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柯文哲及民眾黨的看法,與林先生頗有不同,並以本文加以商榷。
筆者並不否認柯文哲本人及民眾黨存在一些缺點,例如柯文哲一些言論粗俗、冒犯女性,民眾黨有部分民粹傾向等,也確應被批評。但更多負麵評價是不成立的、批評過度的。而柯文哲及民眾黨的優點,則被林先生及許多反柯反白(民眾黨為“白營”)的台灣內外人士忽略了。
首先,柯文哲並非典型的民粹主義者(雖然部分言行有些民粹色彩),獲取支持主要也並非依靠煽動民粹。民粹主義的典型特征,包括反智反科學、聽信陰謀論、許諾不切實際的“大餅”、濫發福利、排外主義等。
而柯與民眾黨並沒有以上列舉的多數特征,反而強調“科學”、“理性”、“務實”,如台北柯文哲市府的市政建設,就重視政策規劃的科學合理、可持續性,也將理念落實。例如台北忠孝西路翻修等基建沒有鋪張浪費(還有所節約)、集中資源推動台北“E化(電子化)”跟上時代步伐和國際潮流,執行嚴格反過勞法例保護勞工權利、興建更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都可圈可點,也未曝出嚴重醜聞。柯文哲從政期間,長期是意識形態口號和空泛政綱少、具體經濟民生主張和貼合大眾需求的政策多。
相對於民進黨和國民黨熱衷於身份政治,柯文哲和民眾黨的身份政治色彩、出身和門戶之見程度反而較輕(當然,這也和其是新興政黨,尚未出現利益固化有關)。雖然柯文哲本人確有被個人崇拜的情況,但並不算很嚴重、並未“神化”,隻是柯文哲作為民眾黨主心骨、價值觀和組織的締造者,難免會被支持者崇拜和過度擁戴。
而說“柯文哲破壞民主”,也是無的放矢。柯文哲從政逾十年,一直在民主政治框架中活動,遵守民主政治規則,也沒有表現出試圖推翻台灣民主製度的傾向和行為。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及民眾黨領袖期間,確有一些獨斷專行,但遠未達到獨裁地步,而都在市長權力範圍內。至於柯文哲以“朕”自稱、以“雍正帝”自比等言論,顯然是一種玩笑之言,確實反映了柯文哲某些自滿自大脾性,但並不能作為證明其“想當皇帝/獨裁者”的證據。
而最近一兩年,柯文哲與民眾黨表現更多激進和民粹特征、陷入與民進黨的惡鬥,是台灣政治生態惡化,民進黨一黨獨大下操縱民粹、打壓民眾黨及其他不同政治勢力,民眾黨遭受排斥擠壓背景下,做出的“以牙還牙”的本能反應。林先生等批評者卻顛倒了先後次序、因果關係。至於互聯網上的衝突、攻防,包括霸淩他人,難道隻有柯文哲支持者“小草”們做了嗎?親綠網民在網絡上攻擊藍營白營的霸淩言論難道不是俯拾皆是嗎?
柯文哲確實涉貪,但要說柯案無政治因素,那也是無視“房間裏的大象”。在民主製度和司法程序中,當然也有黨爭政爭。如陳水扁弊案、馬英九王金平政爭、蔡英文論文事件等,都有不同政治勢力博弈的因素。而柯文哲所涉的,並非直接受賄,而是類似不當得利的行為,是否是犯罪、是否基於貪汙故意,尚待進一步審理。柯文哲支持者認為是“政治迫害”,顯然並非空穴來風、空口白話,起碼是有合理性的猜測。
而民眾黨另一政治明星、前新竹市長高虹安,因詐領助理費一審被以貪汙罪判刑7年零4個月,雖確有腐敗,但同樣不離政治鬥爭因素。高虹安涉貪金額很小(涉案金額僅46萬新台幣,被法院認定僅11萬6千新台幣,而其新竹市長月工資就有19萬新台幣、從政前在鴻海集團任職、年薪千萬台幣)、未涉以權謀私和權錢交易,也意味著並非惡意貪汙,同樣更類似於不當得利。很小腐敗卻遭遇如此重判,加之高虹安多次激烈批評民進黨,司法係統顯著親綠,很難不讓人懷疑高案是借司法打擊異己。
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支持者,最高時曾獲三成台灣民眾支持,近一年雖大幅下跌,但仍有10%左右。這在台灣製度和政治文化明顯利於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大黨、不利於第三勢力情況下,殊為不易,也反映民眾黨有深厚群眾基礎。而且,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等機構諸多民調,相比民進黨和國民黨,民眾黨成員及支持者中高學曆、社會精英(尤其白領階層、專業界人士)比例更大。這顯然不是林先生所說(民眾黨支持者)是“憤世嫉俗、懷才不遇”的邊緣人。
而最近幾個月柯與民眾黨支持率下跌,與其說柯文哲因弊案而喪失民心,不如說政治打壓下人心難免離散。人性普遍拜高踩低、見風使舵、牆倒眾人推,白營支持者亦難例外。當然,林先生所說不應因職業、學曆而過於信賴、崇拜,筆者是同意的。這不僅適用於柯文哲,也適用於任何政要和各界名人。
筆者認同林先生所說民主自由是脆弱的、台灣民主需要守護。但柯文哲和民眾黨並非破壞者。若說民粹主義對自由民主的破壞,執政的民進黨恐怕更加嚴重,也要承擔更大責任。
整體而言,柯文哲和民眾黨,及其主張的跨越藍綠、理性務實的理念和政策,為藍綠惡鬥、民粹嚴重、意識形態鬥爭激烈的台灣政壇,帶來一股清流。隻是柯與民眾黨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自身也逐漸陷於鬥爭、滑向民粹。柯與民眾黨不是台灣政治的“破壞者”,而是試圖改變不良政風卻跳入“大染缸”者,不應將台灣政治痼疾、白營與綠營的惡鬥的主要責任歸於柯及支持者。
柯文哲十一載政治生涯,帶來務實清新之風,台北治市有方,雖德行有虧,筆者仍認為其功大於過;民眾黨六年興衰,衝擊藍綠舊格局、超越多數曾曇花一現第三勢力,雖漸遠初心,筆者仍覺其良大於莠。
我不讚同林先生對柯文哲及民眾黨的負麵“定性”和若幹具體評價。柯文哲確有一些毛病,民眾黨也有一些民粹之弊,但主責不在於他們,程度也較民進黨為輕,也比藍綠陣營都更務實。對新興勢力的問題,不應苛責和歧視性評判。對柯文哲本人一分為二看待、對民眾黨就事論事褒貶,才是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