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1932年出生在浙江蕭山一個窮苦的農村家庭,從小幹農活,上山砍柴,放牛。當他12歲時,他的親生父親去世。由於家裏日子實在不好過,他被迫離家到杭州尋找活路,之後還帶出了他的弟弟到杭州工作。他曾經在麻紡廠、稅務局、糧食局等單位工作過。他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學習深造,不斷提高自己,曾經擔任杭州某大學的校長及南京經貿大學的客座教授。父親最後是從大學校長的職位上退休的,在離職演說中他為自己的兩袖清風而自豪。
父親脾氣很好,我們小時候,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們,也沒有罵過我們。我們小學和中學時,他常常幫助我們修改作文,我在寫作方麵的愛好,與父親那時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父親也在中文方麵輔導了他的外孫女(妹妹的女兒),她後來成了浙江大學的學霸。
父親為人熱情好客,樂於助人。他的人緣真的很好,不少鄰居、同事和親友都一直與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父親的病情也始終牽掛著他們的心,有的還特意從外地趕來探望他。
母親56歲去世(那時父親58歲),他化悲痛為力量,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他的經濟研究領域中,先後出版了十本書,其中的一本是由他牽頭,組織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們合著的《糧食經濟與科技大詞典》,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相關大學的教學工具書。
1997年他移民來澳洲以後,很快適應了這裏的環境,幫助我們一起帶大了老二,在我們忙於工作的時候,他每天都為我們煮可口的飯菜。
他同時也積極參與華人社團的活動,在澳洲醫學保健中心做義工10多年,為該社團寫了不少報道文章。他是新金山圖書館文化沙龍的創始人之一,曾經作了“中美關係的合作與挑戰”等主題演講。他也常常花不少時間精力幫助維省華欣婦女會,是大家公認的有功之臣。父親常常在墨爾本的中文報紙上投稿,介紹華人社團的各種活動。父親還在澳洲SBS(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電台中文廣播作為特邀嘉賓參與了有關全球金融危機係列訪談節目。他促成了澳洲皇家理工大學RMIT與南京財經大學的學術交流活動及互訪,為中澳民間交流與合作添磚加瓦。
父親活到老學到老,有自己的博客,平時每天上網瀏覽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局勢的發展等;同時也學會了使用平板電腦iPad,與親友用微信聯絡互動。
6年前,他在做前列腺微創手術前,當醫護人員問及他的宗教信仰時,他就承認自己信仰基督教,但是還沒有去教會受洗。這次患病期間,終於在符牧師的幫助下,於2月26日在病床上受洗歸入主的名下。我們天天為他禱告,他就說阿門,後來他不能說話了,但禱告完了以後,看到他的嘴唇還是在說阿門,雖然聲音聽不到。
父親於3月16日下午7:28已經安息主懷,享年86歲。父親的一生是充實而豐盛的,最終以受洗歸於主的名下畫上了人生完美的句號。我們一家將來一定會在天家再見的,(我們的母親也是在去世前牧師到家裏為她受洗歸主的)。到那日,全家歡聚一堂,再沒有眼淚,再沒有痛苦,與主在一起享受永生的生命,永恒的福樂!感謝主的救恩臨到我們全家!
下麵的視頻是父親追思安息禮拜上放的其中一首讚美詩,如今聽了依然是十分感動,竟然又濕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