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談天下(516) 聊聊大而美法案對於美國能源產業的影響

markyang (2025-07-25 17:24:42) 評論 (3)

最近在美國的內政部分,最火的話題肯定就是大美麗法案,以及它對於美國的影響,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大而美法案對於美國能源產業的影響。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是2025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規模空前的預算改革與支出緊縮法案。雖然該法案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減稅、邊境安全、能源政策等),但其對美國能源產業的衝擊尤為深遠和係統性。

The recently passed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includes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way we create and pay for energ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n-y-DT75Q

其主要特點是大幅削減清潔能源激勵措施,並大力扶持傳統化石燃料行業。該法案於2025年7月4日由美國總統簽署生效。

對清潔能源產業的影響

OBBBA 對清潔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能)的影響是負麵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稅收抵免提前終止或削減:

法案大幅收緊了2022年《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 中的光伏相關補貼規定。

原本以“開工時間”為準的稅收抵免,改為以“投入使用”為準。

戶用光伏市場適用的25D抵免將於2025年結束,而48E和45Y等補貼結束時間則大幅提前至2027年底。

這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清潔能源投資麵臨取消風險,並可能使數萬個就業崗位麵臨風險。

外國實體限製 (FEOCs):

法案明確界定了“被禁止外國實體”和“受外國影響實體”。一旦廠商被劃入這些範疇,將無法獲得48E、45Y、45X等核心稅收抵免。

這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清潔能源製造商和開發商帶來了巨大挑戰,可能導致供應鏈重塑,並促使中國企業將產能轉移到其他國家。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HR1) threat to EV adoption

對能源轉型的負麵影響:

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裝機將減少29GW,風電將減少43GW;到2035年,累計損失分別達到140GW和160GW。

這將減緩美國清潔能源的部署速度,並可能導致美國無法實現其氣候目標,預計到2030年將額外排放70億噸二氧化碳。

消費者能源成本上升:

由於清潔能源投資的減少,預計家庭和企業的電力成本將上升。

有分析預測,到2026年,美國家庭的電費將平均增加約110美元,一些州(如南卡羅來納州和肯塔基州)的平均年度增幅甚至可能超過800美元。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清潔能源技術(如地熱和核能)的稅收抵免在OBBBA中得到了保留,電池儲能也保留了部分投資稅收抵免 (ITC)。

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H.R. 1) puts American energy front and  center, ensuring Oklahoma's oil and gas industry stays strong! Learn how  this landmark legislation supports our economy:  Restores

對傳統能源產業的影響

與清潔能源的遭遇不同,OBBBA對傳統化石燃料產業展現出明顯的扶持傾向:

放鬆油氣勘探開發限製:

法案開放了聯邦土地和海域用於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推翻了此前拜登政府設立的限製。

規定未來15年將在墨西哥灣進行30次租賃拍賣,每年在9個州內的聯邦土地上開展30多次租賃,並允許油氣行業進入阿拉斯加。

削減特許權使用費:

法案削減了企業在聯邦土地上開采石油和天然氣時需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降低了運營成本。

支持碳捕獲和封存:

法案修改了45Q碳管理稅收抵免,使得利用捕獲的二氧化碳進行石油增產的項目與地質封存項目享有同等地位,這被視為對美國油氣行業的支持。

促進煤炭行業發展:

法案設立了2.5%的冶金煤稅收抵免。

總結一下,會有幾個特別的影響

化石燃料的複興

特朗普政府及其政治願景的“大法案”核心通常強調能源獨立與“美國優先”,主張:

大幅放鬆監管:

廢除奧巴馬時代的《清潔能源計劃》,削弱EPA(環境保護署)權力;

擴大化石燃料生產:

擴大公共土地上石油與天然氣的開采許可;

鼓勵頁岩油和天然氣開發(如支持水力壓裂/fracking);

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弱化氣候變化對國家能源政策的約束。

影響:

提振了短期內油氣行業的信心與投資;

增加國內能源產量,美國在2019年成為淨能源出口國;

但也帶來環境保護與氣候治理的爭議。

可再生能源的邊緣化

相比拜登政府主張的綠色轉型,特朗普和“Beautiful Bill”式政策傾向:

削減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補貼;

宣傳可再生能源不可靠(例如批評風電會“殺鳥”);

取消新能源汽車購車稅收優惠;

將聯邦投資更多引向傳統能源基礎設施,如油氣管道。

影響:

阻礙了聯邦層麵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持;

各州自行主導綠色轉型(如加州、紐約繼續投資風光電);

可再生能源增長主要靠市場驅動與州政府政策支持。

基礎設施法案傾向於傳統能源

“法案”中通常包含數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其中對能源的部分可能包括:

投資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

放寬環境審查流程(如NEPA改革);

支持煤炭行業延續,設法保留煤電廠運營。

影響:

加速能源項目審批,縮短建設周期;

可能引發環保組織的法律挑戰;

增強傳統能源對基礎設施係統的依賴。

地緣政治與能源外交

“法案”下的能源戰略還包括:

利用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作為地緣政治工具;

減少對中東和俄國能源依賴;

強調“能源主權”,鼓勵北美能源一體化(如與加拿大協作)。

影響:

提升美國產能對歐洲和亞洲的出口能力;

LNG出口增長,對抗俄國天然氣的主導地位;

加強能源作為外交談判籌碼的作用。

總結:對美國能源產業的主要影響
領域 影響
石油與天然氣                   大力支持、放鬆監管、增加投資,推動出口
煤炭                                    政策保護,經濟基本麵依然不佳
可再生能源 聯邦層麵支持減少,市場與州政府仍推動發展
環保與監管                     弱化環境標準,簡化項目審批
能源外交 強調能源獨立與出口戰略,提升LNG在國際市場影響力
 
個例分析:
一個很被關注的熱點就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在9月1日後會被廢除,這個也讓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車企非常不滿,但是隻要對比一下中國的電動車企業,他們在中國政府廢除對於電動車的全麵補貼後,依然可以在市場上和燃油車競爭。如果美國的電動車企業在被保護了十幾年後還需要大規模補貼才能參與競爭,那說明它們的競爭力的確有問題
 
總之,我個人的理解是,因為美國在製造業明顯的短板,OBBBA針對的是對於新能源補貼的減少,而重新返回到美國自有的能源工業,包括原油,天然氣,甚至是煤炭,從短期來看,不算是個失敗的政策,畢竟從競爭力的角度,符合市場競爭,尤其是全球競爭的邏輯,就是說不用自己的短板去和其它國家(尤其是中國)的長板,當然對於全球暖化是個壞消息,不過基於過去常見的美國政壇的變化,可以預期後麵民主黨執政後,重新重視新能源的發展,這個對於能源產業的影響應該也是一個三到四年,最多七年的政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