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正麵臨著達成停火協議的壓力。很少有領導人會繼續一場已經造成約一百萬人員傷亡、且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取得全麵勝利的戰爭。
盡管他可能會同意停止相互的無人機襲擊(這些襲擊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但這場血腥的地麵戰爭可能還將繼續。
盡管俄羅斯每天可能有多達一千人傷亡,但從冷酷的數學角度來看,普京可以承受這些損失,並將其視為勝利。因為他的天平上,沒有任何的人命痛苦會被計算進去。
俄羅斯在戰場上推進,但速度極其緩慢,代價卻極其高昂。2025年6月,俄羅斯大約占領了190平方英裏,相當於烏克蘭國土麵積的不到0.1%。
正如軍事分析家Michael Kofman最近赴烏克蘭視察後指出的那樣,大規模裝甲突擊已經極為罕見。由於無人機監控無處不在,任何動向在到達前線之前就會被偵察到,而大量第一人稱視角(First Person View,FPV)無人機會在俄軍靠近烏軍陣地前就將其打擊。
現在的進攻更像是嚐試滲透烏克蘭守衛薄弱的防線。俄軍小股步兵可能匆匆向前推進,試圖穿越FPV無人機組成的火力網。
“俄羅斯的進攻有時是一組4至6人,但很多時候已縮小到多個2至3人的小分隊,試圖在烏軍陣地之間滲透,”Kofman指出。“俄軍步兵試圖盡可能突破烏軍的前線並在那裏挖戰壕。雖然很多人會陣亡,但總有一部分能成功穿透,並固守等待增援。使用摩托車和輕型越野車的進攻也是如此……大多數會失敗,但並非全部都失敗,因此可以帶來小範圍的戰術推進。” 損失慘重,成功率低。但如果指揮官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攻打防線,最終就能將其擊退。
一些報告顯示,俄軍指揮官對這些傷亡感到自豪,他們甚至會誇耀為占領一個村莊犧牲了多少兵力 —— 據俄語博主(由Chris_O翻譯)稱,“我犧牲了五個‘風暴’單位才拿下這個村”是典型的說法。
突擊部隊中80%以上的傷亡率已是常態。據稱,幸存的傷員會被重新集結,甚至拄著拐的傷員也要參加下一波的攻勢。
技術人員和其他後勤兵也被強行編入突擊隊。2024年,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Admiral Kuznetsov”的全體船員被調上陸地,重組為海軍步兵部隊,並於2024年部署到波克羅夫斯克地區。
烏克蘭方麵的傷亡數字尚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要少得多。防禦部隊的損失通常隻是進攻方的一小部分。而且,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地承擔戰鬥任務,現在很少有烏克蘭士兵與敵人接觸。
但隻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能獲得新鮮血液的供應,它就能繼續前進。
根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數據,2024年,俄羅斯平均每獲得一平方英裏要付出大約150人的傷亡代價。到2025年年中,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Pavlo Palisa稱,這一數字已上升至每平方英裏432人。
這片土地代價昂貴,但普京想“買”,因為他有能力付出。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如此規模的傷亡可能是難以想象的,但在俄羅斯,據他們所知,很少有人對如此大規模的損失感到擔憂。
“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傷亡的真實情況和規模,”俄羅斯問題專家、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Samuel Bendett告訴我。“官方宣傳以及親克裏姆林宮的Telegram頻道等各種社交媒體工具都聲稱犧牲是必要的。”
俄羅斯人對蘇聯在二戰(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犧牲的2000多萬人的紀念活動感到非常自豪。
在俄羅斯,戰爭意味著為祖國犧牲,個體的死亡是為了更偉大的集體榮耀。普京在2022年與一位陣亡士兵的母親的電視會談中,就直接表達了這個觀點。
“有些人死於車禍,有些人死於酗酒 —— 他們死得不明不白。但你兒子活得有意義,你明白嗎?他實現了自己的使命。”普京這樣安慰那位母親。
公眾沒有強烈抗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死去的人並非年輕的義務兵(被稱為“Mobiks”),而是自願報名參加固定期限的合同兵(“Kontraktniki”)。Mobiks 約占軍隊總人數的 25%,他們被安排在後方,而合同兵則奔赴前線。
