山不僅是自然的傑作,也是工匠們的精湛藝術,山上的植被鬱鬱蔥蔥,與周圍的漓江景色相得益彰,形成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
除了象鼻山之外,景區內還有水月洞、愛情島、普賢塔、三花酒窖等景點,各有特色,我們隨意逛了一圈。



在中國水利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12位“曆史治水名人。

位於象鼻山巔的普賢寶塔,始建於明代,為喇嘛式實心磚塔,塔高13.6米,塔身正北麵嵌有一幅青石線刻的菩薩像。
想登到山頂細看普賢塔、眺望市區,可從“象尾”走到“象鼻”都無路上山。因天氣預報有山洪,兩條上山小徑均被關閉。傍晚外出散步, 見白天走過的橋,拍照站過的地,都淹沒在水下。山洪之大,遠超出我們的預計。

下麵是白天走過的橋,傍晚散步已在水下了。

如期滿意度過桂林市區三日慢遊,雖因天氣打了折扣。明日將乘船去陽朔,滿懷期待漓江好風光!
謝謝瀏覽!祝秋安!
2025中國 故鄉行 江南第一名山 徽州齊雲山
2025中國 故鄉行 桃花源裏人家:徽州西遞
2025中國 在上海穿越時空閱讀曆史
2025中國 舌尖上的上海
2025中國:長江郵輪 (序)
【 中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