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無事的悲劇”與沒事找事的喜劇

開冒邱 (2025-08-27 10:26:45) 評論 (0)

有個搞笑的事兒又刷屏了:控煙愛好者孫女士認為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的"魯迅吸煙牆畫"有“誤導青少年室外聚集吸煙”之嫌,並以此為由投訴到浙江電子政務平台“浙裏辦”要求更換牆畫,並提議將“魯迅吸煙”改成“魯迅握拳”。這把紹興方麵嚇出一頭冷汗,引發網民“哇”聲一片,都給膈應得打嗝。各路寫手一擁而上,給孫女士揉碎搓細了擺事實講道理:什麽要尊重曆史事實,不能拿今天的公共規範要求曆史人物啦,什麽嶽母刺字不算誘導青少年紋身,“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算食品安全問題啦,連大人物M和鄧都煙不離手,投訴下去影響領導形象啦,吧啦吧啦也不嫌口幹舌燥。



本來,孫女士的舉報搞笑歸搞笑,也隻是太監褲子裏拉胡琴——空扯蛋,一大批誌願蛋疼者跟她配戲就把喜劇衝突推向高潮。

魯迅在《幾乎無事的悲劇》裏說:然而世界上有一些人,卻確是嚷鬧,表揚,誇示著這一類事,又竭力證實著這一類事,算是忙人和誠實人,在過了他的整一世。

這些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正如無聲的言語一樣,非由詩人畫出它的形象來,是很不容易覺察的。然而人們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

王夫之發現中國社會的精神狀態:其上申韓者,其下必佛老,秦暉引申為:在上者指鹿為馬,在下者難得糊塗。當領導的日理萬機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算無遺策,各級士民草民就唯唯諾諾戰戰兢兢躺平卷曲,在平常瑣碎的日常中逐漸消磨掉生命的意義,詮釋了東大精神生活“幾乎無事”的蕭索。但孫女士之類的舉報者卻要“於無聲處聽瓷裂”,以“沒事找事”突破“幾乎無事”的瓶頸,貢獻出全程皆尿點的喜劇——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笑尿了”。過去,高級喜劇是“含淚的笑”,現在已經被孫女士投訴魯迅吸煙畫超越了,投訴者創造了更高的喜劇形式:含尿的笑。

孫女士等舉報愛好者在為這個時代貼金,看看他們無事生非、沒事找事的嘚瑟勁兒仿佛訴說著太平盛世的無聊,冒充五陵輕薄兒,假裝貞觀開元時,飛雞狗跳玩舉報,濫竽合奏主旋律。蘇東劇變後,福山曾樂觀地宣布“曆史終結了”,然而曆史好像雙軌製,倒車也開得行雲流水。盤點簡中網絡上舉報者的成績,好像東大的曆史真的終結了,從此河清海晏鶯歌燕舞,隻有些小得不能再小的雞毛蒜皮可投可訴可口可樂。河北殺妻案被淡化成“家暴”;某地的校園暴力已經鴉雀無聲;餘杭的自來水也靜悄悄地淨化了,糞水不是無情物,回爐再造更護花;天水排鉛不知道到第幾療程了,隻有投訴魯迅吸煙畫像的熱鬧點綴著盛世餘暉。

飽經滄桑的人回首過去有時感歎一句“往事如煙”,到了魯迅這裏卻要警惕“往事如二手煙”,穿過曆史的塵埃嗆了孫女士的肺管子。古人還是拘泥了,說什麽“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現在的人早不耐煩了,他們發現速成法門:扯蛋以明誌,胡鬧方致遠。

仿普希金句型與網友共勉:

假如生活的步子邁大了

在扯蛋的日子裏

要淡定

20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