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目錄(2023-2024)
經常整理讀過的書目,就像旅遊之後寫遊記一樣,是對精神曆程的梳理,也是思想遊記。以下是我過去兩年的讀書書目。可以分為非虛構和虛構兩類。
非虛構類:
齊邦媛《巨流河》,作者從東北到台灣的經曆,個人史也是民國史。文筆沉痛感人。“始則誤於蘇俄背信,再則誤於美國之調停,三則誤於將帥失和……終導致號稱三十萬大軍,在俄頃之間崩潰於遼西!”
張宏傑《乾隆皇帝的十張麵孔》:鴉片戰爭的危機開始於盛世驕傲。“戰爭的原因是叩頭!”
唐元鵬《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明末名帥的命運。錯綜複雜的亂絲結,讓英雄無用武之地,最後把自己送上刑場。
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Daron Acemolu, James A. Robinson《自由的窄廊》:這本奧斯卡得主的作品,寫得不如《國家為什麽失敗》。通向現代的門是一個窄廊,一個國家能否走向現代,決定於國家和社會兩個維度。走在中途的中國,有像阿根廷一樣迷失在拉美陷阱的可能。
保羅·法蘭奇《午夜北平》: 1937年,一位英國外交官19歲的女兒在北京被謀殺,案件未破。75年後,曆史學家保羅·法蘭奇在曆史文獻中,反複探查,找到了凶手。
約翰·本傑明·鮑威爾《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一個美國記者的中國回憶錄(1917-1942)。
Fuchsia Dunlop,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一個英國女孩的中國菜印象。
李競恒《中國文化新讀》:史學文集,糾正一些誤讀,有新意。
高洪雷《阿雲案背後的大宋文明》:微觀史,通過一個普通女子的案例展現北宋的法律、社會與政治生態。宋朝的重入罪、輕出罪的司法準則比現代中國還合理。
郭建龍《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中華帝國兩千年的財政,哲學和軍事密碼。財政部分可讀。
Barbara W. Tuchman,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很多資料出自史迪威的個人陳述,頗多失實。概念先行,片麵黑蔣捧史,沒有史實價值。
Thomas Sowell,Wealth, Poverty and Politics 《財富、貧窮和政治》:過分關注過去的榮光會阻礙人們接受其他文化取得的最新進展,即使這些榮光是真實的。
劉勃《兩晉故事》:儒家法家都很尊崇君主,區別是尊君之外,儒家貴民也貴官,法家賤官也賤民。
Niall Ferguson,The Square and the Tower《廣場和高塔》:廣場=扁平的網絡,高塔=等級製度。極權主義成功的秘訣,就是鏟除等級製度之外的所有社會網絡。
Raymond Davis,D-Day Japan《進攻日本》:日軍暴行及美軍投擲原子彈的真相,原子彈下無冤魂,改正被左派歪曲的曆史。
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六個塵封檔案看大明的微曆史。為了維穩,朝廷並不在乎犧牲社會活力和個人自由。
Mancur Lloyd Olson, Power and Prosperity《權力和繁榮》:一個社會要繁榮,激勵措施必須是清晰的、明確的。當激勵因素促使人們去攫取而不是創造,那麽社會就會陷入低穀。
Ian W. Toll,The Pacific War Trilogy《二戰太平洋戰爭三部曲:燃燒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諸神的黃昏》:角度全麵,描寫生動。
Roy Baumeister,The Cultural Animal: Human Nature, Meaning, and Social Life《文化性動物:人類的本性、意義與社會生活》心理學家談文化,太抽象,看起來費勁。
劉勃《司馬遷的記憶之野》:從司馬遷的眼看漢武帝時代,皇家的盛世,百姓的墳場。
劉勃《世說俗談》:《世說新語》是古代的段子集錦,用古代段子書講現代段子。
Bill Bryson,One Summer: America 1927《大蕭條前夜的繁榮與瘋狂》:柯立芝一天隻工作4小時,最無為的總統帶來了“柯立芝繁榮”。
Bill Bryson,At Home: A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Life《趣味生活簡史》:你不知道的日常秘密。
Bill Bryson,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有娛樂性的科普。在將近40億年時間裏,在每個必要的時刻,我們的祖先成功地從一係列快要關上的門裏鑽了進去。
劉勃《失敗者的春秋》:戲說春秋,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吃相不難看的貴族。
《看不夠的中國史》:《國家人文曆史》雜誌公眾號的精華結集。很多專題。
Chris Wallace,Countdown 1945,《1945原子彈倒計時》電影式全場景,還原首顆原子彈投放決策過程,揭開廣島核爆背後的秘密。
William Poundstone,Prisoner's Dilemma: John Von Neumann, Game Theory and the Puzzle of the Bomb 《囚徒的困境:馮·諾依曼、博弈論和原子彈之謎》:馮·諾依曼是奧本海姆的對照。
周濂《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任何執政黨都注重合法性,為了政權的穩定性和降低維穩的成本。
Paul Collier,Wars, Guns, and Votes《戰爭、槍炮與選票》:越窮政治暴力越凶猛,民主不僅僅是選票。貧困國家的政治家之所以如此糟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民允許他們如此糟糕。
Daniel J. Boorstin,The Discovers, the Creators, the Seekers《文明的曆史》三部曲,分別展示人類文明的發現者,創造者,探索者。
