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遊記 (3). 地下水宮】

土耳其遊記 (3). 地下水宮

土耳其遊記 (1). 前世今生

土耳其遊記 (2). 聖索菲亞大教堂

這裏所謂的“地下水宮”是指伊斯坦布爾的Basilica Cistern,它是此地眾多古跡中頗具神秘色彩的一座。它是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巨型地下蓄水池。如今它是伊斯坦布爾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曆史背景**

地下水宮建於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527-565年在位期間,上一篇提到的索菲亞大教堂也是他在位時期建造的(兩者距離也非常近),地下水宮可能稍早幾年建成。這個地下建築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特別是要為皇宮一些重要建築提供水源。

君士坦丁堡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沒有地表的河流和湖泊,經常麵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地下水宮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城市水庫。它的水是遠處水源通過引水渠引入的。而且它不僅用於儲存水,還通過複雜的管道係統將水分配到城市各處。

**工程奇跡**

地下水宮長138米,寬約65米,可儲存約8萬立方米的水。整個水宮共有336根大理石柱,每根高約9米,排列成12行,每行28根,經緯縱橫,十分壯觀。這些石柱支撐的頂部在地麵以下。頂層為拱頂結構,分散了重力,看官在下麵的照片中能夠看出這種結構。拱頂並不是天然石料做成,而是用古羅馬時代的“水泥”Horasan Mortar修建。這是一種古代羅馬時代的特殊混合建材,由熟石灰、火山灰、富含二氧化矽和氧化鋁的石粉和沙子等混合而成。水宮的拱頂具有極好的防水性能,並保持至今。

看官如果仔細,在下麵的照片中會看到,很多的石柱上有鋼纜穿過,縱橫交錯。古老的建築上,為什麽會有這麽現代的東西呢?原來,鋼纜主要是為了結構加固和安全維護。這些石柱已有千年曆史,受頂部壓力、水蝕、地震和自然老化的影響,可能出現裂縫或不穩定的情況。鋼纜穿過石柱並固定,能幫助保護這些古老石柱免受進一步的結構損傷,並防止柱子因壓力或地震而移位、倒塌。這樣的措施是一種“最小幹預法”,既能加固,又能盡量保持古跡的原貌,是高妙的預防性保護。

**我的重大遺漏**

外出旅遊,特別是參觀人文景觀,做一點“預習”是很必要的,否則花不少銀子、費不少氣力,到外國遊一圈,隻能說出兩句“太美了”、“太壯觀”了,實在是對不起自己。我的意思不是說要修成“專家”了才能 出門。但旅遊前做一點功課是有好處的。我這次去土耳其,這方麵做得不夠好。

我在地下水宮參觀時,就發現大理石柱的風格有些不統一,回來以後看文章才得知,柱子的來源不一,其原因很可能是廢物利用,有些柱子可能是從古代希臘神廟中拆來使用的,因此柱頭裝飾風格不一。在一段步道的近處,有一根很奇特的柱子,上免刻有許多重複的孔雀眼般的華美紋理。因為這個浮雕形狀像眼淚,這根柱子便被稱為“眼淚之柱”(見下麵第7張照片)。 文獻記載,修建地下水宮殿在時動用了7000名奴隸,人們猜測“眼淚之柱”是為了紀念在建造過程中死亡的數百名奴隸。

然而,另外兩根有名的柱子,我完全沒有看到,即兩根以美杜莎(Medusa)頭部雕像為基座的石柱。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的蛇發女妖,凡是看見美杜莎眼睛的人都會被石化。這些頭像可能來自更早的希臘異教神廟,被拜占庭人作為建材重新利用。地下水宮裏的美杜莎頭像,一座倒置,一座側放。為什麽是這樣呢?一種解釋認為當時人們可能相信,倒置的美杜莎頭可以抵擋邪惡、保護水宮。另一種解釋是擺放時隻考慮支撐的實用目的,不講究方向。它們位於地下水宮的西北角、燈光比較暗淡的地方,我去參觀時,根本不知道這兩根頭像柱的存在,完全錯過了。



**被遺忘和再發現**

在地下水宮的上麵,原先是有地表建築的,它是一座拜占庭時期的大型教堂,這座地上建築在公元3世紀左右建成,後在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擴建或重建,同時建了地下水宮。在拜占庭時期,水宮是城市供水係統的核心部分。

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地表教堂被毀壞、夷為平地,水宮逐漸被廢棄。奧斯曼人一開始還部分使用水宮,後來就用他們自己的供水係統了。前代諾大的一個地下水宮居然被人遺忘了。

16世紀,伊斯坦布爾地下水宮被荷蘭旅行家Petrus Gyllius重新發現。他注意到有當地居民從自家地板鑿洞中打水,這引起了他的好奇,最終確認了水宮的存在。20世紀,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地下水宮進行了修複和清理,使其成為旅遊景點。 1980年代, 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清理,清除淤泥並修建了高於水麵的四通八達的走道,方便了遊客參觀。

Basilica Cistern不僅是拜占庭帝國工程技術和城市設施的傑作,也是伊斯坦布爾曆史與文化的象征。其壯觀的柱列、考究的燈光、厚重的曆史以及獨特的地下氛圍,使其成為一個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旅遊景點。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花姐褒獎。實際的視覺效果要暗不少。照片是經過photoshop調整的。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據介紹那兩根柱子是在燈光比較暗的一角,可能大部分人覺得沒什麽可看,就不過去了。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越live越精彩' 的評論 :
謝謝認同。像我這樣因為寫博文,再查閱、“複習”一次,事情就更清楚了,哈哈。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唐宋的攝影增添那些石柱和頭像的魅力,讚!
阿留 發表評論於
"另外兩根有名的柱子,我完全沒有看到,即兩根以美杜莎(Medusa)頭部雕像為基座的石柱。", 10多年也去過,不知為何也錯過了,這麽明顯的標誌,按說不應該啊。也許是燈光過暗。
越live越精彩 發表評論於
讚同您的觀點,旅遊前應該先做好功課,不然就不能很好地了解那座建築、那個地方等背後的曆史、文化和故事。第一次看到這麽巨大的地下水宮,漲見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