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密信為何越傳越火?其實這才是現實的中國政治生態
作者: 草頭大將軍。 蔣大公子
這段時間,不管是牆外還是牆內,關於中南海、關於習近平的各種“密信”“傳言”“聽說”越來越多。有人說他身體出了問題,有人說他要被黨內逼宮,有人說軍方異動,還有人說他不久將下台——各種傳聞,真假難辨,但傳播得飛快。
這幾天又有一個中南海秘聞從大陸傳出,
據說中共常委要七變九,習總會辭去總書記一職保留軍委主席一隻,總書記由丁學祥出任。上海的陳吉寧出任總理,張又俠入常成為中央軍維第一副主席,而李強改仁人大委員長,蔡奇任政協主席。
以前,這種消息多出現在海外的自媒體、論壇或者反共圈子裏。可現在,不光是“反賊”在說,連體製內的人、黨內幹部,甚至官媒的評論區裏,都有人在轉、在議論。
就連一直不太碰這些“傳言”的《華爾街日報》,最近也認真寫了一篇長文專門分析,結論很明確:這些傳聞,不能簡單當成“謠言”一笑置之,它們本身就已經在中國政治裏產生了作用。
一、這些“密信”,為什麽突然這麽火?
說到底,傳言之所以多,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真相、又特別想知道真相。
中共的體製是全世界最封閉的權力係統之一。最高層的事情,媒體不報、新聞不說,老百姓根本沒機會了解。你隻能靠猜——他去了沒去某個活動?為什麽突然缺席?為什麽高層會議沒開?為啥軍方人事頻繁變動?這些問題,一個都沒人解釋。
於是,大家就開始拚湊、聯想、聽風就是雨。
你可能覺得這些是陰謀論,但對普通人來說,這些“聽說”反而比官媒那套“喜迎勝利”“重要講話”更真實。
所以不是傳言太多,而是真實信息太少。
二、這些傳言,真的是“反賊”瞎編的嗎?
不少人習慣性地把這些消息全歸結為“海外反華勢力造謠”。但《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明確指出:很多傳言,很可能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中共內部放出來的。
什麽意思?黨內有些人、尤其是對習近平不滿的政治對手,可能有意在放風。
比如,他身體出問題,或者他即將下台,或者軍方對他不滿——這些說法在網絡上瘋傳,背後可能是黨內有人借這些“聽傳”來試圖製造輿論,動搖他的威信,試探風向。
說得更直接點:黨內博弈,本來就很隱蔽;這些“密信”,可能就是鬥爭的一種方式。
所以你以為是反賊亂說,可能其實是“自己人”放話——這一點,不能不提防。
三、習的反應,說明他真的在意這些“傳言”
如果說這些傳言真的不重要,那為什麽習近平要花這麽大的力氣控製言論、清洗官媒、翻修防火牆?
一個真正穩如泰山的領導人,根本不會天天搞輿論管控、刪帖、抓人、封號。他幹嘛那麽怕你“聽說”?
最近幾年,中共在言論上的壓製到了一個變態的程度——連轉發、點讚都有可能被約談,微博上不敢說,微信群不敢聊,翻牆軟件全被封。
這其實說明,他真的很怕這些東西影響政權穩定。
不是“你說了不對”,而是“你說得太對了”。
四、政治傳言本身就是中國政治的一部分
中國的政治環境決定了,傳言是這個體係的“副產品”,而不是偶然。
政治學者唐先生講得很清楚:“傳言是體製的一部分。”
一個正常社會不需要傳言來掌握權力動向;而在中共體製下,大家隻能靠揣測、靠八卦、靠“聽來的消息”,因為沒有正常的信息渠道,沒有公開的問責機製,也沒有新聞自由。
而且,這種“傳言政治”也不是中國獨有。蘇聯垮台前,克裏姆林宮的各種流言蜚語比現在的中南海還要多。結果呢?最後真垮了。
傳言本身不會導致政權崩潰,但它反映的是一種潛在的危機,一種信任的斷裂,一種不可逆的崩壞感。
五、你可以不信傳言,但不能假裝沒這回事
你可以說:“我不相信這些習近平要下台的說法。”這沒問題。但你不能說:“這些傳言都是扯淡,沒任何意義。”
就連《華爾街日報》都說得很明確:“不能因為這些傳言還沒被證實,就假裝它們毫無價值。”
當整個社會被壓到隻能靠密信、靠風聲來揣測政治動向,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病態。而這種病態,一旦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大事發生的前夜。
最後說一句:
中南海的“密聞”,從來不隻是八卦。它反映了權力不透明、民間焦慮、黨內鬥爭、社會不信任,以及製度本身的緊張。
所以別再用“誰造的謠”來轉移焦點了。真正該問的,是——為什麽這個體製連一點真實都不給人?
在黑箱之中,風聲就是預警。
歡迎大家轉發和評論,
讓更多人聽到不同的聲音,看見不一樣的真相。
中南海密信:中共常委七變九,張佑俠入常其可信度有多少?
