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紀行 雅典,探尋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寶藏

淡白寧靜 (2025-08-26 05:58:04) 評論 (0)
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是雅典20多所博物館之中最大、也是收藏最豐富的一個博物館,是希臘最大的古文博物館,建於1866-1889年,裏麵的展品收藏希臘從公元前7000年史前文化到公元1世紀基督教在希臘傳遍為止、各地出土的各個時期價值極高的文物,全麵集中地展示古希臘文化。



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不僅是古希臘藝術的殿堂,更是一本立體的史書。從史前時代的錫拉壁畫,到邁錫尼的黃金寶藏;從樸拙的幾何陶器,到靈動的希臘化雕塑;再到那台神秘的安提基特拉機械,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個章節,串聯起了古希臘文明從萌芽到繁盛的完整脈絡。



古錫拉(Thera)文明,出土於聖托裏尼島南邊阿科羅蒂裏(Akrotiri)古城遺跡,最早的錫拉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從克裏特島傳到聖托裏尼島,因為一次火山噴發,錫拉文明灰飛煙滅。直到1967年挖出遺跡,證明古代這裏曾有高度發達的城市存在。錫拉阿克羅蒂裏壁畫(Frescoes from Akrotiri)就是從被火山覆蓋的的阿克羅蒂裏建築廢墟中發掘岀來的,屬於米諾斯文化(Minoan)。

《春》The Spring Fresco,約創作於公元前1550 年。這幅壁畫在西方藝術史上被稱為第一幅風景畫,主要由燕子、百合花與崎嶇的岩石構成,讓人回到那個水草茂盛、萬物生長的創作時代。



克裏特風格的壁畫,《拳擊兒童》(Boxing Children Fresco)和《羚羊》(Antelope Fresco),創作於公元前16世紀,畫麵生動真實,線條流暢,顏色鮮豔,破損部分是想象出來的。





邁錫尼(Mycenaean )展廳仍舊是展品最多最漂亮的,不愧是在荷馬詩史裏被形容為遍地黃金的邁錫尼,展廳金光閃閃、貴氣十足。



不過在漫長的曆史歲月裏,人們眼中的邁錫尼一直是一個隻存在於神話中的虛構國度。 在古希臘 的文獻中,對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幾乎為零。 這個遍地黃金的國度存在的依據,隻有《荷馬史詩》裏的零星記載,並沒有人真正找到過邁錫尼文明真實存在過的依據。



直到1874年,一位沉迷於《荷馬史詩》德國業餘考古學家謝裏曼,不顧其他人的嘲笑和輕視,一意孤行發掘出了邁錫尼遺址與充斥著黃金的墓葬。直到那之後人們才相信,那個荷馬譽為“黃金國度”的邁錫尼文明是真的存在過。





當越來越多的黃金飾品和工藝品被發掘出土, 人們的眼中終於有了邁錫尼文明真實的模樣。 這些巧奪天工的黃金工藝品,讓人們了解到了那個距今3000多年的時代的生活片段。精致的黃金麵具、鋒利的黃金匕首、還有舉世聞名的“華菲奧金杯”等。



華菲奧金杯(Vaphio Cups)是從拉科尼亞的瓦菲奧圓頂墓中所出土的一對金杯,當然是邁錫尼展廳的鎮館之寶。這座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墓葬曾經被盜,但考古學家們在被洗劫一空的墓室地下發現了一個幸免於難的陪葬坑,從中獲得了這對金杯和其他文物。古希臘人用精美的浮雕在2個金杯上展現了人類捕獲並且降服野牛的過程。



除了這對著名的金杯之外 ,考古博物館還收藏了許多形狀的金杯。



阿伽門農麵具(Mask of Agamemnon)無疑是邁錫尼展區乃至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頗具傳奇色彩的文物,被放置在了一進入展廳最顯眼的位置。



它是一件用薄薄的黃金打造的立體麵具,這樣的黃金飾品被廣泛用於邁錫尼的貴族墓葬,而眼前的這一件麵具,更因為被宣稱屬於神話當中的國王阿伽門農而廣為人知。新的考古證據顯示,這個麵具應早於阿伽門農所處的的時代300年。



精美的黃金牛頭酒壺。酒從牛脖子上的一個孔倒入,從鼻孔中倒出來,是個相當特別的奠酒器皿。同樣的牛頭酒壺在克諾索斯宮殿中也發現過一個。





青銅製作的兵器,黃金裝飾在青銅劍柄上。



邁錫尼文明時期的壁畫。



古希臘陶瓷從實用性粗糙的儲罐演變為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博物館收藏了從青銅時代到希臘化時期的陶器,包括幾何風格雙耳陶瓶、黑彩克瑞特和紅彩細頸瓶。



迪普利翁瓶(Dipylon Amphora),公元前 750年,在Dipylon 附近的墓園所發掘的大型陶器,這個雙耳陶瓶除了繁複的幾何圖案,描繪當時葬禮的情景。



幾何風格和螺旋風格陶罐(Geometric Amphora),公元前9世紀。



黑彩陶克瑞特(Black-Figure Krater),公元前6世紀,描繪特洛伊戰爭。



紅彩陶器,勝利女神陶瓶(Amphora with Nike),公元前5世紀,勝利女神尼克手持棕櫚葉或花環的形象,陶身有黑紅相間的條紋和幾何圖案。



接著進入考古博物館的精華—雕塑展廳,展場的動線依照希臘雕塑史發展的進程,分為幾何風格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一趟走下來可以深刻體會希臘雕塑史的演進,眾多精品更是讓人不虛此行!

