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從自己的原住國移民到了美國之後,都在大談要想融入美國社會其實她/他們也都真的想融入美國,於是,她/他們努力學習英語,努力練習口語,找各種機會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就這樣努力了很多年,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融入美國社會。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最喜歡什麽?他們不懂得美國社會的最基礎的構架是什麽。所以,不論一個人在美國呆多少年,練習多少年英文,還是不能融入美國的社會。
美國社會的基礎架構是什麽呢?怎麽樣才能融入美國社會呢?在我看來,美國社會的基礎架構之一是體育。體育是構成美國文化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體育是美國社會的另外一個精神支柱。僅僅美國的四大職業聯賽就給美國貢獻了每年6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
美國人除了工作之外在聊什麽?(美國人除了聽音樂之外還幹什麽?)他們就是玩體育,聊體育,聊運動員,聊比賽,聊教練,聊他們所喜愛的體育項目。(比如最近幾天就是NBA的Playoff,必須看呀!)
美國的體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麵:職業體育,大學體育,青少年體育和各種小聯盟,小小聯盟,小小小聯盟等等。
美國最著名的四大職業體育為職業橄欖球,職業棒球,職業籃球和職業冰球。(當然,美國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職業體育比如職業足球,職業網球,職業排球等等)
一個中國人到了美國,隻是知道莊則棟,劉國梁,林丹,許海峰,郎平,鄧亞萍,劉翔等人,在美國絕對就是體育小白。
在美國,你不知道 Don Hudson,Alan Page, Aaron Donald,OJ,基本上會被認為是白吃,哈哈,尤其是你不知道 Tom Brady,那是要挨打的。如果你覺得 Chicago Bears, New England Pariots, San Francisco 49ers, Pittsburgh Steeler 這些名字很陌生,那就應該回家好好補補課。先補個一年半載的,通過了小學三年級對美國職業橄欖球的了解,再來聊天。
在美國,如果你不知道 Wayne Gretzky,在很多場合,你都沒有辦法張嘴,因為,Wayne Gretzky 在冰球上麵的成就,相當於費德勒,小德和納達爾三個人加在一起的成就。
當然了,在美國僅僅知道邁克爾喬丹還是遠遠不夠的。看看喬丹的記錄,隻是排在NBA所有統計數據中等偏上的地方,太多太多比喬丹優秀的籃球選手了,太多了。和五十歲的人聊籃球,要從底特律活塞隊的壞小子們聊起,和六十歲的人聊籃球,要從賈巴爾,魔術強森,拉裏伯德聊起,真正熱愛NBA的人,要從LeBron James 的大吼:“Cleveland,this is for you !”聊起,否則,你連聽都聽不懂。
職業棒球也一樣,有無數的傳奇人物: Babe Ruth, Willie Mays, TY Cobb,Ted Williams, Walter Johnson, 美國三十個職業棒球隊,給美國人帶來了無情無盡的談資。
不在四大職業聯賽之外的的體育項目也有很多傳奇,阿格西,桑普拉斯,大威小威,還有打敗過溫網單雙打冠軍Bobby Riggs 的美國傳奇網球女神 Billie Jean King.美國的職業體育,是融在美國人的生活裏,融在美國人的文化裏麵的。
還有拳擊呢。
美國體育的第二個層次,是大學體育。
美國的五千多所大學裏麵,每年招收的體育生就有五十多萬名。將近五十個大項的大學體育,是美國大學精神的象征。而且,越是有名的大學,體育就越好。而且,常春藤聯盟就是一個體育聯盟。很多學校拿過的奧運會獎牌,超過了很多國家拿的奧運會獎牌,比如斯坦福,比如伯克利,比如OSU,比如哈佛,比如比如。
美國的大學體育是一個可以陪伴美國人一生的談資。
美國體育的第三個層次,是青少年體育。
美國的小學初中高中,下午兩點多就放學了。孩子們放學後,就去玩,就去運動:遊泳籃球足球體操棒球網球田徑各種體育運動。(中國人基本除外,中國人是數學物理編程鋼琴什麽的,哈哈哈。)孩子們參加體育運動,父母們帶著陪著,因此,孩子們從小就在這種體育文化中成長,體育是隨著孩子們的骨骼肌肉和大腦一起成長的。
美國體育的第四個層次:各種小聯盟和各種小小小小體育聯盟。
這是美國青少年體育的延續,是體育愛好者的一個天堂,是美國體育和文化的無縫對接。
美國還舉辦過八屆奧運會,六屆青奧會,拿過的奧運會獎牌超過了所有國家。
如果你了解了美國體育,你就了解了美國社會,你了解了美國社會,就知道怎麽樣融入美國社會了。
《版權融入所有,翻印體育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