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葦絮

風中的葦絮 名博

有追求和沒有追求的區別

風中的葦絮 (2025-08-02 16:40:02) 評論 (6)

首先列舉幾個有追求的栗子吧。

1.我女兒的 Global 老師,六十多歲,女性。她本來是一家公司的雇員,幹的工作是跟教書完全不搭界的。可是她從公司出來之後,重新回到學校,拿了一個Master degree, 考了教師資格,開始教書,開始是在一所比較普通的中學教了一年 Global, 第二年就被女兒的學校聘用。女兒的學校是紐約幾所特殊重點高中之一。

2. 女兒的英語老師。英語老師還比較年輕,他本來是 IT 人士,在 Google 工作,可是他厭倦了IT 這個行業,據他自己說錢也掙的差不多了,然後他自己喜歡的是文學寫作什麽的,於是也是回到學校,被自己夢寐以求的一所大學錄取,學習文學專業,一邊上學一邊在 New York Times 開始發表文章,最後成了專欄作家,於是受聘於女兒的學校。

其實,在美國很多人的一生都經曆過職業的轉行,有些人一生還不止轉了一次,是好幾次。

再列舉幾個反麵的栗子。

1.有一個人移民來的美國,在這裏上學畢業然後找到了一個有福利有保險的工作,算是混出來了吧。可是自從開始工作他就再也不看書不學習了,什麽書都不看,包括自己幹的那一行的專業書籍也不看。最後成了他就職的那家公司裏最早被裁員的人之一,同時也早早的被他自己從事的那個行業無情拋棄,從那家公司出來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同性質的工作了。不過,這個人雖然不喜歡學習,他雖然在自己專業上沒有追求,但是他失業之後到沒有直接躺平,而是到處找零工做。

2. 還有就是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裏提過的那位日本銀行的 VP 了,也是在這裏上學趕上第一波IT 熱潮,一畢業就進了日本最大銀行在紐約的分行。四十多歲被銀行裁出來,首先是靠著積蓄過了幾年,最後日本美國來回跑。他在四十幾歲被裁員的時候他朋友拉他一起學習新的熱門的技術。可是他一聽就搖頭說 too late , 學不進去了。他日本美國來回跑了幾年之後還是回到了美國,開始開出租車謀生。

我這段時間在如何老去的問題上有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如果要我在追求還是沒有追求之間選,我肯定是選追求,一直的追求,不懈的追求,永不放棄的追求,反正我就是不願意過躺平的生活。

當然其實一切的基礎還是要看有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來支撐你的追求了,如果你看書看兩頁就會暈過去,那即使是想過有追求的生活也過不了,哈哈,所以認真鍛煉身體,過有規律嚴於律己的生活,讓自己首先擁有健康的體魄,然後才可以開始談別的。

今天加班,胡謅幾句,祝福大家的周末健康平安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