對俄羅斯人來說,參軍所能拿到的金錢數目是驚人的。有些地區提供了100萬盧布(約1.2萬美元),國家還額外補貼40萬盧布(約5,000美元)。在一些像高加索這樣的貧困地區,人均月薪僅有35,000盧布(約400美元)。簽約參軍就像中了大獎一樣,一次性拿到幾年的工資,還會被當成“愛國英雄”。 即使陣亡,至少在理論上,家屬也能得到豐厚賠償。
分析家Kirill Shamiev在一篇關於俄羅斯公眾輿論的詳細推文中指出:“許多社會底層的男性把這當作一個賺錢和讓自己原本悲慘生活有意義的機會。”
新兵大多來自貧困地區,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崩潰,軍隊提供的“獎金”對他們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
由於俄羅斯並不追求高素質兵員,他們幾乎“來者不拒”。據RBC報道,在摩爾多瓦地區,征兵人員會走訪流浪者收容所招人,無論這些人是否有精神問題、吸毒或酗酒:“隻要有人表現出哪怕一丁點興趣,他們就會立即主動提出簽署服兵役合同。”
戰爭初期,俄羅斯曾直接從監獄中征募成千上萬名囚犯,還有像瓦格納雇傭軍這樣的部隊,他們因為“不影響民意”而可以被大量犧牲。如今這些來源枯竭了,但俄羅斯還能從朝鮮獲得部隊,這些士兵也被投入最激烈的戰鬥,死傷率極高。
但被送進絞肉機的大多數人都是合同製工人,俄羅斯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招募他們,又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流失。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承受這種損失。而隻要這些人被視為“為信念而死的愛國誌願者” —— 正如普京所說的“實現了自己的使命” —— 社會就不會出現抗議浪潮。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這種緩慢而殘酷的推進戰略是“可贏的”。他正在獲得土地,並賭博烏克蘭將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在普京看來,這種緩慢而艱難的推進是一種必勝策略。他正在鞏固地盤,並指望烏克蘭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如果未來的停火協議將戰場現狀“凍結”,那麽每天的戰鬥就意味著每天的“進展”。
但這一切可能因幾個因素而改變:俄羅斯經濟的快速崩潰、烏克蘭獲得更多軍事援助,或烏軍成功發動大規模反攻。如果這些都沒有發生,流血將繼續下去。
(這是我的原始翻譯。
原文英語作者:David Hambling)
我其他的博文:
批駁《意淫的文革幽靈》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真實需要被尊重》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 人間煙火最動人》
中國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長津湖》帶來的聯想
從9兵團的檢討看長津湖戰役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後,奇葩的新舉動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
為什麽普京認為他能在烏克蘭取勝,盡管俄軍傷亡慘重
仙掌月明 (2025-08-28 05:16:41) 評論 (1)
普京正麵臨著達成停火協議的壓力。很少有領導人會繼續一場已經造成約一百萬人員傷亡、且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取得全麵勝利的戰爭。
盡管他可能會同意停止相互的無人機襲擊(這些襲擊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但這場血腥的地麵戰爭可能還將繼續。
盡管俄羅斯每天可能有多達一千人傷亡,但從冷酷的數學角度來看,普京可以承受這些損失,並將其視為勝利。因為他的天平上,沒有任何的人命痛苦會被計算進去。
俄羅斯在戰場上推進,但速度極其緩慢,代價卻極其高昂。2025年6月,俄羅斯大約占領了190平方英裏,相當於烏克蘭國土麵積的不到0.1%。
正如軍事分析家Michael Kofman最近赴烏克蘭視察後指出的那樣,大規模裝甲突擊已經極為罕見。由於無人機監控無處不在,任何動向在到達前線之前就會被偵察到,而大量第一人稱視角(First Person View,FPV)無人機會在俄軍靠近烏軍陣地前就將其打擊。
現在的進攻更像是嚐試滲透烏克蘭守衛薄弱的防線。俄軍小股步兵可能匆匆向前推進,試圖穿越FPV無人機組成的火力網。
