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鑽石山的山頂遠眺山底下的那座燈塔的時候,我絕對沒有想到能有幸和它重逢。它有個紅頂,像戴著一頂小紅帽,站在燦爛的陽光下,被白色的海浪簇擁著。我凝望著它,即使有一點點悵然的水汽也在大太陽下飛快地蒸發了,人要知足,而我是知足的。
三天以後我們租了車,決定去看夕陽。車子沿著Waikiki的海濱路一路南下,經過造型像船的龍骨的聖奧古斯丁天主堂,經過一池碧波的戰爭紀念遊泳館,經過數個海灘,停車場全都擠得滿滿,硬是沒有找到一個車位。司機像瓦西裏那樣念叨著,會有的,會有的,這裏沒有前麵有。
車被停車位從到處都是遊人的市區擠出來,無奈地來到市郊。已經下到了最南邊,路彎向東去。路右沿海,一戶接一戶小巧的民居都帶有花園,被柵欄圍繞著。它們麵朝大海,看見它們的人都能感受到住在裏麵的幸福。擁有海景的房屋阻隔在遊客和海之間,隻有開出居民區才能重新觸碰到海。麵包會有的,海灘也會有的,要秉持信念。
等民居在車窗外全閃了過去,我們在信念裏沉默下來,任由車帶領著,繼續向東。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億萬中國人說,這是海子最明朗溫暖的一首詩,連地產商都借了它來做樓盤開發的廣告。而當這首詩被介紹到美國的大學課堂,一個學生發言,天呐,多麽不幸和悲傷啊。到底是誰真正讀懂了它呢?
前方出現一座燈塔,塔身和白雲一樣潔白。“燈塔!”女兒和我幾乎同時叫了起來,“要停在這裏!”我命令道。“那要看能不能停。”司機答。
馳過燈塔約五百米後,路斜出一個出口,路口旁有一個停車場,零落停了三四輛車。我鑽出車來看向燈塔,逆著光,它在我們的西邊。這塵世啊,一瞬間隻剩下我和它的對望。
停車場修築在高高的岸上,順著一條坡道走下去才能抵達沙灘。坡道折成一個走之底,一側靠著山岩,另一側安了道白色的鐵欄杆。欄杆外草長木茂,有夏威夷曲枝妙美的相思樹,樹後是蔚藍的海。聽見身後的腳步聲,回頭看是一個男人用頭扛著衝浪板跟在後麵。側身讓他先過,覺出他的板子至少有兩個人的長度,比在遊客攢動的海灘上看到的長。走到坡道的折轉處,一隻白貓蹲坐在樹上看我們,尾巴垂下來,尾巴尖是黑的。在貓的審視下轉彎,太陽無聲,從背後把人影打在岩壁上。我看見自己斜在岩壁上,仿佛萬年前的岩洞壁畫栩栩如生起來。跟著自己的影子走,步趨亦趨,心想,這是在朝前走去沙灘還是被它領著回去洞穴?
沙灘上有十幾個人, 有在擺弄衝浪板的, 有坐在自帶的靠椅上的,一輛自行車放在山崖下沙灘邊,仰頭往上看,半崖的樹叢裏搭著兩頂舊帳篷。度假的日子裏,這是唯一的有人提醒社會問題。在沙灘上鋪開浴巾,坐下看了一小會兒海。我問,要不要到燈塔那邊去看一看?見無人應和。我便起身一個人去了。
我走回坡道,這一回是上坡,影子斜在身後。在小說裏,男孩在母親去世以後才和父兄終於去了燈塔,而我是反著來的,我是母親。
假如把停車場看作走之底的一點,坡道在點下走之的起筆處分岔,生出一條捷徑穿過草坡通向燈塔。草坡修剪齊整,綠草如茵,顯然是市政的功勞。有人在草坡上鋪開布單聚會,如同小說裏,男孩家在看得見燈塔的花園裏招待客人。