蔣公子 (2025-08-02 17:23:54) 評論 (3)中南海密信為何越傳越火?其實這才是現實的中國政治生態
作者: 草頭大將軍。 蔣大公子
這段時間,不管是牆外還是牆內,關於中南海、關於習近平的各種“密信”“傳言”“聽說”越來越多。有人說他身體出了問題,有人說他要被黨內逼宮,有人說軍方異動,還有人說他不久將下台——各種傳聞,真假難辨,但傳播得飛快。
這幾天又有一個中南海秘聞從大陸傳出,
據說中共常委要七變九,習總會辭去總書記一職保留軍委主席一隻,總書記由丁學祥出任。上海的陳吉寧出任總理,張又俠入常成為中央軍維第一副主席,而李強改仁人大委員長,蔡奇任政協主席。
以前,這種消息多出現在海外的自媒體、論壇或者反共圈子裏。可現在,不光是“反賊”在說,連體製內的人、黨內幹部,甚至官媒的評論區裏,都有人在轉、在議論。
就連一直不太碰這些“傳言”的《華爾街日報》,最近也認真寫了一篇長文專門分析,結論很明確:這些傳聞,不能簡單當成“謠言”一笑置之,它們本身就已經在中國政治裏產生了作用。
一、這些“密信”,為什麽突然這麽火?
說到底,傳言之所以多,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真相、又特別想知道真相。
中共的體製是全世界最封閉的權力係統之一。最高層的事情,媒體不報、新聞不說,老百姓根本沒機會了解。你隻能靠猜——他去了沒去某個活動?為什麽突然缺席?為什麽高層會議沒開?為啥軍方人事頻繁變動?這些問題,一個都沒人解釋。
於是,大家就開始拚湊、聯想、聽風就是雨。
你可能覺得這些是陰謀論,但對普通人來說,這些“聽說”反而比官媒那套“喜迎勝利”“重要講話”更真實。
所以不是傳言太多,而是真實信息太少。
二、這些傳言,真的是“反賊”瞎編的嗎?
不少人習慣性地把這些消息全歸結為“海外反華勢力造謠”。但《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明確指出:很多傳言,很可能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中共內部放出來的。
什麽意思?黨內有些人、尤其是對習近平不滿的政治對手,可能有意在放風。
比如,他身體出問題,或者他即將下台,或者軍方對他不滿——這些說法在網絡上瘋傳,背後可能是黨內有人借這些“聽傳”來試圖製造輿論,動搖他的威信,試探風向。
說得更直接點:黨內博弈,本來就很隱蔽;這些“密信”,可能就是鬥爭的一種方式。
所以你以為是反賊亂說,可能其實是“自己人”放話——這一點,不能不提防。
三、習的反應,說明他真的在意這些“傳言”
如果說這些傳言真的不重要,那為什麽習近平要花這麽大的力氣控製言論、清洗官媒、翻修防火牆?
一個真正穩如泰山的領導人,根本不會天天搞輿論管控、刪帖、抓人、封號。他幹嘛那麽怕你“聽說”?
最近幾年,中共在言論上的壓製到了一個變態的程度——連轉發、點讚都有可能被約談,微博上不敢說,微信群不敢聊,翻牆軟件全被封。
這其實說明,他真的很怕這些東西影響政權穩定。
不是“你說了不對”,而是“你說得太對了”。
四、政治傳言本身就是中國政治的一部分
中國的政治環境決定了,傳言是這個體係的“副產品”,而不是偶然。
政治學者唐先生講得很清楚:“傳言是體製的一部分。”
一個正常社會不需要傳言來掌握權力動向;而在中共體製下,大家隻能靠揣測、靠八卦、靠“聽來的消息”,因為沒有正常的信息渠道,沒有公開的問責機製,也沒有新聞自由。
而且,這種“傳言政治”也不是中國獨有。蘇聯垮台前,克裏姆林宮的各種流言蜚語比現在的中南海還要多。結果呢?最後真垮了。
傳言本身不會導致政權崩潰,但它反映的是一種潛在的危機,一種信任的斷裂,一種不可逆的崩壞感。
五、你可以不信傳言,但不能假裝沒這回事
你可以說:“我不相信這些習近平要下台的說法。”這沒問題。但你不能說:“這些傳言都是扯淡,沒任何意義。”
就連《華爾街日報》都說得很明確:“不能因為這些傳言還沒被證實,就假裝它們毫無價值。”
當整個社會被壓到隻能靠密信、靠風聲來揣測政治動向,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病態。而這種病態,一旦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大事發生的前夜。
最後說一句:
中南海的“密聞”,從來不隻是八卦。它反映了權力不透明、民間焦慮、黨內鬥爭、社會不信任,以及製度本身的緊張。
所以別再用“誰造的謠”來轉移焦點了。真正該問的,是——為什麽這個體製連一點真實都不給人?
在黑箱之中,風聲就是預警。
歡迎大家轉發和評論,
讓更多人聽到不同的聲音,看見不一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