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熊市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



原文“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Bear Markets”(https://www.hartfordfunds.com/practice-management/client-conversations/managing-volatility/bear-markets.html)

以上是一篇我推薦給我女兒女婿閱讀的文章。我現簡單翻譯如下,供感興趣者參考:

即使是頂尖運動員也需要休息以保持健康。有時金融市場也需要從創紀錄的表現中恢複過來。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有關熊市或下跌市場的信息。

(1)注意 20%: 市場周期是從高峰到低穀來衡量的,因此當收盤價從最近的高點下跌至少 20% 時,股票指數正式進入熊市區域(而回調則是下跌 10%-19.9%)。當收盤價從低點上漲 20% 時,新的牛市就開始了。

(2)熊市期間,股票平均下跌 35%。相比之下,牛市期間,股票平均上漲 111%。

(3)熊市很正常。自 1928 年以來,標普500 指數經曆了 27 次熊市。不過,也經曆過 28 次牛市,而且股票在長期內大幅上漲。

(4)熊市往往持續時間較短。熊市的平均持續時間為 289 天,約 9.6 個月。這比牛市的平均持續時間(965 天或 2.6 年)要短得多。

(5)每 3.5 年:這是熊市之間的長期平均頻率。盡管許多人認為 2020 年結束的牛市是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牛市,但從 1987 年 12 月到 2000 年 3 月互聯網泡沫破裂的牛市從技術上講才是最長的(1990 年 19.9% 的跌幅幾乎使那次牛市脫軌,但剛好錯過了熊市門檻)。

(6)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熊市出現的頻率有所下降。1928 年至 1945 年間,熊市共出現 12 次,平均大約每 1.5 年出現一次。自 1945 年以來,熊市共出現 15 次,平均大約每 5.1 年出現一次。

(7)過去 20 年,標普 500 指數表現最強勁的日子裏,約有 42% 發生在熊市期間。另外 36% 的市場最佳表現日子發生在牛市開始的前兩個月——當時牛市尚未明確開始。換句話說,抵禦經濟低迷的最佳方式可能是繼續投資,因為很難預測市場的複蘇時機。

(8)熊市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衰退。自 1928 年以來,一共出現過 27 次熊市,但在此期間隻出現過 15 次經濟衰退。熊市通常伴隨著經濟放緩,但股市下滑並不一定意味著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9)假設投資期限為 50 年,您可以預期經曆大約 14 個熊市,或多或少。雖然看著您的投資組合隨股市下跌可能很難受,但重要的是要記住,低迷始終是這個過程的暫時組成部分。

(10)熊市可能會很痛苦,但總體而言,股市在大多數時間裏是向上的。在過去 94 年的股市曆史中,熊市隻占了其中的 21.4 年。換句話說,股市在 78% 的時間裏都在上漲。

熊市屢見不鮮1929 年至 2023 年,標普500 指數下跌 20% 或以上的圖表





注: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過往表現不保證未來業績。股市曆史早期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指數。資料來源:Ned Davis Research,7 月 23 日。
退休計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握手。你舉的例子再次證明我的一位美國投資長輩三十多年前對我和我夫人的指導,他說“time in marke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iming market.”
退休計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556517'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握手。是的,加關稅政策是他競選時的口號之一,他也說過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
556517 發表評論於
調整關稅必有陣痛,端看你眼光如何,格局大小,心理素質強弱。人雲亦雲,不可能成大器。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我的一個朋友喜歡 time the market.他總是在預期熊市到來前把股票換成現金,然後再到他認為股市將要複蘇時把錢投入股市。幾十年後的一天我問他,是不是早就財富自由了。他不承認,隻說,常常沒有及時把錢再投入股市,反而誤了股票最快成長期。哈哈,聰明人的記性不咋好,還不如靜候股市慢慢恢複反彈。
退休計劃 發表評論於

如果有人食欲和睡眠受到熊市的影響,那就要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對將來的投資作調整,影響健康不值得。
退休計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有點可惜' 的評論 :

謝謝,握手。看來你也是經曆過熊市的投資股市老手了。
有點可惜 發表評論於
借用床鋪的一句話,熊市沒牌。
有點可惜 發表評論於
沒錯,熊市時間短而且跌幅相對不大,牛市時間長而且漲幅大很多很多。

基本上來說,沒啥大問題,為了避免錯過機會,買是更好的選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