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探秘13:時光琥珀裏的特立尼達(Trinidad)》
若敏
2024年3月9日晚上七點,我們抵達了古巴中部沿海小城—— 特立尼達(Trinidad)。

暮色為加勒比海披上金紗時, 我們的車輪碾過了特立尼達第一塊鵝卵石。 這座1514年誕生的殖民小鎮, 在三麵環山的臂彎裏保持著五百年前的姿態。1988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與毗鄰的糖業山穀共同銘刻在世界遺產名錄上 ,而《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卻為它寫下倒計時。

從西恩富戈斯駛來的85公裏,左側峭壁如削,右側碧波萬頃, 當最後一縷陽光掠過馬埃斯特拉山脈,我們闖入了凝固的十九世紀。

抵達特立尼達,車門一開,撲麵而來的,是低矮的彩色房屋、 顛簸不平的街道和昏黃的燈光,像是突然穿越到了遙遠的過去。

我們入住的民宿是一棟兩層小樓,帶露台,頗有格調。 Rich和Rita住在一樓,我們四位校友住在二樓。

這是我們在古巴住過最好的民宿——寬敞明亮的房間、挑高的空間、 幹淨的衛生間,甚至配備了小瓶洗發水和護發素,仿若置身酒店, 令人驚喜。

房間還帶一個裝飾著玻璃帶著白色窗框的小陽台。安頓好之後, 女房東流利的英文與我們交流,在筆記本上認真登記護照信息, 據說這在古巴是政府強製規定,每月還要上報並繳稅。

她提醒我們晚上八點準時停電。於是我們趕緊洗澡、充電。之後, 她邀請我們上露台,端上一杯她親手調製的傳統飲品—— Canchánchara。這杯甜中帶烈、暖意融融的酒, 以朗姆酒、蜂蜜、檸檬汁與清水調製而成,是地道的特立尼達風味。 明天,我們將去品嚐它的“正宗版本”——在那座古老而傳奇的La Canchánchara豪宅中。

夜色溫柔,我在這座老宅中上下打量。民宿的空間開闊, 綠植錯落有致,透露出主人精心的布置與對生活的熱愛。女房東說, 這房子是祖傳的,她和丈夫精心修繕後,一半自住,一半作為民宿, 共有三間客房出租。

屋內隨處可見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朗姆酒的酒瓶與掛畫,這個源於古巴的品牌, 承載著甘蔗的清香與島嶼的記憶。

果然八點一到,全城斷電。如果不是蚊蟲太盛,我們真想仰望星空, 任思緒飛揚。夜裏和Sydney聊到很晚, 古巴的三月依然有些悶熱,幸好空調曾在短暫供電時運轉了一會, 房間裏還殘留一絲涼意。淩晨又來電,清晨才恢複穩定。

3/10/2024,早上七點,走上露台, 看到男女主人已在為我們準備早餐:咖啡、雞蛋、麵包、水果、 果醬……在這個物資緊缺、生活仍靠配給的國度, 如此豐盛已屬難得。

女主人衝泡的牛奶原是奶粉衝兌的—— 冰箱多是擺設,頻繁停電使得新鮮牛奶無從存放。

她問我們要煎蛋還是炒蛋,一個雞蛋,請煎吧。

九點,導遊如約而至,帶我們走進這座沉睡百年的時光小鎮。《 孤獨星球:古巴》曾寫道:“特立尼達仿佛沉睡了一個半世紀, 至今未醒。”如今親身踏上這片土地,才真正明白那句話的分量。

通往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的路上,是一排排粉刷成各色的矮房;

古董老爺車懶洋洋地停靠在街邊;

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坑窪不平, 馬蹄聲脆響,仿佛回到了十九世紀。

這些鵝卵石竟是從歐洲運來的。船隻從歐洲載人而來需配重壓艙, 石塊便成了工具;而回程裝滿殖民地的糖和貨物時, 石頭便棄於此地,日積月累,成為腳下的街道。每一塊石頭, 都是殖民往事的見證,是沉重的曆史。

特立尼達(Trinidad)這個名字, 與加勒比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一樣,源自西班牙殖民者對“ 聖三位一體”的虔誠信仰。特立尼達是一個基督教用語, 意為聖三位一體(聖靈、聖父上帝和聖子耶穌)。

這座被譽為“城市博物館”的小鎮, 擁有保存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建築,粉紅、鵝黃、天藍、 草綠的房屋在棕櫚樹與藍天下交相輝映,色彩豔麗得令人眩目。

