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處境

俄羅斯的處境很分裂,他們既要、又要、還要、也要,但實際上留給他們的是無盡的尷尬。

01

“我很難想象今天的俄羅斯會為了奪取其他國家而殺人。”

這句話出自一位參加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的二戰老兵,話要是被普京聽到,會很尷尬。

拜登總統的話也很有衝擊力,作為政治家,拜登總統自然不會像二戰老兵那樣直白。

“我們知道黑暗勢力,這些英雄在80年前與之戰鬥,它們永不褪色,侵略和貪婪,支配和控製的欲望,以武力改變邊界,這是自由與獨裁的鬥爭,是無止境的。在歐洲這裏,我們看到一個鮮明的例子,烏克蘭被暴君入侵,烏克蘭人正在以非凡的勇氣進行戰鬥,遭受巨大損失但絕不退縮。他們遭受了俄羅斯的入侵,而俄羅斯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35萬俄羅斯軍人死傷,近100萬人離開俄羅斯,因為他們在俄羅斯看不到未來。美國和北約,以及50多個國家的聯盟與烏克蘭站在一起,我們不會走開,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烏克蘭將被征服,並且不會就此結束,烏克蘭的鄰國將受到威脅,整個歐洲都將受到威脅。不要犯錯誤,世界獨裁者正在密切關注,看看烏克蘭會發生什麽,看看我們是否允許這種非法侵略繼續下去,我們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向惡霸投降,向獨裁者屈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在拜登總統講話過程中,聽眾不時送上熱烈的掌聲,與拜登的講話形成了呼應。

聽聽拜登總統的話,再看看現場聽眾們的反應,普京總統就算參加活動,恐怕心裏也會不開心的。

我看到很多人指責法國不邀請普京,甚至連俄羅斯駐法國大使都沒有邀請(原本是要邀請的,但最終改了主意)。

就目前來看,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和口碑相當的糟糕,這種紀念活動,參加了也是一種折磨。

紀念!什麽叫紀念,文詞解釋是“對人或物的一種留戀懷念的情緒”。

如何表達紀念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舉辦紀念活動毫無疑問是表達紀念、緬懷、思念的最常見方式之一,紀念活動本身隻是表象,是一種外在的情感寄托。

對需要紀念事件的反思才是內核,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的並非是二戰本身,而是紀念那段曆史,並從中反思。

德國最開始是不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的,我是挨揍的那個,我還去紀念,紀念個錘子。

德國前總理科爾就曾說過,“對德國而言,當其他人取得勝利,而數萬德國人痛苦地死亡的時候,我們沒有慶祝的理由。”

這話是在1984年說的,當時不少經曆過二戰的德國人還在世,慶祝等於是在這些幸存者傷口上撒鹽,不去也就不去了。

但到了2004年,情況發生了改變,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出席了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這是德國領導人首次出席紀念活動,開創了曆史。

今年的80周年紀念活動,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參加了。德國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以後也會繼續存在。

德國之所以改變想法,說白了,是德國人從二戰中獲得了新的反思。

對德國領導人來說,出席一個曾經導致自己同胞死亡的紀念活動似乎是個艱難而又尷尬的選擇,但這也恰恰凸顯了德國對此事的認知,即獨裁的邪惡帝國應當被覆滅。

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的戰敗,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讓德國人擺脫了枷鎖,擁抱了自由和民主。

正是基於這一觀點,德國開始以見證者的身份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

德國的改變,也可以說是德國對二戰曆史的重新反思。反思自己不能再走軍國主義路線,不能再搞極權和獨裁體製。

回到俄羅斯身上,俄國人從二戰的殘酷曆史中反思出了什麽呢?

二戰的導火索是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導致二戰爆發。

不過因為一些原因,在簡中的曆史資料中,這段曆史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二戰的始作俑者被紀錄為德國一家。

蘇聯要感謝德國和日本,要不是這兩個軸心國太殘暴,風頭太響,蘇聯的惡行早就曝光了。

看看蘇聯那些行為,趁著打德國和日本,侵吞了多少他國領土,足足五六十萬平方公裏,現在的日本和德國領土加起來也就73萬平方公裏。

要說蘇聯對德國和日本下手,還有些理由,但蘇聯居然肆無忌憚的對盟友下手。

蘇聯的無恥和惡毒是曆史級的,但運氣是真好,有更惡的德國和日本掩蓋住了蘇聯的光芒。

不客氣地說,以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為,他們根本沒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如果說,蘇聯當初吃相太難看,後麵洗心革麵,重新做人也行。

