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割是一種緣分

ywang32 (2025-08-23 19:10:50) 評論 (0)

嵩山CEO的倒掉 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很多年前我去嵩山就充滿了bi夷

真心覺得凡是智商80以上的 都不會被坑

他們那裏一碗沒有羊肉的羊肉燴麵30塊一碗

一杯刷鍋水的咖啡48塊一杯

工作人員就差在腦門上寫幾個大字——

“被收割者得永生”

但是問題並不在於收割

因為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在收割

你不收割反倒是顯得不解風情

我們需要重點考證的是

為什麽這個世界總是有那麽多韭菜

前仆後繼去給CEO送錢呢?

如果真正理解宗教

會知道一切原初的宗教都是排斥物質

而提倡純粹的修行

但是在我們這裏

宗教卻成為了“功力主義的交換”

群眾看到一切道觀寺院、神龕雕像

都會遏製不住的要倒頭磕一個

好些年前 我在某個寺院看到一個婦女

對著王八池磕頭

把池子裏的王八磕的一愣一愣的

寺院裏的僧人也是一愣一愣的

他們估計也納悶

這拜王八到底是什麽信仰?

中國廣大的寺院豎立著無數的神

有負責生兒子的 有負責做生意的

有負責高考的 有負責長壽的

就連考駕照 人們都會找個車公廟拜一下

群眾認為 這個神名字裏帶車

肯定負責管理車輛

磕一個 準不會錯

在功利主義之下

一個人信佛教 並不是因為他相信佛法的智慧

而是為了生官發財

信道教 並不是為了修身養性

而是為了練好內丹白日飛升

信JDJ也不是為了恩典和愛

而是為了死後能去天堂享福

在群眾看來

重要的不是求誰 而是求什麽

管你是孫悟空還是瑪利亞

管你是元始天遵還是玉堂大帝

隻要對我有用 我全都磕一個

人們祈禱的內容基本都是升官發財

命犯桃花再生三個兒子

並且三個兒子都能考上清華北大

專注度非常高。

這個確實沒辦法

功力主義的傳統深入骨骼

看見神佛不許個願

就像出門不撿東西 就算丟

群眾的目標簡潔實用———

升官 發財 添丁

翻譯過來就是有錢 有地位

有女人 有兒子

既然群眾這麽直接

那就別怪宗教收割了

於是“信仰市場化”就成為所有宗教的第一性原理

首先是門票

你想去名山古刹拜佛

先掏百十塊錢的門票

說好的眾生平等

前提是 你得進門才能平等

還有頭香拍賣

嵩山那個著名的寺院

新年的搶頭香 動輒要幾萬起步

我不理解的是

頭香又不是投胎

這有什麽好搶的

除了這些顯性收入

寺院隱性的收入更加驚人

比如大和尚走穴去外麵做法事

隻要你錢給的多

不管是兒媳婦坐月子

還是母豬產仔

都可以請到最知名的大師給你念一段

還有齋飯素餐

拜完佛

吃一頓紅薯地瓜和蘿卜開會

收你一個人888不算過份吧

最來錢的當然還是堪輿和風水

但是據說這幾年因為地產老板都進去了

所以風水產業進入了下行周期

連北京的30萬仁波切都進廠打螺絲了

其它的還有物品開光

賣你一張紙符 送你一段波若心經

收你1888也是良心價

文創是近幾年的熱門

一串義烏的9塊9的鳳眼菩提

賣你5888

包修成正果

有的和尚從尼泊爾淘了幾個破銅碗

說成是身心靈的法器

拎著碗對著你的腦門敲一下

趁著你腦門嗡嗡響的懵畢時刻

賣你28000還要靠緣分

總之

隻有你想不到 沒有他們做不到。

當信仰成為交換

寺院成為連鎖的shopping mall

你不上當 真的是天理難容

在文明史上

宗教發展經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功力性的宗教

比如早期的自然神信仰

人們祭祀山神 樹神 河神的目的

是讓這些神保護自己

但是前提你要獻祭

求雨的時候要給雨神獻頭豬

求河流的時候要給河神獻頭牛

連拜村口的大槐樹也要獻祭幾個饅頭

在功力性的宗教階段

人和神是“交換”的關係

它的本質是你保護我

我給你提供保護費

而宗教的第二個階段是 道德自省階段

在一神教出現之後

宗教從功力性需求 轉向了 道德自省

比如JDJ的原罪理論和因信稱義

在這個時期

信仰的本質 不再是人和神之間的交換

而是神對人道德良知的塑造

當宗教從功力性的交換走向道德自省

那麽人類文明也實現了升級

宗教從 實用 威懾和交換的 功利主義宗教

變成了良知 信念道德的 內在性宗教

人類從此不斷拷問自己的良知

反思自身的道德

人類社會也從叢林法則走向了人文主義

這就是軸心文明崛起的思想源頭

一個大和尚的倒掉

不僅僅是這個大和尚的問題

而更是那些前仆後繼,

上趕著被收割的信徒的問題

被收割是一種因果

也是一種緣分

如果我們這個時代多數的人都能理解

信仰的本質

是 心靈修行和道德內化

而不是一種交換性的獻祭

那麽不管什麽大和尚也割不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