馬車依然是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仿佛時間在這裏拐了個彎, 永遠停在了過去。

製糖業曾讓特立尼達繁榮一時,朗姆酒便是那段輝煌曆史的副產物。 三分之一的古巴甘蔗產自此地,也讓這裏成為朗姆酒的故鄉。

我們參觀了馬約爾廣場的聖三一教堂(Iglesia de la Santisima Trinidad),這座融合希臘、新古典與西班牙風格的教堂, 是古巴最大之一,現今的建築重建於1892年,莊嚴而古樸。

隨後,我們前往La Canchánchara——那座18世紀的殖民風格老宅, 如今已改作特色酒吧,保留著拱門、磚石、天井等舊日風貌。

La Canchánchara酒館的拱廊下,陽光透過百年羅望子樹, 在石牆上投下蕾絲光斑。

我們坐在庭院裏, 細細品味那杯Canchánchara——朗姆酒的濃烈、 蜂蜜的香甜、檸檬的清新在唇齒間交融。

廣場邊的三角梅盛開,濃豔如火。

我們拾級而上, 參加了一堂熱情洋溢的薩爾薩舞課。

老師節奏感極強,英文也流利, 大家很快就能隨著節拍搖曳生姿, 仿佛已融入這個以音樂和舞蹈為魂的國度。

憑借古老的木窗、紅瓦屋頂與豐富的廣場, 特立尼達已然成為無與倫比的小城。


鵝卵石街道兩側的老宅內, 是雕梁畫棟、珍貴的木質天花、屏風與壁畫。宮殿與鍾樓之間, 愛情與傳說,在風中依稀回響。



有人說,“特立尼達保護得好,是因為窮”。窮到飯都吃不飽, 又哪有資本去大拆大建?反倒無意中保留了最真實的曆史原貌。



午餐在號稱城中最佳的餐廳,雖有現場演奏助興, 我點的雞肉卻有怪味,我不敢吃了,也許是電力不穩, 肉類難以妥善保存。如果說有什麽適合減肥的地方,古巴算一個。



在特立尼達看到一些私人商販,有街頭賣大蒜的,有賣肉的鋪子和賣水果蔬菜的攤販,導遊說,目前古巴允許私人經商,在網絡上查了一下,有如下特點:


3. **灰色地帶的生存策略**
- **進口變通**:雖然法律禁止私營進出口,但通過“郵寄包裹” (paquetes)形式,邁阿密- 哈瓦那的民間物流網絡每年輸入約5億美元商品。 政府默許此類行為, 2024年起對每公斤包裹征收2美元關稅變相合法化。

- **勞動力規避**:為繞過100人雇員上限,企業普遍采用“ 分包合同”模式。例如某著名服裝品牌注冊20家個體工作室。

4. **外國投資者的隱形壁壘**
- **永久居民要求**:需連續居住5年方可申請, 但古巴移民局年均批準率不足15%。 2023年僅有3家外資參股MSMEs獲批,持股均不超過49% 。

- **利潤匯出限製**:法律規定稅後利潤可匯出, 但實際操作中外匯短缺導致延遲支付, 2022年外資企業平均等待期達18個月。

5. **未來風險展望**
- **政策反複可能**:2024年新規中仍保留“ 根據國民經濟需要調整許可清單”條款, 2018年曾突然叫停私營網吧的先例令投資者警惕。

- **地緣政治牽連**:美國財政部2024年1月警告, 與古巴MSMEs交易可能違反《赫爾姆斯-伯頓法》第三條, 導致國際支付通道Visa/Mastercard仍基本中斷。

**結論**:古巴私營經濟正處於“半開放”過渡期, 短期適合風險承受力強的民生領域小額投資(如餐飲、維修), 但資本密集型或出口導向型項目仍麵臨係統性風險。 建議通過僑民網絡建立本地信任, 並保持資產流動性以應對政策變動。
下午,我們驅車前往Playa Ancón海灘,Playa Ancón海灘的細沙像白糖般從指縫流瀉。

望著正在施工的度假村,我突然理解了這個悖論: 貧窮成了最好的文物保護者, 而旅遊開發或許會成為時光琥珀的溶解劑。

當Rita浮潛隻撈到海草時,我們相視而笑—— 這多麽像特立尼達本身的隱喻,表麵看似貧瘠, 深處卻藏著整片加勒比的記憶。我在海中暢遊一會,再安坐海灘, 享受這份寧靜。

在這座仿佛被時間遺忘的城市,遊客在尋找烏托邦, 當地人則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那些五彩斑斕的小屋, 如同一幅水彩畫,令人一眼難忘。在時間的長河裏, 所有的相遇都是雙向的凝視。
(完稿於2025年5月8日於美國亞特蘭大)
(感謝汪策醫生、Sydney 陳醫生、Lynn提供部分攝影作品,感恩校友一路相伴同行)
若敏
2024年3月9日晚上七點,我們抵達了古巴中部沿海小城——

