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節儉致富的一對夫妻

梅蘭品格誠為貴,華嶽情懷淡是真。我是一個愛敘叨故事的人,希望你同樣喜歡我的敘叨。我從黃河岸邊走來,已經走到了美利堅美麗的密西西比河畔。讓我們一起走過吧--走過昨天,今天和明天!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節儉致富的極端夫妻:勤儉是美德,隱瞞收入卻是另一回事

在美國,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靠著極端的節儉方式,從留學生時代一路奮鬥,如今已經積累了十套房產,實現了財務自由。然而,他們的致富之路不僅僅是克勤克儉,還涉及了一些道德邊界的問題。

從一窮二白到房產自由

30年前,他們作為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正值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帶回一台電視、冰箱就足以讓國內的親朋羨慕不已。初到美國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美國人常常把用不著的家具、家電、甚至衣物隨意丟在路邊,供人自取。於是,他們索性不買家具,所有的生活用品幾乎都是“撿來的”,從床墊到電視,從衣櫃到椅子,甚至連衣服都能找到便宜貨或者直接免費獲得。

他們的節儉不僅限於物品,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上。他們租最便宜的房子,開最便宜的二手車,日常開銷幾乎降到最低。為了省電,他們全家人整棟三層樓隻點著一盞40瓦的小燈,冬天靠多穿幾層衣服取暖,夏天不開空調,即便外麵酷暑難耐,家裏仍舊堅持不開冷氣。

憑借著這種極端節儉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僅供養了三個孩子,還在幾十年間積累了三棟房產。後來,他們為了節省房屋維護成本,幹脆自己動手做水電、泥瓦、清潔等各種維修工作,逐漸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自給自足”模式。不僅如此,他們還利用這些技能為其他房主提供服務,又額外賺了一筆錢。最終,他們的房產數量從三棟增加到十棟,收入也變得十分可觀。

節儉值得肯定,但道德底線不能突破

勤儉節約無疑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美德,尤其是對於剛到美國、家境一般的移民來說,合理規劃開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通往財富自由的重要一步。然而,這對夫妻的故事並不僅僅是一個勵誌的“白手起家”典範,還涉及到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他們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並沒有遵循公平的遊戲規則。

據可靠消息,他們一家在明明已經擁有可觀資產的情況下,仍然以“低收入”家庭的身份申請政府補貼,享受各種社會福利,包括孩子的教育資助。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在報稅時刻意壓低了收入,甚至通過現金交易來避稅。

這就引出了一個道德上的悖論:當一個家庭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卻仍然通過隱瞞收入來領取政府補助,他們的行為是否合理?節儉致富值得學習,但利用製度漏洞獲取額外利益,就變成了一種對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占用。這不僅損害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低收入家庭的利益,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公平性。

財富的意義不僅僅是積累,更在於責任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對夫妻的成功確實有其勵誌的一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財富自由,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節儉精神讓人歎為觀止。但財富的積累並不意味著責任的缺失,真正的成功不僅僅在於賺多少錢,更在於如何正直地獲取財富,並合理回饋社會。

美國的社會福利體係是為了幫助真正需要的人而設立的,如果每個人都像這對夫妻一樣“精打細算”地利用製度漏洞,那麽整個社會公平性就會被削弱。誠實納稅、承擔社會責任,才是成為成功者應有的態度。

勤儉節約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財富自由,但若將節儉延伸到刻意規避社會責任的地步,就變成了一種對公共資源的濫用。這對夫妻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致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正確的方式去創造財富,並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井底之蛙-77 發表評論於
若這樣的國人占1%,中國富強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琪子 發表評論於
2000年後出國的,很多還是有點錢。
我接觸一些九十年代出來讀書或打工的人,都是很拮據的,捉襟見肘。有許多忍俊不住的可笑事。
你的文章描述真實客觀。節約的習慣無可厚非,但想辦法占某些政策的空子,讓人不齒。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讚梅華好文!非常同意:“ 真正的成功不僅僅在於賺多少錢,更在於如何正直地獲取財富,並合理回饋社會”。這對夫妻節儉值得讚賞,但占用社會資源令人失望。
心之初 發表評論於
節儉出人生。
心已遠 發表評論於
看了前半段,覺得還挺像我家的.不過後半段不像,有我這個會計師,肯定是合理避稅
葉離離 發表評論於
好文!人性共有的貪婪一麵。
但願孩子們不會受父母太多負麵影響。

竹風_如火 發表評論於
一點不奇怪,好多華人家庭都這樣。別砸我。
leslieking 發表評論於
sounds like us frugal, work and build up real estate, may be not as rich, but quite comfortable w financial
張鐵鍋 發表評論於
問好梅香——是不是隻有我一人這麽稱呼你:)

憑借著這種極端節儉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僅供養了三個孩子,還在幾十年間積累了三棟房產。後來,他們為了節省房屋維護成本,幹脆自己動手做水電、泥瓦、清潔等各種維修工作,逐漸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自給自足”模式 —— 房壇多少老中前輩的勵誌故事喲,真不容易!
邵豐慧 發表評論於
他們也不消費, 占得那些便宜,也隻是暫時在他們房子上的數字,終究會還回來的, 等房子需要傳承的時候,或者什麽其他方式, 總會有一種方式會還的。
他們若是把占的便宜,吃了喝了玩樂的,反而是要不回來的了。 哈哈。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節儉致富值得學習,但利用製度漏洞獲取額外利益,就變成了一種對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占用。"寫得太好了!
工程師 發表評論於
It is depend on if he broke the law.
If he had very low cash flow he would show very low income. He will get all the low incomer's benefit.
Warren Buffett said that his tax rate is lower than his secretary.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不知道他們活著為什麽?為了積累財富?
Joyfulhouse 發表評論於
這是人性共有的貪婪一麵的表現,不止是華人,白人及其他人種有大批富翁刻意逃稅,隻不過用高級,專業的手段的,還不是比比皆是。

小土豆_0130 發表評論於
開著寶馬領救濟的華人不少。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讚梅華才女的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