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Borneo)風情,追猩記
我覺得我這輩子不是投錯了胎就是白活了。考大學的時候,我最想報的專業是地質勘探,哪一天,帆布的背包裏拿出個小榔頭,石頭一敲,恐龍化石石油寶藏一覽無餘,去的地方不是在吐魯番,就是喜馬拉雅,喀喇昆侖,全是無人區,那是真男人幹的事,酷斃了。無論家人如何反對,第五誌願還是報了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最後完全沒戲;當然,當個海洋生物學家也不錯,去北極看北極熊,去南極看企鵝,還有鯨魚,鯨鯊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可惜我高中生物學的實在不咋地,不敢冒如此之險。於是不做碼農的時候,腦子裏全在鑽研如何去走那些鳥不拉屎地方,去追蹤那些罕見的動物:去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看雪豹,去菲律賓的Donsol或是Oslob看鯨鯊,去追蹤老虎,猩猩。這個TO-DO單子實屬有點長,反正總是在焦慮中。
無論你是否讀過達爾文的書“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張人類進化圖肯定人人都見過:左邊矮小駝背的猿人一路進化到右邊直背行走的人類。記得小學的時候,有的老師會講,金絲猴進化了才有了我們現在的人類。也許我們中很多人到現在還是這麽認為的,其中這也不全錯。猴子(Monkey)和猩猩(Ape)本來就來自同一個祖先。進化過程中,有的猴子進化後還是猴子,有的猴子進化成了猩猩。不過,猴子和猩猩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從生物學角度講,猴子和猩猩甚至都不是一類動物,絕大多數猴子有尾巴,而猩猩沒有。猴子有很多臉毛,而猩猩的臉則是很平也很幹淨。當然最重要的是,一般來講猩猩比猴子要聰明多得多了,因為有些猩猩已經知道怎麽用工具來找吃的,樹枝,石塊。
世界上現存的猩猩還有三大類:Orangutan,Gorilla,和Chimpanzee。Google了一把,才發現中文裏也有用詞如此匱乏的時候,猩猩的分類翻譯居然是紅猩猩(Orangutan),大猩猩(Gorilla),和黑猩猩(Chimpanzee)。而這些猩猩名字我先學會的居然是英文。紅猩猩和大猩猩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上定義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而黑猩猩則被定義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反正不是罕見的東西我也不會稀罕。
烏幹達看到的大猩猩。攝於2014年8月。
下麵是張Wiki上找到的猩猩的分類,猩猩亞科類之下的猩猩也就是紅猩猩。
提到上麵的人族,我不得不提到這張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博物館拍到的照片,無人不曉的露西(Lucy),攝於2014年7月。
被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的三百多萬年前的露西就是屬於上麵提到的人族,和黑猩猩的高度也差不多,所以黑猩猩(Chimpanzee)是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
野外追蹤紅猩猩很多年前就在我的TO-DO單子上了,今年終於成行了。
婆羅洲紅猩猩(Orangutan)分布圖,圈圈是幾個比較有可能看到紅猩猩的地區。
尋找紅猩猩,如果去印度尼西亞的話,可以考慮在蘇門答臘(Sumatra)島的棉蘭(Medan)附近,也可以在婆羅洲(Borneo)島的南部加裏曼丹(Kalimantan)地區。如果去馬來西亞的話,可以考慮在婆羅洲島(Borneo)的北部塞班(Sabah)地區,那裏有條河Kinabatangan,也是馬來西亞第二長的河流,可以在河上看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去印尼加裏曼丹的話,那裏有不少船屋,叫Kelotok,可以租,吃住三四天都在船上,船帶你去大大小小的河道上看野生動物。而去馬來西亞塞班的話,那裏就隻有住在岸邊,然後每天早晚兩次坐小船去河道上找野生動物,正午最熱的時候,動物睡覺人也休息。