首先是幾何風格時期(公元前900年–公元前700年),希臘文明從黑暗時代複蘇,雕塑形式簡單,高度抽象,強調幾何形狀,如三角形軀幹和圓形頭部。



古風時期(Archaic Period,公元前700年–公元前480年)。希臘城邦興起,與埃及和近東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雕塑發展,此時期雕刻深受埃及影響。

阿納維索斯青年男子雕像/庫羅斯(Anavyssos Kouros),公元前 530 ,高195cm。姿態僵硬,前傾步伐(左腳略前),模仿埃及雕塑的正麵性法則。麵部帶有“古風微笑”,表情程式化,象征生命力而非真實情感。



公元前480年希臘在波希戰爭中取得勝利,文化發了展進入了黃金時期,雕刻藝術也擺脫埃及的影響,開始走向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史稱古典時期(公元前480年~前330年)。這時期的人物塑像不若先前生硬呆板,藝術家專注於表現人物身體的結構、動作,崇尚自然、穩定、均衡,隨著公元前6世紀青銅製造的進步,此時期也開始出現現大件的青銅作品。

阿爾忒彌斯海角宙斯或波塞冬雕像(Artemision Bronze, Zeus or Poseidon)是又一尊鎮館之寶,作於公元前460年,高達2米的青銅塑像,渾身肌肉發達,雙臂平展,眼神犀利,強健威武。由於右手的物件已經遺失,如果握著雷電就是宙斯,如果握著三叉戟就是海神波塞冬,但無論如何都是難得一見的曠世奇作!





又是一尊巨大的青銅作品「騎馬少年」( Horse and Jockey of Artemision), 雕塑表現快馬奔騰與孩子騎乘間的默契神韻,刻畫的惟妙惟肖!而這樣大件青銅雕塑,在工藝上則要比石雕難上許多倍!不過這件作品完成於公元前140年,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





這是希臘神話中誘惑海倫的特洛伊王子帕裏斯。公元前4年世紀的作品,也是相當精彩的傑作。



贏得勝利的運動員,公元前4世紀的作品。



隨著亞曆山大大帝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希臘的文化也隨著著軍隊傳播,史稱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0年~前30年)。這時期的雕塑更加的生動活潑、題材也更生活化,藝術風格更加多樣化,反映個人情感和社會複雜性。希臘的藝術家開始將眼光從天神、英雄轉向往凡人。

阿芙洛狄忒的大理石雕塑,公元前4世紀,皮膚豐潤,線條柔美,姣好的身材和容貌。這個尊阿芙洛狄忒比盧浮宮的《米洛的維納斯》還早200多年,而且保存的如此完整。



這《阿芙洛狄忒、丘比特與潘》雕塑也是鎮館之寶,表現半人半獸的潘神在阿芙洛狄忒沐浴之際趁機糾纏,維納斯此時是麵帶嫵媚微笑,手舉起涼鞋準備擊打潘,丘比特在空中則奮力將他推開。公元前100年的作品。



羅馬時代的作品,雖然希臘在公元前168年被羅馬共和國所征服,但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征服羅馬人的生活,因此這個段可以視為希臘化時期的延續。因為古羅馬對希臘藝術的癡迷,在公元1-2世紀留下了大量古羅馬複製古希臘藝術的作品,尤其是神祇和英雄形象。

眾神的使者赫爾墨斯(Hermes)雕像,複製公元前4世紀的作品。



酒神、潘和小酒神雕塑群,複製公元前4世紀的作品。



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複製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



戰神阿瑞斯(Ares),複製公元前1世紀的作品。



女神,複製公元前4世紀的作品。



奧古斯都(Augustus)皇帝青銅像,作於公元前12年,腰裏別著一把寶劍,右手做出一個代表官方的歡迎姿勢。



這尊頭像雕塑是羅馬帝國第三位皇帝哈德良(Hadrian)。這雕像頭上原有金橡樹葉編成的金冠,但現早已丟了。其藝術之精湛而被博物館作為印刷宣傳品的頭圖呈現給觀眾。



哈德良皇帝的情人安提諾斯(Antinous)。



這裏的近百位是古羅馬和古希臘各時期和地域的先賢和執政官,他們的姓名與麵容都被凝固在這些藝術雕像上。





博物館還有些難以置信的“科幻”物件,比如這個神奇的東西,也算是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它便是大大有名的安提基特拉機械(Antikythera Mechanism)。1901年在希臘安提基特拉島附近海底沉船裏發現,具有複雜精密的工藝技術,大體認為是測算天文和日曆,要知道這可是兩千多年前,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模擬計算機。



機械的製造年代約在公元前205年至100年之間,兩側的圓形青銅部件可能是齒輪或支撐結構,頂部的人物雕像可能象征天文或神話主題。其複雜齒輪係統和精確天文計算功能揭示了古代希臘人對宇宙的深刻理解。



我們就這樣走走停停地在博物館呆了近3小時。博物館這些沉睡了千年的文物,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出人類對美、智慧與永恒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