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淄博,中國三大證券交易市場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你知道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恢複了證券市場。上海(滬市)、深圳(深市)、淄博(淄市),並稱中國三大證券交易所。

淄博證券交易所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地方性證券交易市場之一,它的誕生和取消,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探索階段的一段曲折曆程。

二十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開始嚐試進行股份製改革,部分國有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淄博作為山東省的重要工業城市,當地鄉鎮企業(如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但是,這些鄉鎮企業幾乎麵臨同樣的問題,就是融資難題,企業發展急需探索新的融資渠道。

當時,在缺乏全國性證券市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為支持鄉鎮企業發展,於1991年批準設立“淄博證券交易自動報價係統”(ZBSTAQ),並於1993年正式運作。

這是繼上海、深圳之後,中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試點)。

當年,股民開戶時,一般都要求同時開設滬市、深市、淄市三個交易賬戶,三個賬戶資金共享,可以隨便購買在任何市場上市上的股票。其成交量,也僅次於滬深兩市的交易所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在頭版頭條刊文稱,在中國東部出現了除上海深圳交易所之外的第三個交易所——淄博證券交易自動報價係統

淄博自動報價係統自誕生之日起便按高起點設計,直接瞄準美國二十世紀70年代後發展起來的納斯達克交易方式上,淄博報價係統在全國率先采用點對點方式,而且實現全國聯網,國內任何一個股東都可以直接通過微機交易而當時的上交所深交所還是滿所盡跑“紅馬甲”——證券公司接受委托,由交易員輸入微機在通訊和清算方式上,淄博報價係統采用DDN(數字數據網)和電話專線,提高了係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淄博自動報價係統在珠海深圳重慶武漢等地都有網點指數從1994年的90多點上升到500多點每天的成交額上億元厲以寧曹鳳岐等知名專家都曾多次來淄博調研考察淄博經驗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有益探索


淄博證券交易自動報價係統的交易模式,采用櫃台交易和自動報價係統,主要掛牌交易山東省內鄉鎮企業股票和基金,也有省外的企業股票在淄博盤上市,在交易所被取消之前的末期茅台酒廠以及當年的南孚電池,都在籌劃在淄博交易所上市

淄博證券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渠道,推動了股份製改革的地方實踐。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開始全麵整頓金融秩序。1998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的通知》,要求關閉未經中央批準的各類地方證券交易市場,以防範金融風險。由於淄博證券交易所作為地方性市場,存在流動性不足、信息披露不規範等問題,容易滋生投機和違規行為(事實上,滬深兩市至今也未能杜絕投機和違規行為),因此,國家決定將資本市場集中到上海、深圳兩大交易所,地方市場被視為“重複建設”,需清理以統一監管。

1998年,國務院明確要求關閉淄博等地方交易市場。

1999年,淄博證券交易所正式停止交易,掛牌企業通過“股權托管”或轉至“三板市場”(代辦股份轉讓係統)處理遺留問題。部分企業通過重組、並購或退市退出市場,當年在淄博盤上市的萬傑實業、山東藥玻、山東萬鑫、科達股份,後來在上交所上市。

淄博證券交易市場是中國資本市場多元化的早期嚐試,為中小企業融資積累了經驗。其關閉反映了中國從“地方試驗”轉向“全國統一監管”的金融改革路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