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馬拉鬆,終於姍姍而來。
出發前,心裏一直忐忑不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紐馬,也是第一次跑世界六大馬拉鬆之一。幸運的是,師姐決定和我一起跑,她可是跑過兩次紐馬的老手,有她在,我心裏踏實了不少。 確實,師姐神通廣大,不僅在灣區人脈廣,在紐約跑圈也認識不少大神。托她的福,我還結識了嵐山跑團的一眾高手,心裏更有了幾分底氣。 和她在一起我覺著我你啥都不用管,帶著腿來就行!
我們提前三天抵達紐約。第一天(10月31日)住在皇後區,晚上加碳,吃了陝西涼皮和肉夾饃,碳水滿滿,為比賽儲備能量。第二天一早,我們到皇後橋跑了個短程熱身,長長的引橋感覺足足有一英裏,跑起來格外帶勁。隨後,我們去了中央公園附近的報名處領取號碼牌和紐約馬拉鬆官方跑服。這次紐馬共有5.7萬名跑者,是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馬拉鬆賽事,整個紐約的賽道全部封路,想想這座世界級大都市為了馬拉鬆讓路,心裏不免有些小得意
EXPO現場人山人海,跑者們熱情高漲,一件外套就要150美元,但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們仍然排著長隊瘋狂掃貨,仿佛不要錢似的。在這裏,我們偶遇了S和A,拍了不少美照。
中午,師姐帶我去她女兒的公司——穀歌蹭了頓午餐,下午繼續逛展。晚上,我們參加了紐約嵐山跑團的誓師大會,見到了不少跑圈名人,氣氛熱烈,讓人更加期待比賽日的到來。
第三天,我們再次來到中央公園終點處踩點。終點區已經布置完畢,看台上各國的國旗迎風飄揚,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前,我駐足良久,心裏默默給自己打氣。
跑前一晚,我和師姐認真整理裝備:短袖、短褲、跑鞋、帽子、長襪、6個能量膠、水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早早躺下,想睡個好覺。師姐還貼心地播放了催眠的有聲書,希望能幫助我們放鬆入睡。然而,我卻怎麽也睡不著,翻來覆去,數羊、數星星、深呼吸……各種方法都用上了,可大腦就是不肯休息。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在床上折騰了大半夜,直到4點鬧鍾響起。
奇怪的是,雖然一夜無眠,我卻並不覺得特別困。我們匆匆吃了嵐山跑團準備的花卷,便出發前往碼頭,搭乘輪渡前往馬拉鬆起點。天還未亮,但紐約的街頭已經熱鬧起來,無數跑者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空氣中彌漫著興奮與期待。
清晨的紐約街頭已滿是跑者的身影。我們步行十餘分鍾抵達地鐵站,紐約蛛網般的地鐵係統將我們迅速送往輪渡碼頭。雖值清晨,車廂裏卻出人意料地擁擠——幾乎都是參賽選手,許多人手提專業跑鞋,腳上趿著拖鞋或舊鞋。原來紐馬起點不設存包服務,這些備用鞋將在起跑線捐贈或丟棄。我那想起那雙臨陣脫膠的比賽鞋,遺憾如鯁在喉。
輪渡碼頭沸騰著誌願者的歡呼。當我還在驚歎這艘鋼鐵巨獸的規模時,斯塔利島已悄然出現在舷窗外。接駁巴士載著瑟瑟發抖的我們駛向起點——即便裹著羽絨服,凜冽的海風仍穿透衣衫。得益於嵐山跑團的關照,我們得以在精英運動員村的帳篷休憩,這個溫暖避風港裏物資齊備,與外界的寒意恍若兩個世界。
作為特邀跑團的福利,我們得以提前在9:30出發。起跑前五分鍾才褪去保暖外褲,我給師姐那個結結實實的擁抱裏,裹挾著無數未盡之言。槍響時刻,我緊盯腕表將配速壓在8分10秒,任憑無數身影從身旁掠過。首座橋梁剛過,聲浪便如海嘯般湧來,曼哈頓的觀眾竟在寒風中築起三重人牆,恍若奧斯卡紅毯的陣仗。
第三英裏處,我將那件見證訓練歲月的紅羽絨服留在土堆上,如同蛻去舊殼。當半馬標誌牌從橋頂閃過時,許多選手已開始步行——真正的較量此刻才剛開始。我保持著穩定節奏,在每個六英裏處補充能量膠,手中水壺幾乎未動。嵐山跑團的鑼鼓方陣像一團跳動的火焰,在沿途加油點中格外醒目。
20英裏處的長坡如同巨獸脊背,所謂"魔鬼賽道"終現猙獰。當40公裏牌在最後上坡處閃現時,我調動全部餘力衝刺,終點拱門下計時牌定格在3:45——這雙訓練鞋終究帶我完成了我的紐約馬拉鬆全程。也拿到了芝加哥馬拉鬆和波斯頓馬拉鬆的門票。
下麵??是經過編輯的官方視頻。
紐約馬拉鬆紀實
Pcc95014 (2025-07-15 22:41:00) 評論 (2)紐約馬拉鬆,終於姍姍而來。
出發前,心裏一直忐忑不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紐馬,也是第一次跑世界六大馬拉鬆之一。幸運的是,師姐決定和我一起跑,她可是跑過兩次紐馬的老手,有她在,我心裏踏實了不少。 確實,師姐神通廣大,不僅在灣區人脈廣,在紐約跑圈也認識不少大神。托她的福,我還結識了嵐山跑團的一眾高手,心裏更有了幾分底氣。 和她在一起我覺著我你啥都不用管,帶著腿來就行!
