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垃圾和人工智能
大號螞蟻 (2025-08-10 06:05:59) 評論 (1)人類和任何其他生物一樣,有利己生存的本能。當然,人類還有高級的一麵,就是生活。生存和生活,合起來就是消費。人類的存在就是一種汙染,就是來破壞環境的。當然,大自然本身就充滿了各種生物之間相互的破壞。隻不過在大環境下,達到某種平衡。而達到平衡的過程是非常殘酷的。那就是汰劣留良,適者生存。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個劣和良,並不存在統一的永久的標準。而是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與市場。也就是說,各種生物之間,各種人之間,永遠充滿了敵對和博弈。因為總有一些要被淘汰。但是同時,就是大自然也同時充滿了共生和互不相幹的關係一樣,甚至人類社會更加需要和擅長合作關係。三體人的黑暗森林獵人理論,有一定道理。但是隻是一方麵。就如海盜與商人一樣是一體兩麵。合作與鬥爭取決於不斷變化的成本與收益的計算。
而人類恰恰就是這矛盾一體的極端典型。人類之間的奴役欺壓是遠超其他物種的。但是同時人類之間的合作進步更是遠超其他物種。
如果說世界上的八十億隻老鼠的存在,幾乎都是靠個體的勤勞,勇敢,拚搏,忍耐。那麽世界上八十億人的存在,則幾乎都是靠社會的分工,合作。說得再坦白一點,人類文明的核心,可能隻有八千萬人。其餘八億人靠這這八千萬人的領導而生活得更好。八十億人靠這這八千萬人能夠生存下來。是這八千萬人通過社會合作領導八十億人向前進的。
從民族主義,到共產主義,到白左,從來都認為是剝削產生了財富,而不是合作產生了財富。西方的富有是掠奪而來的。東方的貧窮是被掠奪的結果,祖上是富有的。
一派胡言!
在大航海之前,世界各地是相對隔絕的。當時的人口大約為四億。現在的人口八十億,翻了二十倍。但是各種人口的比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換句話說,大家同步進步了。如果西方是掠奪財富,那麽東方應該比幾百年前更貧困,人口更少。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實際上西方不僅發展了自己,而且帶動了他人。否則,假定大家依然能夠相互隔絕發展的話。東亞大陸恐怕依然是我大清的生活水平。依然會像我大宋那樣普遍殺嬰(養不起)。
換句話說,大自然對所有生物都有淘汰機製。
有些人,就不該出生,或者就不該生。
這話說的很殘忍,很冷酷,和不政治正確,是不是?然而它恰恰是事實,是最正確不過的。
多數人,就是生來沒有高智商,沒有高容顏,不夠強壯,不夠情商,最重要的是也沒有生在好的家庭,好的國家。一輩子不論如何,沒有希望。如果說在某一個維度上有一定天賦的人,不足百分之一。那麽至少有點什麽的人也就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人,一無是處。甚至,越來越多的人純屬人口垃圾。
這些人其實還不如老鼠。但凡能生存下來的老鼠,哪怕其生活十分卑微,但是自己可以供養自己。否則就會被自然淘汰。而這些人的產出,如果有的話,也完全不足以覆蓋其消費。就如城市裏的老鼠,龐大的數量是依靠人類生產的食物而生存的。更有甚者,基於眾生平等的理念,還要大家一起吃大鍋飯。這顯然不是大自然的常識。
也就是說慈善應該是一種社會保險行為。是一種契約或者交換。而不是無限的責任。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保險和環境條件,投保人的行為,相關責任的分攤都是有邊界的。
更複雜的關係還不是這種一邊倒的給予關係。而是合作中的分配比例。比如勞資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不存在任何所謂的公平。而是勞資雙方的合作前提下的鬥爭演化。
現在很多人擔憂人工智能會擠壓人的工作機會,尤其是高薪崗位。這其實從一個側麵再次證明,多數人是嚴重依賴少數領導者的。或者說其個體生存水平,遠低於當它依附於強者的時候。也就是少數領導者決定了文明的水平。當然少數領導者,沒有了被領導者,也同樣會大失水準,或者說不能充分發揮。這也就是左派思維大行其道的基礎。中下層博弈上層的手段就是自殺式的革命搶奪上層,哪怕摧毀文明進步;以及自殺式的罷工缺工來迫使上層讓出更多份額。
但是當上層可以直接領導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時候,還會害怕牛馬的革命,或者罷工嘛?還會向中下層擴散文明進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