結果呢?今天的俄羅斯還是悍然入侵了烏克蘭。

俄國人對二戰的反思似乎就一條,那就是作惡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蘇聯的極其強大,沒有人能製裁他們,他們因此可以為所欲為。

如今的俄羅斯遠不如蘇聯強大,卻依舊是一個核大國。

被動不動指責是惡霸的美國、英國、法國很少對外發出核威脅,反倒是“慈眉善目”的俄羅斯,時不時地把核威脅掛在嘴邊。

在核大棒之下,俄羅斯信馬由韁地侵吞鄰國的合法領土。是的!俄羅斯延續了二戰的反思理念,隻要自己力量強大,那麽自己就可以想當然的欺負別人,且不用承擔責任。

既然如此,那說明俄羅斯從二戰中的反思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相比,完全是南轅北轍。

大家都不在一條線上,那俄羅斯也就沒有資格參加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隻是個儀式,阿貓阿狗都可以來參加,理論上不存在限製。

可對那些隻講究形式,卻從不領悟內核的國家來說,這種儀式,不邀請也就不邀請了。

參加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的老兵們,他們大多已經風燭殘年,這大概是他們最後一次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很難有人再撐下一個10年。

相比於拜登、馬克龍、朔爾茨等重量級大國領導人,這些老兵才是紀念活動的真正主角。既然這些老兵們在80年前已經見過了黑暗,今天就不要讓已進入人生暮年的老兵們再親眼目睹黑暗代表出現在紀念活動中了吧。因此我認為法國不邀請俄羅斯出席紀念活動是對的,邀請了,俄羅斯人高興了,但更多的人卻因此添堵,得不償失。

02

俄羅斯如今的狀況並不理想,美國和西方多國已經授權烏克蘭使用西方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

可以肯定的一點,烏克蘭即使使用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也不一定能戰勝俄羅斯,畢竟兩國實力差距相當的明顯。

不過也可以肯定,雖然在短期內暫時無法擊敗俄羅斯,但西方的決定還是會給俄羅斯造成很大的壓力。

普京是發出了警告,不過並不能阻止美國和西方的決定。

俄羅斯最痛苦的是,他們拿不出有效的回應手段。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俄羅斯已經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先進武器,包括“匕首”、“先鋒”高超音速導彈,“T-90”主戰坦克,“蘇-35”戰鬥機等等。

沒有出場的武器可能也就“蘇-57”戰鬥機、“T-14”坦克等傳說中的俄羅斯最先進常規武器。這些武器不能再用在烏克蘭戰場了,作為俄羅斯壓箱底級別的武器,還得用來對付美國和西方等核心對手。

用在烏克蘭倒也不是不行,隻是再打出糟糕的戰績,那麽俄羅斯常規武器庫的虛實可就真的全部暴露了。

說到這裏,不妨延伸一些內容。

事實上,在被擋在烏克蘭之後,俄羅斯人其實就已經很難再拿出像樣的回應手段。

當初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普京極其憤怒,在北歐兩國加入北約的運作階段,他就多次發出威脅。

結果是,這種威脅不僅未能阻止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反而加速了這一進程。

西方軍援烏克蘭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破俄羅斯紅線的過程。

從簡單的提供便攜式導彈 → 提供地麵大炮、海馬斯火箭炮 → “豹2”、“M1”主戰坦克 → “風暴之影”導彈 → 授權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還有“F-16”戰鬥機。

這一過程有很多種解讀,有些朋友會覺得西方太慫,過了兩年多才授權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這個觀點不能說完全有錯,西方國家還是非常謹慎,俄羅斯擁有數千枚核彈頭,大家不得不小心試探。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整個過程,俄羅斯都非常被動。

他們不斷在畫紅線,西方則在不斷試探後,多次突破紅線。俄羅斯也隻能再重新畫一條紅線,寄希望西方不要再試探了。

西方也不是沒有畫自己的紅線,美國已經說的非常清楚,核武器就是他們的紅線。

隻要俄羅斯敢動用核武器,不管是戰術核武器還是戰略核武器,俄羅斯敢用,美國就敢揍他們。

而尷尬的是,由於已經黔驢技窮,俄羅斯除了核武器外,已然沒有其他的有力手段。

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占據一定的優勢,這是事實,俄羅斯如今已經拿下了烏克蘭18%的領土,超過10萬平方公裏。

