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行 — 克裏特島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告別土耳其的Kusadasi,郵輪的下一站是希臘絕美風景的島嶼Crete,中文名克裏特島。郵輪靠港的城市是哈尼亞。走上郵輪的最上一層甲板,就看見整個城市和美麗的小海灣,風和日麗,晴空萬裏,微風拂麵,感覺好舒服。這座島嶼孕育了歐洲最早的文明,叫米諾斯文明,可能是因為太富足,都來爭奪。人類一直都是掠奪性的物種,誰厲害,誰就想要好的地方,所以呢,羅馬人來了,之後是拜占庭,之後威尼斯人來這裏,帶來了文藝複興,後來是奧斯曼帝國。來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所以建築呈現多種風格,滋味獨特。





小城安靜精致,到處是塑像,寫著希臘文,我們都不知所以。這個島嶼與歐洲,亞洲和非洲都有一段距離,吸引的旅遊者大部分是北歐人,德國人和英國人,因為他們的家鄉都冷,來這裏度假,又溫暖又安靜。路旁種植很多的柑橘,修剪得不大不小,如果看根,能是一棵茂盛的桔樹,不過外國人種這種路邊樹,隻是為了欣賞,一如我們住的社區。我們中國人看到果實累累,眼睛就睜的大大的,總是想,人們怎麽不吃呢?他們是人少樹多,吃不過來。













我們都感覺有點累了,大家就在舊城的街頭轉了轉,急著回到郵輪歇歇,享受著美食,坐在甲板看海灣的風景。明天將到達最後一站雅典,早晨九點下船,完成我們八天的郵輪旅行。我的堂妹和外甥女由於假期已到,她們倆直接去機場回美國。我們四個在雅典停留兩天。

     

旅遊嘛,應該說吃,我一直都沒有提到美食。知道為什麽嗎?中國人像我們這個歲數的走世界有個不利因素,那就是沒有覺得外國人會有什麽好吃的,我們被大中華多種多樣的美食給慣壞了!而且堅定地認為中國飯最好吃。我和文已經來美國二十多年,對西方飲食也適應了許多,甚至想起幾種意大利麵也哈喇子直流,已經不是那種出門還帶著方便麵的人,但對吃的激情似乎淡了許多,想當年在中國的時候,旅行的重頭戲是吃,吃了上頓,就開始計劃著下頓,吃得那叫一個嗨!自從來了美國,找不到合口的地方,對外出就餐產生了抵抗心理。

     

世界好大好大,人們都喜歡自己家鄉的美食,這可不是一個能比評的領域,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飲食習慣,不同的獨特風味。全世界都吃土豆,但大家吃的方式還真是千奇百怪的。在法國時,我們一共吃了四次正餐,記憶中都挺好吃的。法餐的靈魂是奶酪和葡萄酒,一般上三道:首先是開胃的食物,有許多品種,沙拉,海鮮,我一般喜歡點湯。我點了兩次蝸牛,我們這組人除了我和外甥女,誰也不吃。我還點了大哥哥推薦的法國特色洋蔥湯一次,上麵厚厚的一層奶酪,非常飽,口味還行。然後是主食,包括魚雞牛肉各式海鮮,都可以點,外加薯條,麵包,熱蔬菜。最後一道是甜點,法式甜點確實是最值得讚頌的。

       

在巴塞羅那,我們嚐試這個城市的特色小吃,Tapas,各式各樣的小吃,一盤有3歐元的,有4歐元的,有的酒吧是均價,好算賬。真的沒覺得有多好吃,想想吧,酒保不會說英語,我們比劃著點菜,哪裏知道哪個好吃呢!那個時候我覺得吃飯才是冒險。

上了郵輪就解放啦,想吃什麽就拿來吃,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對於我,隻要有奶酪和紅葡萄酒,就滿足極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