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下麵長了個嘴-美籍華人在國內看病(1)
我去年陪家人一起去過醫院。 我隻是覺得國內醫院病人多,看病不容易。 尤其是帶老人去看病。我雖然和弟弟弟妹陪老媽去過幾次醫院,但是對看病的流程卻是不懂。
今年我又回國,也想學習一下如何在國內看病。 萬一生病了,也能自己解決。不想給國內的家人們添麻煩。所以我決定自己去醫院看醫生。
我到了醫院,找到了自己要去的科室。找到了大夫。大夫讓我先在本樓層掛了號(要實名認證)。我拿到了號的憑證,又去了分號處(分號處負責把掛號的信息發給大夫),然後才去了大夫那裏。看完了大夫,又問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如何得到收據和看病病曆。大夫告訴了我流程。
之後我拿著大夫給的單子,去專櫃換成了收據。又去機器處,把我的登記號放入,去打印出當天的病曆(必須事先要求大夫寫病曆)。
若是看大夫時,大夫需要做特別治療,大夫先要開個單子。 然後我拿單子去專櫃交錢。之後給了大夫憑證,他才給我治療。一切付費都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國內的人們可以走醫保付費。
隻有自己想學習的時候,才能學到東西。否則,跟著別人屁股後麵,也學不到東西。之前我和家人們去過幾次醫院,但是一點也沒學會如何在國內的醫院看病。每次我隻負責推輪椅。現在為了自己可以在國內獨立看病,我憑著鼻子下麵的一張嘴巴,一路問過來! 比如自己知道看大夫需要掛號,就尋問了掛號處的位置,之後就去看大夫。大夫說我應該先去分號處;看大夫的時候,一但需要新的治療方式,又要先去專櫃付款後,大夫才能繼續治療;總之是“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相比之下,在美國看大夫,不需要自己考慮許多交錢的事情,隻需交了掛號費,之後就回家等著賬單了。
總之,這一個流程走下來,我又有了一點成就感。能自立(自己去看大夫)的感覺很好,也很慶幸自己會講中文!這是一個多麽有用的技能呀!若是我的美國娃們在中國生病,他們的中文水平是無法達到在國內看病的要求!
願美籍華人們在祖國期間都不需要看大夫!
老樗,02/17/25, 寫於古都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