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印象:高鐵,高速,爛尾樓

平等性 (2025-09-01 08:28:10) 評論 (12)
上次寫到在機場叫出租,碰到了一位想打仗的出租車司機。這位司機大哥挺能聊,人也熱情,一路上侃侃而談,給我們介紹了不少這些年來新建的地標式建築,我和太太大開眼界。

當時已是傍晚,華燈初放,路兩邊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看起來頗具現代化都市的風貌。在靠近鬧市區的地方,我發現有一棟摩天大樓,大概有一兩百層的高度,整棟樓黑乎乎的,連一盞燈都沒有。我很奇怪,問司機大哥,他告訴我,這是一棟爛尾樓,在這兒已經有五六年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最後完工。

後來和親戚朋友們見麵,聊天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兒,他們告訴我,其實城市裏像這樣的爛尾樓還有好幾處,其中有一棟竟然還是我們市當前最高的建築。這些半成品放在那裏,浪費資源不說,實在也有些不好看。

這次回國,我們見到了太多的新東西新氣象,整個城市今非昔比,現代化的程度可以媲美西方的任何一座都市。這幾處爛尾樓,雖然的確有些礙眼,可是瑕不掩瑜,而且我相信大家都去過不少地方,哪裏又有完美的世界呢?

好不容易回一趟國,除了和親戚朋友吃飯見麵,免不了還要去周邊的風景區逛一逛。現在國內的汽車普及率很高,我的親朋們基本上家裏都有車,出行很方便。我們出去玩了好幾次,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向,距離也有遠近,不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途中所經過的高速公路都非常的暢通,這和我們這邊三天兩頭的堵車完全不同。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就問開車的朋友,為什麽高速的兩個方向都沒什麽車。朋友也不清楚具體的原因所在,隻是告訴我,自從疫情以來,平時高速上麵都是這樣,車很少;隻不過一旦是到了長周末或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像是五一,十一的時候,路上就會堵得水泄不通,有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高速不收費了。

我出國之前做過工程設計,知道大型的建築工程,像是高速公路,高鐵,大型橋梁,摩天大樓,都有一個維修保養的問題。比如說高速公路,基本上是每年都要有一次小修,費用每公裏好幾萬元,每十年左右就需要一次大修,費用是每公裏幾百萬元。如果高速公路的使用率低,那麽,先不談當初的修建費用,即使是維修保養的錢,都沒有辦法收回來。而高鐵就更是個燒錢的祖宗,它對精度,安全和係統性的要求極高,基本上是每個月都要有一次小修,費用在每公裏一百萬到三百萬元左右。我和朋友聊天,跟他提到這些具體的數字,他大吃一驚,很詫異的說,真沒想到會這麽花錢。



其實基建項目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關鍵是看能否帶來相應的回報。我以前做過大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道,在立項之前,需要準確評估項目對當地社會經濟的長期影響,未來需求,發展預測,投資回報,風險分析,等等。對於能夠帶來巨大社會經濟回報的項目,哪怕是天價的投資,也有立項的必要性;相反,如果像是現在這些行駛車輛寥寥無幾的高速公路,那明顯就是虧本的買賣。從國內回來以後,我還專門查了一下資料,現在中國全國的高速公路裏程是19萬公裏,高鐵是4.8萬公裏。也就是說,每年的維護總成本,在幾萬億人民幣左右。如果在經濟的騰飛期,這些錢能夠帶來更多的回報,那自然是有正收益的;但是,如果到了社會成熟發展的階段,不能產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那麽,這些基建項目每年的巨額花費,就很可能會成為社會持續發展的一大隱患。我還記得二十多年前上海的磁懸浮列車項目,在當時真的是一個工程上的奇跡,列車時速達到了五百公裏,創造了世界記錄。可是,正是由於修建和維修的成本太高,最好隻修了30公裏左右,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高速和高鐵,給國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我本人也非常喜歡。隻不過,它們對於中國的未來,到底是憂還是喜,是社會發展的基石,還是超出了時代的奢侈品,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什麽獨到的見解?

我們回程的時候,在去機場的路上,又看到了那座爛尾樓,在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裏,顯得頗有些格格不入。我希望這樣的工程,將來會越來越少,畢竟賺錢不容易,花錢如流水的道理,每個人都懂的。

回國印象:想打仗的出租車司機

回國印象:用國外護照辦支付寶

回國印象:網約車和手機保號

回國印象:鬧市裏的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