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日記(45)“窮人”翻身靠動遷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今日得寬裕,我去大哥家吃飯,此次回滬,除了家庭聚會那次,我們還沒好好聊過,所以哥倆品著嫂子做的小菜,咪著小酒,拉起了家常。

    他說起了我嫂子的哥哥家拆遷的事,也是頗令我感歎。

    嫂子的哥哥年過七十,他和太太早已退休,與兒子兒媳及孫子,一家五口住在東安新村一套三居室的售後公房(他們給兒子買的婚房,因為在真如,路途遙遠,所以小夫妻基本上沒去住過)。

    由於兒子兒媳工作一直不順利,不停的跳槽,幾乎可以說是不務正業(屬於那種啃老族性質)。所以他們夫婦耗費了大量精力和金錢,把孫子帶大。盡管付出了很多,卻因為十幾年來,同一屋簷下,家裏難免會產生矛盾,所以家庭生活一直不和諧。

    沒想到,今年,東安新村突然成了徐匯區熱度最高的舊改動遷項目,新村六千多戶人家,僅僅一星期,99.9%的居民就簽約,同意拆遷了。

    上海市中心舊區改造,曆來是個老大難問題,經常會因為補償不到位,而出現釘子戶,為什麽這次那麽順利呢?原來,因東安新村位於市中心,所以此次拆遷,條件還是挺優惠的。嫂子她哥75㎡的房子,差不多能拿到拆遷款,近1100萬。

    如此優厚的方案,一下子解決了她哥家的矛盾,全家經過協商,製定了未來的安置方案。老兩口高風亮節,為下兩代做出犧牲,準備搬去真如的房子住,而拆遷款用來為兒子買一套二手房,剩餘下來的錢再和兒子平分。

    大政方針確定後,他們就與有關部門簽訂了拆遷合同,接下來就隻等搬家拿錢了。

    這次大手筆的舊區改造,既解決了他們的家庭矛盾,又改善了各自的居住條件。

    我回到美國後,與大哥通電話,獲悉,嫂子的哥哥家已經搬遷,拆遷補償款也已到手,他們如願為兒子買了一套內環外的二手房後,還剩餘了400萬,老兩口和小夫妻各拿一半。

    麵對這皆大歡喜的局麵,我真為他們高興。

    如今,他們家已成了一片平地,未來這裏或許會成為徐匯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呢:)。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我看到的是,啃老啃得太厲害了!
花了700萬給兒子買了房,還要分剩餘的400萬。
cgh 發表評論於
我家在東安新村附近的龍山新村,到同學家(我讀中學時就近讀中學,所以同學都住在龍山新村),同學們都興高采烈,說70多年的房子,終於要拆遷了。

龍山新村,以前改建過,把3樓的房子,加高成4樓,這樣,每家人可以多10個平方米,但要每家人出1000元/平米。現在拆遷,每個平方米可以拿10萬元。

我的同學們,退休工資都比較低,因為我們74年畢業的初中生真沒讀過什麽書,碰到改革開放的講學曆的年代,工資就比較低了,大部分人5千到6千退休金。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內環的老破小,出路應該是在拆遷賠償,我這裏英語班的同學,就有順昌路的老破小,前兩年拆遷,狠狠賺了一筆,還冒著疫情風險,頂著隔離,回去簽約拿錢,因為金額可觀:)。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是啊,所以這次老百姓都簽約很快,有意思的是,正是由於賠償較多,許多家庭內部都發生了劇烈衝突,有的還打起了官司:)。
阿迪2000 發表評論於
哈哈,看得我有點後悔,剛賣了一套浦東內環的老破小。比前幾年低了不少。
曉青 發表評論於
比過去動遷錢多很多了!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對!所以政府出價也對得起這個地段:)或許還有個因素,那裏居住著許多是市區機關的老人,當年都是機關裏分的房:)。
每天一講 發表評論於
“窮人”翻身靠動遷
=========

+1, 窮人翻身靠動遷。 要感謝政府,感謝共產黨啊

東安新村是60年代造的老公房,位置不錯,東安路,斜土路,零陵路,近中醫學院和腫瘤醫院,看病方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