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花似鹿蔥 名博

如何解讀《生萬物》?

花似鹿蔥 (2025-08-24 11:18:24) 評論 (12)
電視劇《萬物生》一上線就收到熱捧,有人甚至開出9分的高分。但是豆瓣落在了7.5分。應了一句話:期望過高失望也最大。

理解《萬物生》裏麵的人物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必須回到當時的規定情境中,就像今天讀文革人物,也必須了解文革的社會現實一樣,否則站在上帝視角看曆史,看曆史人物就是霧裏看花,看不清也不理解。

《萬物生》開篇就是民國15年——1926年冬。當時的中國什麽樣呢。我們根據官方資料介紹如下:

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最終於1928年6月3日取代北洋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並施行訓政,通過以黨治國的過渡方式建設國家。在北伐戰爭後期,國民政府陷入分裂和內部軍事衝突中。蔣中正實施清黨後發生四一二事件,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從合作走向對抗,爆發第一次國共內戰。

1926年代農村又是怎樣呢?

1926年,中共中央四屆三次擴大會議製定了《農民運動議決案》,提出:“限定最高租額,農民所得至少要占收獲百分之五十”;“限製專利盤剝,每月利息最高不能過二分五厘”的主張。國民黨頒布的《最近政綱》中,對農民經濟鬥爭中最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提出減輕佃農田租25%,利息不得超過20%等重要主張,並規定農民有設立協會的自由。

1926年底至1927年初,湖南、江西、湖北、廣東等省農民代表大會和省政府,先後都通過了減租問題的決議案,或頒布了減租條例。

到1927年3月底,全國17個省已有農會組織,湖南、湖北等5個省成立了省農民協會,有組織的農民達到915萬人。

所以說,《萬物生》最早成立農會,減租減息是國共合作時期的共識。

在這個背景下,就可以理解《生萬物》那個村子裏一開始成立農會減租減息,但是到了1928年山東大饑荒時,國共合作已經破裂,國民黨開始“清黨”,共黨領導救濟災民行動中費文典被捕等等背景情況。

1927-1936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主要內容包括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製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製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

抗戰時期,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產黨停止沒收地主土地,改以減租減息作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1939年冬和1940年春,華北各根據地興起了減租減息的群眾運動,製定了抗日時期土地政策的三項基本原則,1、減租減息改善農民生活;2、交租交息聯合地主抗日;3、獎勵富農發展生產和聯合富農。

《生萬物》老地主寧學祥得以善終應該就是這個時期。

 1939年12月28日,毛澤民代毛澤東為共產國際填寫履曆表:父親毛順生“三十歲以前,專為耕種;三十歲後,耕種兼農村販賣商業。按中國蘇維埃階級分析,最後三年是富農。”

也就是說,毛家狀況比寧學祥差,比郝二強。

老人家曾與堂弟毛澤連談及毛順生向毛澤連之父毛菊生買進其賴以活命的7畝田,認為此事極不道德:“舊社會那種私有製,使兄弟間也不顧情義。我父親和你父親是堂兄弟,買你家那七畝田時,就隻顧自己發財,全無兄弟之情,什麽勸說都聽不進去。我後來思考這些事,認識到這不光是個人與家庭問題,還是社會製度問題;認清隻有徹底改造這個社會,才能根絕這類事情,於是下決心尋找一條解救窮苦農民的道路。”

這大概是當時那些有錢人家子弟,通過讀書了解世界,感到中國封建社會之不公平,從而起來革命的原因吧?

就像費文典,像寧家倆姊妹,說他們的開自己家糧倉的舉動是“白眼狼”,忘恩負義,聖母白蓮花,我覺得不符合曆史真實,不恰當。

年輕人總是要趕時代潮流,隨著西學東漸,民國初期,年輕人接受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就是時代潮流。家裏是地主,土地眾多,卻路有凍死骨,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年輕人會覺得這是恥辱。如《聖經》所說,有錢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主動要求分割自家財產的有錢人子弟大有人在。

我爸爸的親弟弟我的五叔就是年輕的土改隊長,帶頭革自己家的命!悲慘的是,如此革命還成了右派。此事另當別論,不提。

其實曆朝曆代,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廣大貧苦農民食不果腹都會遭致農民造反引發政權不穩甚至垮塌。所以不能說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不對。