“俄羅斯的進攻有時是一組4至6人,但很多時候已縮小到多個2至3人的小分隊,試圖在烏軍陣地之間滲透,”Kofman指出。“俄軍步兵試圖盡可能突破烏軍的前線並在那裏挖戰壕。雖然很多人會陣亡,但總有一部分能成功穿透,並固守等待增援。使用摩托車和輕型越野車的進攻也是如此……大多數會失敗,但並非全部都失敗,因此可以帶來小範圍的戰術推進。” 損失慘重,成功率低。但如果指揮官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攻打防線,最終就能將其擊退。
一些報告顯示,俄軍指揮官對這些傷亡感到自豪,他們甚至會誇耀為占領一個村莊犧牲了多少兵力 —— 據俄語博主(由Chris_O翻譯)稱,“我犧牲了五個‘風暴’單位才拿下這個村”是典型的說法。
突擊部隊中80%以上的傷亡率已是常態。據稱,幸存的傷員會被重新集結,甚至拄著拐的傷員也要參加下一波的攻勢。
技術人員和其他後勤兵也被強行編入突擊隊。2024年,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Admiral Kuznetsov”的全體船員被調上陸地,重組為海軍步兵部隊,並於2024年部署到波克羅夫斯克地區。
烏克蘭方麵的傷亡數字尚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要少得多。防禦部隊的損失通常隻是進攻方的一小部分。而且,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地承擔戰鬥任務,現在很少有烏克蘭士兵與敵人接觸。
但隻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能獲得新鮮血液的供應,它就能繼續前進。
根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數據,2024年,俄羅斯平均每獲得一平方英裏要付出大約150人的傷亡代價。到2025年年中,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Pavlo Palisa稱,這一數字已上升至每平方英裏432人。
這片土地代價昂貴,但普京想“買”,因為他有能力付出。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如此規模的傷亡可能是難以想象的,但在俄羅斯,據他們所知,很少有人對如此大規模的損失感到擔憂。
“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傷亡的真實情況和規模,”俄羅斯問題專家、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Samuel Bendett告訴我。“官方宣傳以及親克裏姆林宮的Telegram頻道等各種社交媒體工具都聲稱犧牲是必要的。”
俄羅斯人對蘇聯在二戰(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犧牲的2000多萬人的紀念活動感到非常自豪。
在俄羅斯,戰爭意味著為祖國犧牲,個體的死亡是為了更偉大的集體榮耀。普京在2022年與一位陣亡士兵的母親的電視會談中,就直接表達了這個觀點。
“有些人死於車禍,有些人死於酗酒 —— 他們死得不明不白。但你兒子活得有意義,你明白嗎?他實現了自己的使命。”普京這樣安慰那位母親。
公眾沒有強烈抗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死去的人並非年輕的義務兵(被稱為“Mobiks”),而是自願報名參加固定期限的合同兵(“Kontraktniki”)。Mobiks 約占軍隊總人數的 25%,他們被安排在後方,而合同兵則奔赴前線。
對俄羅斯人來說,參軍所能拿到的金錢數目是驚人的。有些地區提供了100萬盧布(約1.2萬美元),國家還額外補貼40萬盧布(約5,000美元)。在一些像高加索這樣的貧困地區,人均月薪僅有35,000盧布(約400美元)。簽約參軍就像中了大獎一樣,一次性拿到幾年的工資,還會被當成“愛國英雄”。 即使陣亡,至少在理論上,家屬也能得到豐厚賠償。
分析家Kirill Shamiev在一篇關於俄羅斯公眾輿論的詳細推文中指出:“許多社會底層的男性把這當作一個賺錢和讓自己原本悲慘生活有意義的機會。”
新兵大多來自貧困地區,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崩潰,軍隊提供的“獎金”對他們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
由於俄羅斯並不追求高素質兵員,他們幾乎“來者不拒”。據RBC報道,在摩爾多瓦地區,征兵人員會走訪流浪者收容所招人,無論這些人是否有精神問題、吸毒或酗酒:“隻要有人表現出哪怕一丁點興趣,他們就會立即主動提出簽署服兵役合同。”
戰爭初期,俄羅斯曾直接從監獄中征募成千上萬名囚犯,還有像瓦格納雇傭軍這樣的部隊,他們因為“不影響民意”而可以被大量犧牲。如今這些來源枯竭了,但俄羅斯還能從朝鮮獲得部隊,這些士兵也被投入最激烈的戰鬥,死傷率極高。