去婆羅洲哪個地方去看紅猩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島上陸上交通都不是很方便,都是從首都先飛婆羅洲島上的大城市,再小飛機去要去的地方,再租車。出於時間考慮,我最終選擇了去塞班的Kinabatangan河去尋找紅猩猩,住民宿,參加一個三天兩夜的Tour。住在Kinabatangan河邊,我要坐飛機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到Kota Kinabalu(亞庇),亞庇再飛到Sandakan(山打根),最後雇車去河邊的小村莊Sukau還要花兩個小時。
婆羅洲(Borneo)野生動物和東非的Safari一樣,也有big-5,它們是Orangutan(紅猩猩),Proboscis monkey(長鼻猴),鱷魚,大象,和Hornbill(犀鳥)。
來自Wikipedia,By Eleifert - Own work
來自Wikipedia,By David Dennis
來自Wikipedia,By Lip Kee Yap
Kinabatangan河和我們追蹤野生動物的小船。
追蹤野生動物途中,Kinabatangan河上的支流,猴子可以遊泳,但向導說,紅猩猩不行。它們毛很長,一濕了就浮不起來了。環保人士給紅猩猩們做的橋。
這裏獻上一組追蹤Borneo Big-5的照片。我最後一個傻瓜相機在巴基斯坦摔壞以後,手機相機已經成為我唯一的可以記錄的器材。但見到野生動物我的第一個反應還是先拿出來我的望遠鏡。下麵絕大多數照片來自samtheyang,我這次旅行的旅伴,攀岩是他第一愛好,DJ次之,最後才是攝影。
Proboscis Monkey(1)
Proboscis Monkey(2)
Hornbill Bird(1)
Hornbill Bird(2)
Hornbill Bird(3)
Macaque Monkey
Borneo Pygmy Elephants (大象中的侏儒),IUCN紅皮書中的瀕危物種。(1)
Borneo Pygmy Elephants (2)
鱷魚。民宿夜間還出個船帶我們去看野生動物。大燈一照,動物都靜止了。
盡管我們隻看到一隻小小的鱷魚,但Kinabatangan河上的Saltwater鱷魚是婆羅洲上最令人驚悚的動物,像澳大利亞的電影“鱷魚先生”(Crocodile Dundee)的鱷魚一樣,名字雖稱為鹽水鱷魚,但很多生活在淡水裏,尤其是接近入海口的紅樹林沼澤地附近,最大的長達六米,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爬行動物。下麵這個部落格是我所見到的價紹Kinabatangan河上野生動物最完整的一篇:https://incidentalnaturalist.com/2022/12/06/the-wildlife-of-the-kinabatangan/
僅有的一張顯示了紅猩猩的一部分,但我還是內心狂喜。
追蹤紅猩猩不容易,那些向導也一樣。記得十多年在東非賽倫蓋蒂追蹤野生動物的時候,那些吉普車上全都有對講機,一個向導發現動物,對講機上一講,其它吉普車蜂擁而上。現在不一樣了,Kinabatangan河邊那些做遊客生意的民宿和旅店的向導都加入一個Whatsapp的群組,每個人都在上麵分享昨天甚至當天的收獲。這樣我們的向導出發前就想好了要去什麽地方。我們第一天就看到了Big5裏的四個,不過沒有見到紅猩猩鬱悶。第二天向導一早轉了半天帶我們去了像是條堰塞的河道支流,沒想到半個小時裏,五六艘船都聚集到了那裏,果然昨天的三隻紅猩猩還在那裏。它們不像猴子,喜歡待在樹葉非常密集的樹冠上,非常不容易看到全部身體。
Kingfisher,夜遊中的驚喜(1)
Kingfisher,夜遊中的驚喜(2)
這是一張令人痛惜的照片。在去Sukau的路上,成片成片的原始深林在消失,森林變成了一個個棕櫚樹種植園,連綿不斷,而這種情況還在延續。而被破壞的大部分森林已經嚴重影響了那些野生動物,猩猩和大象,稀有物種的棲息地。棕櫚油的生產也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它用途很廣,食品加工,化妝品,工業潤滑,甚至可以用作食用油。但它對生態的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物種滅絕,都有著不可逆轉的負麵影響。這種情況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尤其嚴重。而這種問題也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都要經曆的成長疼痛。
無意中意識到,旅行還有一個好處,當這種文字出現在網上的時候,它不是去批評那些國家,而是鼓勵更多外麵的人在那些物種快滅絕的時候多去看看。而當地人意識到,留著原始森林,保護了這些動物,更多的人會去。也許開個民宿,變成個向導,要比棕櫚園裏幹活要強多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