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地熱穀,親水公園
出了桃園機場,我們的第一站就是我們旅館所在的北投溫泉區。從新北投捷運車站出來,我們被告知,馬路對麵就是旅館所在的光明路。光明路是條坡道。我們看見光明路牌時,門牌號顯示218號,旅館是281號,就差幾十號,無須出租車了,我們興衝衝地拉著行李箱順坡而上。誰知走了好一陣---準確地說是爬,是登山,停下來喘氣,發現才到240號,這台北的門牌號是怎麽搞的?原來這裏比肩接踵的不是溫泉旅館,就是溫泉湯屋。一路上隻聽見潺潺不斷的流水聲,左顧右盼也不見個出租車,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向上走。
到了旅館,服務員告訴我們走了遠路了!從捷運站出來有一條小路直線到達旅館。原來光明路是條彎曲向上坡道,象字母D的圓形邊。唉,如果我在車站問的是“美代溫泉旅館”怎麽走而不是光明路在哪裏?那該多好!自由行就是要“繳學費”的。
夕陽下的的桃園機場
天色已黑,小路很幽靜,突然聽到嘩嘩的水聲和人們的喧嘩聲,原來旁邊的門裏是溫泉露天公共浴場。門口站著兩位迎賓小姐,一塊大招牌上醒目地寫著“40元/2小時“ 兒童和軍人半價。不貴呀!差不多一個多美元而已。我探頭朝裏一望,哇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泡在露天的水池裏。心想著吃完飯就來體驗!結果等我們一切就緒,浴場10點打烊了,這養生的溫泉浴就此泡湯。好在我們住的旅館是溫泉旅館,房間裏就有24小時溫泉浴提供,不用出門,也不需穿什麽泳衣。
我們下榻的是"美代溫泉旅館"。當年還不習慣手機拍攝,拍照沒那麽方便勤快。
記得旅館是侄女幫我們訂的,歐式套房,給我的印象就是房子很小,房間裏的家具很緊湊;大床的床頭板很高直抵天花板,設施齊全,但沙發,寫字台都堆擠在一起,感覺台北跟上海一樣寸金地;因為日夜供應溫泉浴,不停的馬達轟隆聲很大;餐廳桌椅很簡約,但早餐供應很不錯,特別喜歡它的白米粥,覺得台灣的大米就是好。
在網上找不到2010年美代溫泉旅館照片,選了一張2023年的外景照和一張與我們住的房間很相似的照片代用。
左圖是2023年的旅館外觀圖,右圖是根據記憶,與我們下榻房間很像的圖。
北投的溫泉泉源就來是北投的著名景點地熱穀。北投的溫泉大致有三類:青磺泉-含硫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鐳“(又稱鐵硫泉),是北投的特色泉種;白磺泉(酸性硫酸鹽泉),一般旅館供應的就是這種泉水;鐵磺泉(碳酸氫鈣泉),水質帶鐵味,顏色略黃,對皮膚和人體循環係統有一定的療效,被稱之為養生湯。
溫泉的花樣很多,除了一般的溫泉外,還有海底泉、冷泉等多樣的泉質。北投的溫泉名列台灣八大著名溫泉榜首;北投的溫泉有台灣泡湯天堂之稱。
北投的溫泉文化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日治時代(1895-1945),由日本人帶入,北投許多日式的湯屋和旅館都是那時修建的。北投的溫泉博物館前身就是當年最大的公共浴場。
北投露天溫泉公共浴場入口處
浴池分有高溫(亭子內),常溫和低溫,還有清水池(中間圓池)
溫泉博物館就在出旅館不遠處的中山路口,可是時間太早,門還沒開,隻在外麵兜了一圈。博物館裏介紹的北投溫泉曆史和溫泉相關的知識都是回來後我在網上補課得知。
左圖博物館入口;博物館是個兩層樓建築
左:博物館內溫泉大浴場,樓上是博物館史料館;右:博物館後麵似有一個大舞台?
以上8張照片均來自網絡,謝謝原創
離開了博物館,我們沿著中山路繼續向上走,大約五分鍾,就見前麵白霧騰騰一片,北投著名景點《地熱穀》到了!地熱穀的溪石因為有放射元素“鐳”,被命名為“北投石”,是世界罕見的礦石,全世界隻有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發現。因為其具有放射性和能醫療的傳說,北投石又被稱為“療愈聖石”,是受保護的礦產,禁止采集。
陳立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裏號稱世界最大塊的北投石
走在地熱穀出來的小道上,一邊是涓涓細流的溪水,一邊就是北投親水公園。我感覺似曾相識,彷佛走在無錫惠山黃公澗山林石階上那麽地熟悉親切。
北投溪水時而靜靜流淌,時而川流洶湧
公園裏很多大榕樹
台北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古今交相輝映,是人們扶今追昔,享受當下的好去處。
新北投公園對麵就是新北投捷運站
公園入口處的大噴水池。山上走下來時,還在噴水,到了噴水停了,估計是定時噴水。
無論是木棧道散步還是小橋上凝望都別有情趣
公園裏的大草坪;參天古樹,大樹上都有樹的名片。
公園一角民眾日常健身休閑交流的去處,棋牌亭裏桌麵上刻有棋盤
(文中圖片凡沒有標日期的均網上借圖,謝謝原創)
(續)
1/8/2011 原稿
4/26/2025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