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紅葉

深秋的紅葉 名博

上學的路,一條用時光串起的項鏈

深秋的紅葉 (2025-07-21 11:19:52) 評論 (5)
有一條路,在時間齒輪的驅動下不疾不徐地走到現在,有一天不經意回眸,才發現,這條路已經被我拋下了這麽長!坦途與崎嶇、鮮花與荊棘……一段又一段,時而縱橫交錯,接駁成一道影影綽綽的軌跡,上麵刻滿了深淺的足印;時而又拚湊成一張斑駁陸離的板塊,裏麵砌滿了人生的碎片。



回望這條色彩斑斕的路,我的目光落在最遙遠的那一段——求學之路,在主幹道旁,我隱約見一道道側伸的小徑,它們猶如橫生的枝椏,與樹幹緊緊相連。那一刻,它們正調皮地發射著頻率各異的光波,明滅閃爍地刺激著大腦皮層內深淺不一的記憶細胞,喚醒一串串沉睡的過往。這些藤蔓一樣不起眼的小徑,是我上學途中走過的路。

幼兒園,我百般拒絕的路

我的上學之路,始於孩童,是從幼兒園開始的。

學齡前,我與媽媽生活在廣州郊區一所大學校園裏。那時候,媽媽要上班,爸爸在外地工作,幾歲的我便“被逼”開啟了“上學”模式,然而,不知何故,我對上幼兒園一直很拒絕,幾乎每天早上出門,都要扭捏哭鬧一番,令媽媽不勝其煩。記得有一次,快到幼兒園門口時,我竟然趁媽媽不在意,掉頭就往家的方向跑。幼兒園在碩大校園的最東邊,我們的宿舍在中西邊,才四歲的我,不知哪來一股狠勁,哭著跑著,橫跨大半個校園,把在後麵緊跟著我的媽媽也跑得氣喘籲籲。本以為這樣一鬧騰,就逃學得逞,可以跟媽媽去上班了,可是,回到家裏,媽媽讓我坐下,繼續哭吧,哭夠了,媽媽讓我喝杯水,然後還是連逼帶哄地把我送往幼兒園。而我呢,也知道拗不過媽媽,隻好垂頭喪氣地跟在她身後,又穿越大半個校園,回到幼兒園。

遙遠的童年,抹不去的回憶,這條人生第一段“上學之路”,依稀裏清晰地印記著一個稚童的任性,媽媽的嚴厲。



後來,隨著大革命時代的滾滾洪流,媽媽暫時離開了校園,與一大批在校教工一起奔赴“五七”幹校,把我留給了在市區居住的外公外婆,在他們的百般嗬護下走完學齡前的最後一段路,開始真正的“求學生涯”,踏上了名副其實的“上學之路”。

“紅綠”交織的小學之路

我幼兒園之外的第一所學校——永紅小學,位於廣州西關的街巷深處,同學們大多都是街坊鄰裏。在那個紅色浪潮翻滾的年代,連小學生的上學之路也被染上了紅色。那時候,私自走路去上學是不允許的,我們必須以班為單位,到指定的一個集合點集合,由班長領著,排著所謂的“紅路隊”,踏著散漫的“正步”,唱著當下的紅歌,穿街過巷回到學校,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個何等滑稽可笑的場景!

漸漸地,“紅路隊”變得越來越鬆散,紅歌也不用唱了。

記不清到了幾年級,“紅路隊”取消了,我們終於可以三兩成群,嘻哈打鬧地走在上學路上。

如今,當年的街區已麵目全非,穿行過的街巷也不複存在,連我的母校也易名換代,變成了一所中學,但那條烙著時代印記的上學之路,連同等待“紅路隊”集合前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嬉鬧的快樂時光,猶如鑲嵌在白紙般純真的童年板圖裏一塊“紅色”碎片,偷偷藏匿於記憶深處,雖顏色漸褪,卻未曾遠去。

後來,媽媽從“五七”幹校回歸校園,我也隨之離開外婆,回到父母身邊,告別讀了四年的小學,轉學到陌生的學校,心中充滿忐忑。

新小學坐落在大學校園之外,那條上學之路真可謂一路風景一路荒涼。小路兩邊有一座不高但荒蕪的小山,有農墾研究所的農田、蠶桑研究所的桑地,還有一片沙沙作響的竹林。從市井氣濃鬱的喧囂街巷,來到這般綠意盎然、野味十足的“鄉村”小徑,真令我有驟然空降到另一個世界之感,清新卻又有些膽怯。可幸,家附近住著幾位同班同學,有她們的壯膽同行,我慢慢習慣了那條偏僻又人煙稀落的上學之路,然而,每逢遇上烏雲密布的風雨天,又或者推遲放學的暮色黃昏,那段荒野之路還是會令一個十多歲的小學生後背發怵。