我們提前三天抵達紐約。第一天(10月31日)住在皇後區,晚上加碳,吃了陝西涼皮和肉夾饃,碳水滿滿,為比賽儲備能量。第二天一早,我們到皇後橋跑了個短程熱身,長長的引橋感覺足足有一英裏,跑起來格外帶勁。隨後,我們去了中央公園附近的報名處領取號碼牌和紐約馬拉鬆官方跑服。這次紐馬共有5.7萬名跑者,是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馬拉鬆賽事,整個紐約的賽道全部封路,想想這座世界級大都市為了馬拉鬆讓路,心裏不免有些小得意
EXPO現場人山人海,跑者們熱情高漲,一件外套就要150美元,但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們仍然排著長隊瘋狂掃貨,仿佛不要錢似的。在這裏,我們偶遇了S和A,拍了不少美照。
中午,師姐帶我去她女兒的公司——穀歌蹭了頓午餐,下午繼續逛展。晚上,我們參加了紐約嵐山跑團的誓師大會,見到了不少跑圈名人,氣氛熱烈,讓人更加期待比賽日的到來。
第三天,我們再次來到中央公園終點處踩點。終點區已經布置完畢,看台上各國的國旗迎風飄揚,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前,我駐足良久,心裏默默給自己打氣。
跑前一晚,我和師姐認真整理裝備:短袖、短褲、跑鞋、帽子、長襪、6個能量膠、水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早早躺下,想睡個好覺。師姐還貼心地播放了催眠的有聲書,希望能幫助我們放鬆入睡。然而,我卻怎麽也睡不著,翻來覆去,數羊、數星星、深呼吸……各種方法都用上了,可大腦就是不肯休息。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在床上折騰了大半夜,直到4點鬧鍾響起。
奇怪的是,雖然一夜無眠,我卻並不覺得特別困。我們匆匆吃了嵐山跑團準備的花卷,便出發前往碼頭,搭乘輪渡前往馬拉鬆起點。天還未亮,但紐約的街頭已經熱鬧起來,無數跑者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空氣中彌漫著興奮與期待。
清晨的紐約街頭已滿是跑者的身影。我們步行十餘分鍾抵達地鐵站,紐約蛛網般的地鐵係統將我們迅速送往輪渡碼頭。雖值清晨,車廂裏卻出人意料地擁擠——幾乎都是參賽選手,許多人手提專業跑鞋,腳上趿著拖鞋或舊鞋。原來紐馬起點不設存包服務,這些備用鞋將在起跑線捐贈或丟棄。我那想起那雙臨陣脫膠的比賽鞋,遺憾如鯁在喉。
輪渡碼頭沸騰著誌願者的歡呼。當我還在驚歎這艘鋼鐵巨獸的規模時,斯塔利島已悄然出現在舷窗外。接駁巴士載著瑟瑟發抖的我們駛向起點——即便裹著羽絨服,凜冽的海風仍穿透衣衫。得益於嵐山跑團的關照,我們得以在精英運動員村的帳篷休憩,這個溫暖避風港裏物資齊備,與外界的寒意恍若兩個世界。
作為特邀跑團的福利,我們得以提前在9:30出發。起跑前五分鍾才褪去保暖外褲,我給師姐那個結結實實的擁抱裏,裹挾著無數未盡之言。槍響時刻,我緊盯腕表將配速壓在8分10秒,任憑無數身影從身旁掠過。首座橋梁剛過,聲浪便如海嘯般湧來,曼哈頓的觀眾竟在寒風中築起三重人牆,恍若奧斯卡紅毯的陣仗。
第三英裏處,我將那件見證訓練歲月的紅羽絨服留在土堆上,如同蛻去舊殼。當半馬標誌牌從橋頂閃過時,許多選手已開始步行——真正的較量此刻才剛開始。我保持著穩定節奏,在每個六英裏處補充能量膠,手中水壺幾乎未動。嵐山跑團的鑼鼓方陣像一團跳動的火焰,在沿途加油點中格外醒目。
20英裏處的長坡如同巨獸脊背,所謂"魔鬼賽道"終現猙獰。當40公裏牌在最後上坡處閃現時,我調動全部餘力衝刺,終點拱門下計時牌定格在3:45——這雙訓練鞋終究帶我完成了我的紐約馬拉鬆全程。也拿到了芝加哥馬拉鬆和波斯頓馬拉鬆的門票。
下麵??是經過編輯的官方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