但被送進絞肉機的大多數人都是合同製工人,俄羅斯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招募他們,又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流失。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承受這種損失。而隻要這些人被視為“為信念而死的愛國誌願者” —— 正如普京所說的“實現了自己的使命” —— 社會就不會出現抗議浪潮。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這種緩慢而殘酷的推進戰略是“可贏的”。他正在獲得土地,並賭博烏克蘭將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在普京看來,這種緩慢而艱難的推進是一種必勝策略。他正在鞏固地盤,並指望烏克蘭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如果未來的停火協議將戰場現狀“凍結”,那麽每天的戰鬥就意味著每天的“進展”。
但這一切可能因幾個因素而改變:俄羅斯經濟的快速崩潰、烏克蘭獲得更多軍事援助,或烏軍成功發動大規模反攻。如果這些都沒有發生,流血將繼續下去。
(這是我的原始翻譯。
原文英語作者:David Hambling)
我其他的博文:
批駁《意淫的文革幽靈》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真實需要被尊重》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 人間煙火最動人》
中國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長津湖》帶來的聯想
從9兵團的檢討看長津湖戰役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後,奇葩的新舉動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
盡管他可能會同意停止相互的無人機襲擊(這些襲擊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但這場血腥的地麵戰爭可能還將繼續。
盡管俄羅斯每天可能有多達一千人傷亡,但從冷酷的數學角度來看,普京可以承受這些損失,並將其視為勝利。因為他的天平上,沒有任何的人命痛苦會被計算進去。
俄羅斯在戰場上推進,但速度極其緩慢,代價卻極其高昂。2025年6月,俄羅斯大約占領了190平方英裏,相當於烏克蘭國土麵積的不到0.1%。
正如軍事分析家Michael Kofman最近赴烏克蘭視察後指出的那樣,大規模裝甲突擊已經極為罕見。由於無人機監控無處不在,任何動向在到達前線之前就會被偵察到,而大量第一人稱視角(First Person View,FPV)無人機會在俄軍靠近烏軍陣地前就將其打擊。
現在的進攻更像是嚐試滲透烏克蘭守衛薄弱的防線。俄軍小股步兵可能匆匆向前推進,試圖穿越FPV無人機組成的火力網。
“俄羅斯的進攻有時是一組4至6人,但很多時候已縮小到多個2至3人的小分隊,試圖在烏軍陣地之間滲透,”Kofman指出。“俄軍步兵試圖盡可能突破烏軍的前線並在那裏挖戰壕。雖然很多人會陣亡,但總有一部分能成功穿透,並固守等待增援。使用摩托車和輕型越野車的進攻也是如此……大多數會失敗,但並非全部都失敗,因此可以帶來小範圍的戰術推進。” 損失慘重,成功率低。但如果指揮官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攻打防線,最終就能將其擊退。
一些報告顯示,俄軍指揮官對這些傷亡感到自豪,他們甚至會誇耀為占領一個村莊犧牲了多少兵力 —— 據俄語博主(由Chris_O翻譯)稱,“我犧牲了五個‘風暴’單位才拿下這個村”是典型的說法。
突擊部隊中80%以上的傷亡率已是常態。據稱,幸存的傷員會被重新集結,甚至拄著拐的傷員也要參加下一波的攻勢。
技術人員和其他後勤兵也被強行編入突擊隊。2024年,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Admiral Kuznetsov”的全體船員被調上陸地,重組為海軍步兵部隊,並於2024年部署到波克羅夫斯克地區。
烏克蘭方麵的傷亡數字尚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要少得多。防禦部隊的損失通常隻是進攻方的一小部分。而且,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地承擔戰鬥任務,現在很少有烏克蘭士兵與敵人接觸。
但隻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能獲得新鮮血液的供應,它就能繼續前進。