就這樣,走著走著,我走完了那段“又紅又綠”的上小學之路。

中學之路,青春前奏曲裏那行跳躍的五線譜

我就讀的中學,離家足有2公裏。住在校園最西邊的我,每天都要橫穿碩大的校園,走出最東邊的校門,穿越那條繁雜的五山街道,再走一大段黃泥山坡路,才踏進中學那道斑駁的校門。每天兩個來回的上學、放學,四載的酷暑寒冬,印在這條上學路上數不清的足跡,有如一行行綿密的文字,寫下懵懂少年時一篇篇喜怒哀樂的故事;又似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譜成了青春前奏曲裏一段段抑揚頓挫的旋律。

初中時期,我們還在“讀書無用”的餘波裏暢遊,托那段沒有讀書、考試壓力,任意揮霍光陰的歲月之“福”,我們上學的腳步可以那樣渙散又輕快。

進入高中,隨著高考的恢複,一個180度的大轉彎,把措手不及的我們從“讀書無用”的浪尖狠狠推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灘塗,惡補知識、沉浸題海、高考壓力,上學路上的步履變得匆匆又沉重。

上中學要走的那段路很遠,但因有同學閨蜜的相伴而不覺孤獨和漫長。我們一起走過陰晴風雨,共享生活的喜怒哀樂,同品青春少年時的青澀,還要一起麵對路上同班級“爛仔”的霸淩……印在上學路上那一行行同歡共泣的足跡,編織了一段時光不敗的閨蜜友情。

四載光陰,留在那條上學路上的腳印,灑下的汗水,最後都化作錄取通知書上的那枚印章,把我們送進大學的校門。



大學校園的路,處處散發著青春燃燒的味道

那個陪著我長大的校園,後來成了我的大學。穿過歲月為我開啟的那扇叫“青春”的大門,我從東邊家裏的閨房,搬到西邊的學生宿舍,眼前便染上一片從未有過的斑斕。

在大學,上學的路幾乎都是在校園裏兜兜轉轉,日複一日。

還記得,早上去課室因踏著最後一分鍾出門而行色匆匆,也因前一晚的睡眠不足而無精打采,甚至哈欠連天;還記得,課間跑課室,從平地的一號樓到坡頂的12號樓,小跑般衝上那道校園地標百步梯時的氣喘籲籲;還記得,從宿舍通往實驗室的路,是一條鋪滿紫荊花瓣,還帶著裂痕的林蔭道……











校園的小路,波瀾不驚,平淡無華,甚至還有些枯燥,然而,隻因這些小路上刻滿了大寫的“青春”,是青春的火熱、絢爛、瘋狂,乃至荒唐所放射出的光芒,使其融化成一塊色彩瑰麗的調色板;也因小路上處處散發著青春燃燒的味道,令走過那些路的人,會用一輩子去回味那股曾經令他們迷醉,如今雖已淡如雲煙卻依然眷戀著的味道。

帶著一身青春燃燒的煙熏氣,走出了大學校門,本以為,我的求學之路便從此走到了盡頭,邁著忐忑的步履,從上學之路的拐角,有些茫然地轉入了上班的路。然而,也許是上天發現我命中注定的上學之路還留有一段空缺吧,便以命運之手為我填補了空白,把走了10年上班之路的我,又一次推上那條逐漸陌生的上學之路。

研究生,一條在彼岸異鄉的路

九十年代中,我來到大洋彼岸,初衷並非留學的我,為了獲得一紙文憑,隻好有違當初“這輩子再也不當學生了”這句得意洋洋的誓言,過關斬將考托福,GRE,終於獲取“上學之路”的通行證,苦讀碩士研究生。



那時候,已成為母親的我,每天上學前,要先把學齡前的兒子送往幼兒園,才正式走在我的上學路上。當我拉著兒子的手走向幼兒園,當某天他扭捏哭鬧的時候,我便會想起小時候的我,還有被我鬧得煩不勝煩的媽媽。光陰,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在指縫間溜得無影無蹤,不經意間,已是一代人的輪回!

站在時光斑駁的路口,遙遙回望求學之路旁側那一道道不起眼的橫丫小徑,每一段都烙上時代的色彩;每一程,都著寫滿成長的見證。此刻,我以文字為線,把它們串成一條被時光打磨過的項鏈,珍藏於記憶盒子的一角。雖然,時間齒輪將把我帶向離它更遠的前方,歲月的塵埃也會將記憶盒子模糊,但是,我不會忘記打開它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