走到燈塔跟前我才發現,燈塔被一道磚牆圍在裏麵,鐵門緊閉進不去。旁邊的牌子上寫,這是一座仍在使用中的燈塔,目前由海岸警衛隊把守。想不通在采用GPS導航定位的年代燈塔還有什麽實用價值,但它明白寫著在使用中,屬於政府財產。另有兩三個遊人和我一樣在牆外徘徊,一個男人用雙手將相機高舉過頂,鏡頭對著牆裏盲拍。這時兩個高而帥的小夥走了過來,一人從褲兜裏掏出遙控器點了一下,鐵門在我們麵前啟動滑開,伴隨著鉸鏈的軋軋聲。燈塔的底部展現出來,正對鐵門的是兩間車庫,裏麵停了兩輛車。兩輛車的車頭都朝外,服從軍隊停車的規則。一輛車是奔馳。記得小說裏男孩的母親為守燈塔人的孩子織毛線襪子,又把舊書刊帶給他們。倆帥哥友好而體諒地站在一旁微笑,等那個抓住機會的男人拍完放下相機才走進去,將鐵門軋軋響著關閉。此際我看見了門牌號碼,3399 Diamond Head Road。我們這算是抵達燈塔了吧,門外的遊客鳥獸散,沒有人說出想法。
“看到燈塔了嗎?”,坐在浴巾上的司機問。我默默點了點下巴,不想說話。偏臉朝西看過去,燈塔又是我憧憬的樣子,勻稱而穩定。現在我更掌握了它的細節,塔底除了車庫還有一個紅頂白牆的平房,麵朝大海。平房的陽台靠幾根柱子懸空架在陡壁上,陽台圍欄也是紅色的。
我們州有19座燈塔,我幾乎用了19年時間才懂、愛上它們。女兒曾問我,喜歡燈塔的什麽?我想過,回答,tranquille,lonely。用兩個不同語種的非母語的詞來表述,我感到一種遺憾,也感到是一種歸宿。就像我在寄鄉安身,是遺憾也是歸宿。
在沙灘上重新坐下,眼前依舊是那一片海,和那一方天空。天空在起變化,海水呼應著也在變。清澈的藍天開始有了淡淡的玫粉色,像是薄薄地覆蓋了第一層水彩。海水變深,鋼藍色,波浪裏又有少許幽幽的紫,像難以分辨的心思。接著天空也出現了紫水晶色,在和海水相連的地方又轉變成桔色。桔色分出桔黃、橘紅,再戧進光暉的金箔,越來越濃烈、升溫,變成火的顏色。海水在重彩的層次衝擊下一再改變調性,變成藍灰的流動,灰的流動,紫灰的流動。不知是雲影投下還是水麵反射,靠近沙灘的一小片海水發出銀子一樣的白光。望向西邊,夕陽像一塊金子燃燒起來。
燈塔突然亮起了燈,一亮、一滅,果然是在使用中的燈塔,像是打了一個手語,靜悄悄地告訴黃昏開始。在小說裏,燈塔長著一隻黃色的眼睛,到了黃昏時分,那眼睛就突然地睜開。眼前的燈塔長了一隻藍眼睛,溫柔地張開、閉上,張開、閉上。
沙灘上的人紛紛向西走去,追逐太陽下沉的腳步。我們坐在原地沒動,轉朝向西坐,前方的人在夕陽裏成為黑色的剪影。
日沒時刻蒼穹的瑰麗攝人心魄、難以描摹,仿佛在著意於無形,無形才能永恒。落日似乎在海平線上停留了一兩秒,墜入水裏。墜落點的海水像是被燙紅了很小的一塊,又以淬火的速度迅速轉灰。我默默看著這一場光的變幻和謝幕。我感到,燈塔也在看。
我向燈塔告別,它溫柔的藍眼晴張開了,又閉合。在我的寄鄉生活中,燈塔是一種陪伴,tranquille 對tranquille,lonely 對lonely。
== 海灘的分隔線 ==================
有個從容的下午,拍了一堆照片。希望能呈示天空和海水的顏色之變。
下午的海,和一棵葉子稀疏的樹
平推的海浪
天空、海水和沙灘
沙灘和山崖,一輛自行車
草坡上聚會的人
坐在沙灘後方的人
東邊
天空、海水、沙灘
天空和海水
捕捉到一個臥在浪上的人
稍早,一艘貨船
稍晚,一條掛帆的船
往回走的衝浪人。他幾乎被矮樹隱沒了,白板暴露了他。他的板比較短。
朝日落方向走的人
西邊
西天的雲
孤帆
觀海的人
落日,奇異恩典
太陽沒入海水之前
落日最後的餘暉
先前的那棵樹 (見圖一)
日落以後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