大方向是對的,關鍵是通過什麽途徑什麽手段。蔣介石也明白這一點,1946年也推出了《土地改革法》終因利益關係掣肘,執行力不強,半途而廢。在台灣國民黨也實行了“二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采用逐步贖買的政策,直到1976年完成。雖然推進緩慢但是沒有造成劇烈的社會震動。

《生萬物》改編成影視劇,避開了最敏感的解放戰爭時期直至解放初期的農村土改那種疾風暴雨式的運動,避開了那些過火的舉動,避開了學習蘇聯搞幾十年剪刀差剝削農民的曆史,把故事結束在農村政策相對溫和的抗戰時期,不失為明智之舉。否則如何過審?

1925年,咱們老人家受到汪精衛賞識,出任國民黨宣傳部長,直到1926年國共出現裂痕,辭去這個職務,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他於1925年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曾經轟動一時。我們可以從他的分析中給《生萬物》的人物對對號——

“小地主。。。。。。必須趕快的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沒有他們“獨立“的餘地。所以中國的中產階級以本階級利益為主體的“獨立“革命思想,可以斷定他僅僅是個幻夢。他們現在雖然還站在半反革命的地位,他們現在雖然還不是我們正麵的敵人,但到他們感覺工農階級的威脅日甚時,即是為了工農階級的利益迫他們讓步稍多時(如農村中的減租運動、都市中的罷工運動),他們或他們的一部分(中產階級右翼)一定會站入帝國主義一邊,一定變為完全的反革命,一定要成為我們正麵的敵人。”

對號寧學祥,他若保持土地到解放初期,一定鬥倒鬥臭。

“自耕農。。。。。。有三個不同的部份。第一部份是有餘錢剩米的,即用其體力或腦力勞動所得,除自給外,每年還有剩餘,用以造成所謂資本的初步積累。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那中產階級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才東,往往垂著一尺長涎水。。。。。。第二部分是恰足自給的。每年收支恰足相抵不多也不少。這部分人比較第一部份人很不相同,他們也想發財,但是趙公元帥總不讓他們發財。。。。。。他們感覺得現在如果隻使用與從前相等的勞力,就會不能維持生活。必須增加勞動量,即每天起早散晚,對於職業加倍注意,才能維持生活。”

對號郝二家?

“半益農與貧農都是鄉村的佃農,同受地主的剝削,然經濟地位頗有分別。半益農無土地,然有比較充足的農具以及相當數目之流動資本。此種農人,每年勞動結果自己可以得到一半或一半以上。不足部份,種雜糧、撈魚蝦、飼雞豕,勉強維持其生活,於艱難竭蹶中,存聊為卒歲之患。故其生活苦於半自耕農,然較貧農為優。其革命性則優於半自耕農而不及貧農。貧農既無固定的農具,又無流動的資本,肥料不足,田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乃農民中之極艱苦者,”——

對號《生萬物》鐵頭、銀子家?

“中國尚少新式資本主義的農業,所謂農業無產階級,乃指長工月工零工等雇農而言。此等雇農,不僅無土地,無農具,又無絲毫流動資本,故隻得營工度日。其勞動時間之常,工資之少,待遇之薄,超過其它工人。此種人在鄉村中乃最感困難者,在農民運動中,與貧農處於同樣緊要的地位。遊民無產階級為失了土地的農人與失了工作機會的工人,其人數在二千萬以上,乃國內兵爭匪禍的根源。此遊民無產階級中最多者為匪,其次為兵,次為乞丐,次為盜賊與娼妓。他們乃人類生活中最不安定者。”

這應該是搶寧繡繡、攻打天牛廟村的土匪吧?

《生萬物》以倪大紅、林永健、遲蓬、沈丹萍等幾個老演員做支撐,捧出有爭議同樣也有流量的楊冪,還是比較好地表現了那個時代的。最後虎頭蛇尾可能連編導的心氣都沒了,八路軍衣服就像剛買的新衣服,日本鬼子長出了大餅子臉。。。。

再說楊冪,雖然仍然遭到種種詬病,但是這個轉型很重要,但願年輕演員們都能努力專注演好每一個角色,最終收獲到觀眾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