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強調了君子廣博包容而不盲目攀比的態度,而這篇討論巧妙地借用心理實驗和寓言故事來說明同樣的道理。尤其是印度的分牛故事,讓人會心一笑,同時深思:某些執著和爭論其實毫無必要,就像那位老者的牛,真正的智慧在於解局而非糾纏。最後關於宗教的比喻也點得透徹——信仰或知識本是助人見更廣闊世界的工具,但若隻是用來比較誰“擁有”更多,那就失去了本質。整體來說,這段話不僅有理有趣,也充滿了對人性的洞察。
周=God=君子; 去教會,卻隻學了個比...
周而不比說得是對的。
印度有個故事,一家分19頭牛,遺囑說老大1/2,老二1/4,老三1/5,沒法分。路過的老頭兒有一頭牛,送給他們,就分開了。剩下一頭,路過的老頭兒仍舊領走。南懷瑾所講的,沒什麼用,就像這老頭兒的牛。拿著葉子說:我這片比你的更有係統、更嚴密、更符合啥啥學……扯什麼泰山——這種事,不要說君子不去作,路過的也看不下去。
對隻會比的人來說,宗教也如一葉。西方人到教會作見證,講自己拾到的這一葉那一葉,終歸還知道有個泰山。有些國人去教會,卻隻學了個比:這片葉你有嗎?所以問題在人,不在葉。《心經》有負舟的比喻。
•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六祖惠能 南懷瑾 李敖方舟子 - TJKCB - ♀



• 周而不比說得是對的。 - dhyang_wxc - ♂



• 周=God=君子; 去教會,卻隻學了個比... - TJKCB - ♀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 (三教合一):佛法不離世間覺
(Buddhism is the heart, Taoism is the bones, Confucianism is the appearance) = Three religions in one. Buddhism is inseparable from worldly awakening.
這段對話探討了南懷瑾大師的教育背景與影響力,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南懷瑾雖然沒有高學曆,但其人生經驗和所傳授的智慧遠超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將佛經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嚐試中具有時代意義。南懷瑾的佛學思想嚐試與高科技結合,尤其是他對禪宗和宇宙學的理解,雖然沒有堅實的科學基礎,但依然在探索宇宙奧秘和高維度的意識方麵具有獨特的貢獻。部分評論指出,南懷瑾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批評者,如李敖,而未來可能會有更高層次的覺悟者繼續闡釋這些思想。此外,也有觀點提醒不要迷信南懷瑾,理解他的貢獻應放在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所能達到的高度來看待。
H/t: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我不知道放在這裏合不合適,不過怎麽說呢,有文聘不等於有文化吧?
六祖惠能有啥文憑?
@醫生梅
1 day ago
南懷瑾老師說了
~他是「一無所長」,「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