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承接上篇《AI狂潮正重塑世界:看清趨勢、避開焦慮、找到出路》
許許投資聞道,明心方能見財
一邊是焦慮:是不是以後什麽工作都被AI取代了?
另一邊是疑問:那還要不要學編程?CS(計算機科學)還值得學嗎?
我們來看看AI領域真正的掌舵人是怎麽說的。
Demis Hassabis,DeepMind的創始人,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
“年輕人應該成為使用AI工具的忍者(ninja)。”
這不是鼓勵大家玩玩ChatGPT,而是要深度掌握、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成為能和AI協作的人,而不是被替代的那群。
他特別提到,未來5-10年會出現很多新的、高質量的工作,但前提是你得具備‘結構性學習’的能力,尤其是CS和數學基礎。
曾幾何時,很多人學CS是為了進大廠、寫代碼、找“鐵飯碗”。
但AI時代的CS,不再隻是給程序員用的技能,而是:
- 理解AI世界運作方式的“鑰匙”
- 你與AI工具高效協作的“通用接口”
- 提升認知力和抽象思考力的路徑
所以——不是CS不香了,而是比任何時候都更值得學。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成為工程師,但以下幾個建議,適合大多數年輕人:
1. 會用幾種AI工具(先建立信心)
- ChatGPT:寫作、總結、寫簡曆
- Claude:長文理解與總結
- Midjourney:圖像生成,適合藝術方向
- Notion AI、Perplexity:信息搜集、整理
- Python入門門檻低,語法接近自然語言
- 資源豐富,有大量AI和數據分析工具包
- 用Python寫點小程序、玩玩模型,能幫你建立對“技術邏輯”的直覺
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理解你在用的工具是怎麽“思考”的:
- 什麽是神經網絡?
- 什麽是token?為什麽LLM說話有時“卡殼”?
- AI為什麽有時答得對、有時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 學藝術的:嚐試用AI構圖、生成靈感
- 學法律的:試著讓AI分析判例或寫合同草稿
- 學心理學的:觀察AI與人類對話的互動邏輯
- 學商業的:讓AI幫你快速做市場調研、寫產品文案
世界在變,CS和AI素養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新一代“認知護城河”的一部分。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很懂,隻要願意上手、願意探索,你就比95%的人走得更遠。
看趨勢,不焦慮,是新時代投資者的基本素養。
懂一點技術邏輯,才能看清泡沫與價值的差別。
在AI浪潮中提前布線,是資產,也是心智的雙重增長。
你若明心,就有機會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