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黑鷹

風城黑鷹 名博

不要錯過充滿藝術的斯德哥爾摩地鐵站

風城黑鷹 (2025-08-25 16:34:18) 評論 (1)
北歐三國(9):不要錯過充滿藝術的斯德哥爾摩地鐵站



傍晚的斯德哥爾摩,空氣中仍然彌漫著波羅的海的清新。我們在斯德哥爾摩當地導遊的帶領下,從老城站(Gamla Stan) 下地鐵,參觀了幾個典型的地鐵站,開啟了一場獨特的地下藝術之旅,領略了斯德哥爾摩地鐵站點藝術之美。



斯德哥爾摩的地鐵叫做 the Tunnelbana or T-bana,不僅幹淨整潔,還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藝術畫廊”,全長110公裏的隧道中,90多個車站點綴著15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雕塑、壁畫、鑲嵌畫和裝置藝術將無聊的站台變成了文化的殿堂,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好在我們的導遊本身是一位藝術家,在瑞典生活多年,並且參與過極小部分地鐵的藝術品創作,介紹起來,栩栩如生。

中央站(T-Centralen)

斯德哥爾摩中央站裏是紅、藍、綠三條地鐵線的交匯處,站台井然有序, 沒有美國一些大城市地鐵的尿騷味, 周末乘坐地鐵的人也不多。



中央地鐵站不同樓層的有不同的藝術風格,能看出為什麽它是斯德哥爾摩全地鐵網絡裏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藍線月台以外的一些換乘通道和站廳牆麵白色瓷磚屬幾何藝術層,特點是白色方形瓷磚打底,用彩色馬賽克拚出幾何圖案(藍、紅、金、灰等顏色),抽象感強,類似符號或數學拚圖,強調日常環境中的藝術點綴,讓匆忙的乘客在簡潔中獲得色彩與圖形的愉悅, 正與喬布斯說的:簡單就是終極的複雜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站台的幾何瓷磚在燈光下閃著微光,簡潔卻不失優雅。站在中央,感受著地鐵呼嘯而過的節奏,仿佛藝術與生活的脈搏在此交融。



藍色拱頂大廳是最著名的部分,在藍線月台(Blue Line platforms)上,由藝術是Per Olof Ultvedt 1975年的作品。



其特點是整個空間岩壁裸露,卻塗成深藍,牆上覆蓋大量白色花卉、藤蔓與工人工作時剪影,拱頂的藍色給人寧靜與深邃之感,仿佛置身洞穴中的壁畫大廳,既浪漫又神秘,表現人與自然、勞動與生活的聯係,讓地下交通空間變成一個“現代洞窟壁畫館”。



來到這個站,藍色和白色樹葉圖案映入眼簾,柔和的線條仿佛在岩壁上舞動,工人剪影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勞動曆史。







下麵這張照片拍攝的依然是中央站內的藝術作品。圖中是一根車站站台的承重立柱,上麵覆蓋了馬賽克石材拚貼。而我們的當地導遊是一位藝術家,還參與了這件藝術品的設計與創作。這類作品大多出現在中央站的不同出口和換乘層,與白色瓷磚幾何藝術和藍色大廳的繪畫一起,構成了車站豐富的多層藝術麵貌。



上麵拚貼呈現的是一個風車(windmill) 的造型:圓形的中心部分代表風車輪轂,四個葉片用不同色塊拚貼出來,周圍磚塊的弧形排布,表現風車塔體與磚石建築感,底部還有棕色與灰色的弧形拚貼,可能代表風車的基座或鄉村房屋的一部分。



風車在瑞典及整個歐洲有悠久的曆史,象征著農業、手工業和傳統鄉村生活。在斯德哥爾摩地鐵的藝術體係中,這類風車馬賽克是對 瑞典曆史與民俗的致敬,提醒人們即使在現代化的交通樞紐裏,也不要忘記與自然和傳統的聯係。 所以,這根立柱上的馬賽克 描繪的是風車與鄉村景象,屬於中央站站中反映曆史與民俗的一組藝術裝飾。時間有限,乘紅線,前往下一站。

體育場站(Stadion):



紅線列車載著我們來到體育場站(Stadion站),一下車,Åke Pallarp和Enno Hallek於1973年設計的彩虹拱門便躍入視野。這座車站是為紀念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而建,彩虹的七色光芒在洞穴般的站台中流淌,象征和平與多樣性。站內的空氣似乎都帶著驕傲節的歡慶氣息。我抬頭凝視拱門,想象著百年前的運動員們在這片土地上奔跑的身影。藝術不僅裝飾了空間,還喚起了曆史的回響。



這裏還有一幅紀念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壁畫。



國王花園站(Kungsträdgården):



換乘藍線,列車帶我們來到此行的重頭戲——Kungsträdgården站。Ulrik Samuelson於1977年設計的這個車站宛如一座地下花園,綠色和紅色的壁畫交織,勾勒出森林與宮殿的幻影。站內展示著考古文物和古典雕塑,致敬上方國王花園公園和已消失的Makalös宮殿。牆角的苔蘚和真菌為這個“洞穴”增添了幾分神秘。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時間,置身於一個融合自然與曆史的奇幻世界。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



Kungsträdgården(國王花園站)是斯德哥爾摩地鐵係統中最深的一個車站,位於地下約34-40米處,以其獨特的“地下花園”主題和豐富的藝術設計而聞名。



Kungsträdgården站的設計旨在重現一個夢幻般的地下花園,呼應其上方的曆史和自然景觀。車站保留了未經修飾的天然岩壁,營造出洞穴般的氛圍,而藝術裝飾則通過色彩和元素將這一空間轉化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花園。紅、白、綠三種顏色主導了車站的裝飾,象征巴洛克花園中的紅礫石小徑、白色大理石雕塑和綠色灌木叢。這一設計不僅美觀,還與站點的曆史背景緊密相連,帶來一種超現實的體驗。



裏麵的藝術品還有考古遺跡,雕塑與複製品:車站內展示了一些從拆除的舊建築中 salvaged 的文物,包括羅馬風格的柱子、大理石板和石雕,這些都是Makalös宮殿的殘餘,增添了曆史的厚重感。站內擺放了Makalös宮殿外部藝術品的複製品,如雕塑,進一步強化了與地表曆史的聯係。





自動扶梯頂上的天花板上的黑色條紋或圖案,類似於鍵盤琴鍵的形狀。這些“鍵盤”圖案可能是藝術家為了象征音樂、節奏或現代生活方式。



不到兩個小時的地鐵藝術旅程轉瞬即逝,我們帶著滿滿的記憶回到地麵, 從國王站出來。斯德哥爾摩的地鐵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座流動的博物館。每一站的藝術都承載著故事,關於曆史、文化、科學和人性。它們提醒每一個人,藝術無處不在,可以深藏於岩石之中,也可以綻放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常通勤中,也能點亮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