但在和西方的地緣對抗上,俄羅斯毫無疑問是被碾壓的一方。

大家想一想,為什麽美國、英國、法國很少發出核威脅呢?俄羅斯天天說自己的核武庫多麽強大,什麽“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薩爾馬特”洲際導彈,性能強到沒朋友。

但事實上,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被譽為當代潛艇之王。就整體性能而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

法國的“M51.3”洲際導彈,美國的“民兵III”洲際導彈的性能完全不輸俄羅斯的同類產品,甚至因為西方國家軍隊貪腐程度很低,美英法的核武庫維護水平遠在俄羅斯之上。

既然西方國家也擁有強大的核武庫,為什麽不天天拉出來威脅俄羅斯呢?

一些朋友說是因為西方國家更有底線,比俄羅斯更有節操,我覺得這是一個原因。

但更大的一個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擁有更加強大的戰略力量,無論是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金融,軍事,俄羅斯均處於劣勢。

因此在地緣對抗中,他們不需要把核武器掛在嘴邊,也可以算是一種戰略自信吧。

麵對西方的巨大地緣優勢,俄羅斯不會用核武器的,一旦用了,將再無退路。

也正是看到了俄羅斯的窘迫,所以西方才會不斷的突破俄羅斯的紅線,盡管這個過程沒有那麽快,可西方一直很主動,俄羅斯一直很被動。

這是雙方實力差距的真實映照,也是為什麽西方一直敢於突破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卻隻能把核威脅掛在嘴邊,而不敢付諸實施。

俄羅斯的回應手段並不多,隻能不斷堆人頭,俄羅斯已經多次擴編軍隊,並不斷在烏克蘭發動新的進攻,試圖憑借在戰場上的優勢壓垮烏克蘭。然而令俄羅斯的信徒們失望,盡管俄軍取得了一定進展,並擁有優勢,可這種優勢並沒有轉化為摧枯拉朽的勝勢。

03

最近俄羅斯的狀態有點分裂,普京的警告還在繼續。

6月5日,普京表示,俄羅斯也可以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遠程武器,這些地區可以使用俄羅斯的武器對那些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國家發起打擊。

這個威脅更為具體,說實話,比核武器的威脅要靠譜得多。

不過,俄羅斯也一直在這麽做。伊朗、委內瑞拉等知名反美國家的武器主要供應方就是俄羅斯。

但同時,普京也難得示軟了。

普京表示自己已經告訴美國總統拜登,隻要西方不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那麽俄烏戰爭將在3個月內結束。

這話多少有些一語雙關,一方麵,普京發出了明確的和談意圖,可以視為“服軟”。

另一方麵,失去了援助的烏克蘭等於變成手無寸鐵的平民,俄羅斯還不是想怎麽入侵就怎麽入侵。

西方軍援完全停止3個月後,估計俄羅斯已經攻占了全部的烏克蘭,戰爭自然也就結束了。

普京打得一手好牌,目前來看,西方並沒有接招。

最讓人詫異的是,普京稱他已經提請聯合國安理會於6月14日就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對俄羅斯領土發動襲擊舉行會議。

這種惡霸叫冤的做法,著實讓外界懵逼了兩秒鍾。

其實,俄羅斯這種做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23年8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稱俄羅斯在聯合國告狀了,狀告烏克蘭使用“恐怖”手段攻擊莫斯科和克裏米亞。

在這顆星球上,除了極個別地區,大部分地區都奉行正當防衛無罪的基本邏輯。

俄羅斯當然不傻,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告贏,但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塑造自己的“受害者”形象,撈點形象分。

雖然這種操作極其奇葩,大多數人也不會上當受騙,卻可以讓俄羅斯的信徒們更加篤信俄羅斯的“無辜”。

我蠻佩服俄羅斯的,他們居然能幹出惡人先告狀的事。

這種既要“合法”入侵鄰國,又要“合法”阻止鄰國還手,還要顧及俄羅斯形象,也要汙名化對手形象的做法,讓人大開眼界。

作者: 淮河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