暮色為加勒比海披上金紗時,

從西恩富戈斯駛來的85公裏,左側峭壁如削,右側碧波萬頃,

抵達特立尼達,車門一開,撲麵而來的,是低矮的彩色房屋、

我們入住的民宿是一棟兩層小樓,帶露台,頗有格調。


房間還帶一個裝飾著玻璃帶著白色窗框的小陽台。安頓好之後,

她提醒我們晚上八點準時停電。於是我們趕緊洗澡、充電。之後,

夜色溫柔,我在這座老宅中上下打量。民宿的空間開闊,

屋內隨處可見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朗姆酒的酒瓶與掛畫,這個源於古巴的品牌,

果然八點一到,全城斷電。如果不是蚊蟲太盛,我們真想仰望星空,

3/10/2024,早上七點,走上露台,

女主人衝泡的牛奶原是奶粉衝兌的——

她問我們要煎蛋還是炒蛋,一個雞蛋,請煎吧。

九點,導遊如約而至,帶我們走進這座沉睡百年的時光小鎮。《

通往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的路上,是一排排粉刷成各色的矮房;


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坑窪不平,

這些鵝卵石竟是從歐洲運來的。船隻從歐洲載人而來需配重壓艙,

特立尼達(Trinidad)這個名字,

這座被譽為“城市博物館”的小鎮,


製糖業曾讓特立尼達繁榮一時,朗姆酒便是那段輝煌曆史的副產物。

我們參觀了馬約爾廣場的聖三一教堂(Iglesia de la Santisima Trinidad),這座融合希臘、新古典與西班牙風格的教堂,

隨後,我們前往La Canchánchara——那座18世紀的殖民風格老宅,

La Canchánchara酒館的拱廊下,陽光透過百年羅望子樹,

我們坐在庭院裏,

廣場邊的三角梅盛開,濃豔如火。

我們拾級而上,

老師節奏感極強,英文也流利,

憑借古老的木窗、紅瓦屋頂與豐富的廣場,


鵝卵石街道兩側的老宅內,



有人說,“特立尼達保護得好,是因為窮”。窮到飯都吃不飽,



午餐在號稱城中最佳的餐廳,雖有現場演奏助興,



在特立尼達看到一些私人商販,有街頭賣大蒜的,有賣肉的鋪子和賣水果蔬菜的攤販,導遊說,目前古巴允許私人經商,在網絡上查了一下,有如下特點:

1. **政策鬆動的現實動因**
- **經濟危機倒逼改革**: 2023年古巴外匯儲備枯竭、惡性通脹(2021年通脹率超500%) 迫使政府尋求私營經濟活力。允許2000多項私營活動後, 截至2024年私營MSMEs數量已突破1萬家,貢獻了約30% 的就業。
- **經濟危機倒逼改革**:

- **僑匯依賴**:古巴僑匯年收入約30億美元, 新政策允許僑民投資私營企業,旨在將灰色資金轉化為合法投資。 例如哈瓦那著名的“私人餐廳”(Paladares)90% 依賴僑匯注資。

2. **結構性矛盾未解**
- **雙軌製扭曲市場**:國有企業仍占據70%經濟份額, 且享有補貼能源(汽油價格僅為市場的1/20)、外匯配額。 私營企業卻需以黑市匯率(320比索/美元)采購進口原料, 導致成本懸殊。
- **雙軌製扭曲市場**:國有企業仍占據70%經濟份額,

- **金融抑製**:私營企業無法直接獲得銀行貸款, 2023年僅有2%的MSMEs通過國有銀行融資, 年利率高達12-15%,遠高於國企的3-5%。

3. **灰色地帶的生存策略**
- **進口變通**:雖然法律禁止私營進出口,但通過“郵寄包裹”

- **勞動力規避**:為繞過100人雇員上限,企業普遍采用“

4. **外國投資者的隱形壁壘**
- **永久居民要求**:需連續居住5年方可申請,

- **利潤匯出限製**:法律規定稅後利潤可匯出,

5. **未來風險展望**
- **政策反複可能**:2024年新規中仍保留“

- **地緣政治牽連**:美國財政部2024年1月警告,

**結論**:古巴私營經濟正處於“半開放”過渡期,




在這座仿佛被時間遺忘的城市,遊客在尋找烏托邦,

那些五彩斑斕的小屋,
(完稿於2025年5月8日於美國亞特蘭大)
(感謝汪策醫生、Sydney 陳醫生、Lynn提供部分攝影作品,感恩校友一路相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