根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數據,2024年,俄羅斯平均每獲得一平方英裏要付出大約150人的傷亡代價。到2025年年中,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Pavlo Palisa稱,這一數字已上升至每平方英裏432人。
這片土地代價昂貴,但普京想“買”,因為他有能力付出。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如此規模的傷亡可能是難以想象的,但在俄羅斯,據他們所知,很少有人對如此大規模的損失感到擔憂。
“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傷亡的真實情況和規模,”俄羅斯問題專家、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Samuel Bendett告訴我。“官方宣傳以及親克裏姆林宮的Telegram頻道等各種社交媒體工具都聲稱犧牲是必要的。”
俄羅斯人對蘇聯在二戰(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犧牲的2000多萬人的紀念活動感到非常自豪。
在俄羅斯,戰爭意味著為祖國犧牲,個體的死亡是為了更偉大的集體榮耀。普京在2022年與一位陣亡士兵的母親的電視會談中,就直接表達了這個觀點。
“有些人死於車禍,有些人死於酗酒 —— 他們死得不明不白。但你兒子活得有意義,你明白嗎?他實現了自己的使命。”普京這樣安慰那位母親。
公眾沒有強烈抗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死去的人並非年輕的義務兵(被稱為“Mobiks”),而是自願報名參加固定期限的合同兵(“Kontraktniki”)。Mobiks 約占軍隊總人數的 25%,他們被安排在後方,而合同兵則奔赴前線。
對俄羅斯人來說,參軍所能拿到的金錢數目是驚人的。有些地區提供了100萬盧布(約1.2萬美元),國家還額外補貼40萬盧布(約5,000美元)。在一些像高加索這樣的貧困地區,人均月薪僅有35,000盧布(約400美元)。簽約參軍就像中了大獎一樣,一次性拿到幾年的工資,還會被當成“愛國英雄”。 即使陣亡,至少在理論上,家屬也能得到豐厚賠償。
分析家Kirill Shamiev在一篇關於俄羅斯公眾輿論的詳細推文中指出:“許多社會底層的男性把這當作一個賺錢和讓自己原本悲慘生活有意義的機會。”
新兵大多來自貧困地區,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崩潰,軍隊提供的“獎金”對他們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
由於俄羅斯並不追求高素質兵員,他們幾乎“來者不拒”。據RBC報道,在摩爾多瓦地區,征兵人員會走訪流浪者收容所招人,無論這些人是否有精神問題、吸毒或酗酒:“隻要有人表現出哪怕一丁點興趣,他們就會立即主動提出簽署服兵役合同。”
戰爭初期,俄羅斯曾直接從監獄中征募成千上萬名囚犯,還有像瓦格納雇傭軍這樣的部隊,他們因為“不影響民意”而可以被大量犧牲。如今這些來源枯竭了,但俄羅斯還能從朝鮮獲得部隊,這些士兵也被投入最激烈的戰鬥,死傷率極高。
但被送進絞肉機的大多數人都是合同製工人,俄羅斯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招募他們,又以每月約3萬人的速度流失。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承受這種損失。而隻要這些人被視為“為信念而死的愛國誌願者” —— 正如普京所說的“實現了自己的使命” —— 社會就不會出現抗議浪潮。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這種緩慢而殘酷的推進戰略是“可贏的”。他正在獲得土地,並賭博烏克蘭將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在普京看來,這種緩慢而艱難的推進是一種必勝策略。他正在鞏固地盤,並指望烏克蘭在未來幾個月麵臨政治危機。
如果未來的停火協議將戰場現狀“凍結”,那麽每天的戰鬥就意味著每天的“進展”。
但這一切可能因幾個因素而改變:俄羅斯經濟的快速崩潰、烏克蘭獲得更多軍事援助,或烏軍成功發動大規模反攻。如果這些都沒有發生,流血將繼續下去。
(這是我的原始翻譯。
原文英語作者:David Hambling)
我其他的博文:
批駁《意淫的文革幽靈》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真實需要被尊重》
反駁《網絡之外的中國: 人間煙火最動人》
中國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長津湖》帶來的聯想
從9兵團的檢討看長津湖戰役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後,奇葩的新舉動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