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治大國若烹小鮮,貿易壁壘並非良方
治大國若烹小鮮,貿易壁壘並非良方
2025-04-10 20:25:52
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大戰,表麵上是為了“保護美國製造業”和“扭轉貿易逆差”,但實際上是一種短視且不理智的經濟政策。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鼓勵自由貿易,通過競爭提升效率、降低價格、促進創新。而人為設置高關稅壁壘,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製造業衰落的問題,反而會加重美國普通消費者的負擔,擾亂全球供應鏈,最終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一、美國製造業衰落是長期結構性問題,非關稅可解
美國製造業的衰退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過去數十年產業升級、全球化分工和資本逐利的結果。隨著科技進步,低附加值製造業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試圖通過高關稅強行讓製造業“回流”,違背了經濟規律。
例如,美國鋼鐵行業在20世紀中期曾是全球霸主,但隨著技術擴散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其競爭力逐漸下降。即便特朗普政府對進口鋼鐵加征25%關稅,美國鋼鐵業也未能真正複興,反而導致下遊行業(如汽車、機械製造)成本上升,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二、關稅戰加重美國民眾負擔,得不償失
關稅的本質是對進口商品征稅,而最終承擔這一成本的往往是本國消費者。根據美國智庫“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的研究,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使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約1,200美元。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由於消費結構中進口商品占比較高,受到的衝擊更大。
此外,關稅戰還導致供應鏈混亂。許多美國企業依賴中國等國家的中間產品,突然加征關稅迫使它們要麽承受成本上漲,要麽尋找替代供應商,而後者往往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結果就是企業利潤受損,就業市場波動,經濟不確定性增加。
三、治大國若烹小鮮,政策需穩健而非激進
《道德經》有雲:“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指治理大國應像烹飪小魚一樣,不宜頻繁翻動,否則容易破碎。經濟政策同樣如此,過激的貿易保護措施會破壞市場自身的調節機製,引發連鎖反應。
如果美國真的希望重振製造業,更合理的做法應是:
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高端製造業升級,而非依賴低端產業回流;
優化稅收和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增強競爭力;
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技能,適應現代製造業需求;
通過多邊談判優化貿易規則,而非單邊施壓,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四、自由貿易仍是全球繁榮的基石
曆史證明,閉關鎖國和貿易保護主義從未真正成功。19世紀的英國憑借自由貿易成為“世界工廠”,20世紀的美國也因倡導開放市場而繁榮。如今,全球化雖麵臨挑戰,但各國經濟早已深度交織,強行“脫鉤”隻會造成雙輸。
特朗普的關稅戰或許迎合了部分選民的情緒,但從長遠看,它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可能加速其經濟孤立。真正的解決方案,在於順應市場規律,推動結構性改革,而非依賴簡單粗暴的貿易壁壘。
結語
關稅大戰不是振興經濟的良藥,而是短視的政治操弄。市場經濟需要的是開放、競爭與合作,而非人為製造的壁壘。美國的製造業問題需要長期、係統的解決方案,而非通過關稅強行逆轉全球化趨勢。治大國若烹小鮮,政策的製定與調整應當謹慎、穩健,方能實現可持續的繁榮。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19:50:48
It is not just about "free trade". The USA makes "dollar" and sells "dollar"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is rather unfair for working class people, because they have nothing to make. These working folks voted for change this time. However, as you mention, America is perhaps out of options already.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19:03:41
有道理。時光不會倒流,世界經濟結構已經改變,不可能再回到從前。盼望製造業回來能找到工作的,到頭來發現機器人早取代了自己。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9:45:55
美國現在打貿易戰, 如果是未了全球斂錢, 還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未了打垮中共, 沒有任何可能。 可以製造一些麻煩, 讓中國的產業結構轉型更快跟穩妥而已。 我下篇文章(周日)會寫寫這個題目。 敬請光臨討論。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9:41:50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根本不要在意噴子。 尤其是為台灣綠營1450部隊 或輪X功服務的人。 除了造謠沒別的, 說的那些謠言也沒人信。
ylyq_007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8:29:16
樓下那個傻B,luren-1970,文學城著名造謠ID,還好意思來文學城說話,習近平過些天去東南亞訪問,要不還不趕緊過去,用你醫學專長給他望聞問切一番,明確下他中風的程度?
世界是公平的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8:26:24
根據個人多年的購物經驗,全球化隻是讓公司老板大賺錢,他們花更少的錢得到劣質的產品,用幾乎同樣的價格推給美國消費者,這些產品5個也不敵原來的一個. 用戶苦了. 徹底脫鉤最好,誰都無話可說
野彪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7:03:49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留言。有人說我是粉紅,我實際上是在為美國擔憂。關稅的增加隻能讓美國人用更貴的價格來購買中國的產品,但是,美國的產業鏈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的。即使建立起來了,還是得從中國這樣的國家移民到美國來做。
中國人拚命生產生活必需品,然後用極低的價格賣到美國,供美國人消費。中國人賺到美金後交給中國政府,換成人民幣在國內購買繼續生產用的原材料,然後繼續生產,滿足美國人的需求。中國政府拿到美金以後,購買美國的國債。
哪一天美國翻臉了,不讓中國人給美國提供極低價格的日用品了,同時宣布兩個處於敵對狀態,債也不還了。
中國政府就告訴中國人民,你們也不用再生產了,那些準備用來買生產資料的錢,自己吃喝玩樂去吧。全世界也就中國人這麽拚命的幹活,其他國家的人都閑著呢。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6:51:01
看到粉紅說非良方,我就放心了!哈哈哈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5:18:27
烹了幾十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債台高築入不敷出。還鮮啥鮮?想啥夢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4:49:56
現在總有人說, 是美國幫助了中國崛起。 其實是資本逐利,資本家要賺錢幫助了中國的崛起。 資本家到中國又不失去做慈善的。 尼克鬆是看到美國的問題去中國和老毛握手的。 美國幫烏克蘭打仗也不是做慈善啊, 現在川總不是跟人家算總賬,要錢要礦嗎?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4:45:37
街道 工廠。 看看現在中國的汽車業。 到我上小學的時候, 北京一汽的130 卡車就開始上街了。
記得那時候汽車征收關稅,也有汽車商走私, 把汽車拆成幾大塊, 到國內組裝。 那時候中國有關稅的同時, 也鼓勵外資在中國投資建廠, 日本的本田、德國的大眾等。
但有一個重要的前提, 人家來建廠, 有優惠政策,主要是優質(物美價廉)的人工和巨大的市場。 而這幾樣, 美國沒有。 資本逐利, 所以資本家不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4:38:09
同時中國自己大力發展民族汽車工業。 我記得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有次家裏來了幾個人, 是接到工廠請我爸爸幫他們買汽車的。 這幾位來了好幾次。 想要解放牌大卡車。 因為改開了嘛, 街道工廠也要跑運輸。 後來我知道作為特批, 賣給了他們兩輛很舊的車,部隊運輸連已經上報要報廢的。 街道工廠了有很多殘疾青年和困難戶, 軍民魚水情嘛。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4:37:42
關稅在某種特定的情況是有用的, 這就是在一個國家的崛起期, 而這個國家的國民又勤勞智慧肯吃苦。 比如中國在改開的初期對進口汽車設置壁壘。 那時候走私汽車很厲害。 汽車商為避稅,把汽車拆成幾大塊逃稅, 進口到國內組裝。 當時允許日本人來華建廠。 日本的本田、德國的大眾都是這樣在中國投資建廠的。
Nosohard1 發表評論於
2025-04-11 01:49:13
Good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