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隨意吹

海風隨意吹 名博

人生百味(7)流浪 流浪 到處流浪

海風隨意吹 (2025-09-24 08:38:16) 評論 (34)
曾在美國大學任教40年左右,其間有過不少同事,但因所教學科不一,雖身處同一校園,卻非大一統帝國,而是一個個獨立王國,誰也不用聽誰的。加上沒有坐班製,我喜歡把課都排在上午,下午基本不在學校有些老師喜歡下午上課係裏一個月開次會(還有不少人缺席),有些同事難得見交往有限 

但是,跟係主任卻走得較近,並非要巴結她,而是她善於申請到政府的研究資金。錢來了,需要人幹活,在她的眼裏,我能幹活的,於是有了項目就招呼我參與。一來二去的,不但在工作上彼此信任,私交也多了起來 

係主任有過三段失敗的婚姻,曾忙於獨自拉扯兒女長大成人。女兒懂事,品學兼優,大學畢業便找到了理想工作讓媽鬆了口氣。而那個有多動症的兒子比較麻煩,係主任忙完學校的千頭萬緒回家督促兒子學習在她的辛勤監督下,兒子總算從高中順利畢業去英國大學之所以去英國,是因為兒子的生父,係主任的第二前夫,是英國公民,其後代成為英國公民,並同時保留美國公民的身份在英國,公民上大學的費用在美國低 

成了空巢後,係主任解放了。她是那種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喜歡遠足潛水;時而邀請三五好友,來家裏或去餐館喝酒吃飯聊天遇到係裏來了新同事,老同事退休了,年輕同事新添了孩子,常敞開家門,邀請大家去家裏派對。她家非常寬敞,帶著大花園,適合開幾十人參加的派對係主任本人很帥氣,談吐有內涵,穿著有品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過著美國“上層中產階級”的幸福生活。 

展現在眾人眼前的隻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一個周五下午,跟她談完項目進展,分別時隨口問一句周末打算去哪兒玩。她說要去看望住在舊金山東灣的母親,母親80多歲,失明了,生活自理有困難係主任正在考慮送母親去養老院。 

過了一陣,又問起她母親,已經送去了養老院。為了支付養老院費用,母親的房子也賣了。我想當然地以為,係主任了卻了後顧之憂,不料她憂心忡忡地提到了妹妹。她妹妹患有精神病,喪失了工作能力領取聯邦政府發放的殘疾人津貼生活(目前每月900多美元) 

妹妹曾跟母親同住,可是犯病時脾氣暴躁,亂砸東西,母親去幹預一下,她打了母親一頓。為了保證母親的安全,係主任勸告母親跟妹妹同住,80多歲的老人是沒有能力照顧一個“武瘋子”的。 

當出現打人之類的情況時,精神病院會收妹妹進去住一陣。遺憾的是,加州過去幾十年對精神疾病的公共支持係統逐漸削弱,現在粥少僧多因此,隻要妹妹病狀稍有改善,醫院就叫她出院,為更需要醫治的病人騰出床位。 

 

在加州,精神病人出院後,病情較重者往往被安置去短期康複中心 (Transitional Residential Facilities);病情相對穩定、能獨立生活的病人可以進支持性住房(Supportive Housing)或臨時庇護所;無法獨立生活的則被安排去寄宿家庭或團體之家(Board-and-Care Homes)。 

聽上去安排得非常合理,可實際上,康複中心床位嚴重不足,等待時間長,而且有些康複中心不接受高風險病人;支持性住房和臨時庇護所人滿為患,供不應求寄宿家庭和團體之家的數量逐年減少,因資金短缺而關閉。 

這就造成許多精神病人出院後無穩定住所,直接流落街頭或去普通遊民的庇護所。可是,精神病人常因行為不當被庇護所拒收,陷入了無處可去的困境。 

係主任的妹妹有時能被安置,但這類住房安置往往是短期的,致使她不時流落街頭。開始,母親出於對女兒的疼惜,會讓她回家暫住一陣。隻是妹妹發病時太恐怖了,導致老母親不得不硬硬心腸,不再插手妹妹安置問題。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假如家裏有精神病人,怎可讓他流落街頭?但是,從法律角度看,母親沒有收容妹妹的責任,母親和妹妹是獨立的兩個成年人,年邁的母親沒有義務養活成年的妹妹。 

係主任提到,出於憐憫,她也曾向妹妹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她正好去出差,便讓在等待安置的妹妹去她家住上幾天。等她回到家,嚇了一跳,妹妹流落街頭時結識的男朋友和他的狗也搬進了係主任家。這還了得?趕緊把他們請出了家門。 

對於妹妹的境況,係主任哀傷而無奈。好在她非常理性,如果解決不了一個問題,要承認自己能力不夠,接受並與千瘡百孔的現狀共存至今我還記得她說的:我不會因為妹妹而犧牲我的生活,因為這種犧牲是無用的。 

聽罷感歎,雖然對妹妹不夠仁至義盡,但也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與其讓一家人圍著妹妹轉,由她控製他們的生活,提心吊膽,不得安寧,不如放手,至少一家人能正常生活了。 



基於洛杉磯地區遊民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遊民患有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精神分裂症、嚴重抑鬱症等;近一半有藥物濫用問題還有不少人同時患有兩三種殘疾。 

有朋友從國內來美國訪問,問我美國為什麽精神病這麽多? 

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危機,也觸及了倫理社會結構、政治的深層問題。太沉重了,沉重到我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