劉勃《天下英雄誰敵手》:三國故事新探。
劉勃《戰國歧途》:從騎士精神向商鞅功利主義的演進。
劉勃《讀罷春秋不成歌》:春秋是失敗者的故事。把老故事講得有趣。
劉勃《傳奇中的大唐》:從唐傳奇看曆史。
張鳴《開國之惑》:清末民初的小故事。清末資政院沒有淪落成人大那樣的橡皮圖章。
張鳴《曆史背後的細節》:細節堆砌的清末曆史。清朝辛亥年的潰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張宏傑《陋規》:明清的腐敗與反腐敗,秦製下的腐敗是對皇帝家天下的偷竊,皇帝更恨腐敗。
吳錚強《官家的心事》:宋朝宮廷政治三百年 宋宮廷的內鬥史像車軲轆。
李開元《秦謎》:曆史推理解開秦朝諸多謎案,有的合理,有的牽強。
愷蒂《書緣-情緣》:隨筆,輕讀物。
Anthony McCarten,Darkest Hour: How Churchill Brought Us Back《至暗時刻:力挽狂瀾的丘吉爾》:看完電影應該看看這本傳記,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Stephen Ambrose, Band of Brothers《兄弟連》:這是同名電視劇的原著,諾曼底登陸後的美傘兵戰史。
羅新《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曆史教授寫中亞古國遊記。
劉瑜《送你一顆子彈》:散文集。一切洗腦的成功要旨,不過在於幫助人們逃避自由。
虛構作品類:
Tom Clancy,The Hunt for Red October《獵殺紅十月號》、Patriot Games《愛國者遊戲》、The Cardinal of the Kremlin《克裏姆林宮的紅衣主教》、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燃眉追擊》、The Sum of All Fears《驚天核網》、Without Remorse《冷血悍將》、Rainbow Six《彩虹六號》、The Teeth of the Tiger《虎牙》:湯姆·克蘭西的驚悚小說,以布局宏大,逼真詳實著稱。有時不免囉嗦,一目十行可也。
折原一 《倒錯的死角》:推理小說,N重轉折,故弄玄虛。
Dennis Lehane,Sacred《聖潔之罪》:情節緊湊。
Frederick Forsyth,The Day of the Jackal《豺狼的日子》, The Odessa File《敖德薩檔案》, The Fourth Protocol《第四秘密議定書》、The Dogs of War 《戰爭猛犬》,The Negotiator《談判專家》, The Devil's Alternative《魔鬼的抉擇》, The Fist of God《上帝之拳》, Icon《偶像》, The Afghan《阿富汗人》, The Deceiver《諜海生涯》,Avenger《複仇者》:間諜大師寫驚悚小說。
Amor Towles,A Gentleman in Moscow《莫斯科紳士》:一個貴族在紅色恐怖下長年住在酒店裏,優雅和善良在任何環境下都會發光。
Mario Puzo,The Fourth K《教子》,Fool Dies《笨蛋沒活路》:《教父》作者的其他黑幫小說。
Anthony Doerr,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 一個法國盲女,一個德國孤童,一顆寶石,在二戰中命運的交集。陳述簡潔明快,真情感人。
東野圭吾《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的獻身》、《放學後》、《虛無的十字架》、《秘密》、《彷徨之刃》、《幻夜》、《流星之絆》、《時生》、《信》、《宿命》:推理小說大師高明在於出乎意料之外揭示人性。
《百年孤獨》:和所有的經典名著一樣,不用贅述。
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見上述。
閻真《活著之上》:喜歡作者是因為《曾在天涯》和《滄浪之水》,這本寫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真實處境,活著之上還剩下什麽?
閻真《因為女人》:知識分子之後是女人的迷惘。
Helene Hanff, 84 Charing Cross Road《查令十字街84號》:因電影而看小說。真實的書信體小說,淡淡白描寫出人書之間、人人之間的真實情感。
Edith Wharton,The House of Mirth《歡樂之家》:紐約市上流社會的女孩莉莉·巴特的故事,令人悲憫的結局。
閆聯科:《朝著東南走》,《炸裂誌》,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Kathrine Kressman Taylor,Address Unknown《查無此人》,別惹猶太人,他們的報複是加倍的。
嚴歌苓《一個女人的史詩》,《霜降》,《媽閣是座城》,《陸犯焉識》,《穗子》,《寄居者》 《無出路咖啡館》。我喜愛的作家。
高陽《紅樓夢斷》:十冊。前半好於後半。描寫栩栩如生,如人親臨。
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黑色幽默反映了中國現狀。
三浦紫苑《編舟記》:一部字典的誕生。
以下作品專門寫了讀後感(41篇):
Ben Macintyre, The Spy and the Traitor《間諜與叛國者》、劉瑜《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劉瑜《觀念的水位》、Bill Bryson,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Bill Bryson,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Harper Lee、To kill a mocking bird《殺死一隻反舌鳥》、J.D.Salinger,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守望者》、Erich Fromm,Escape from Freedom《逃避自由》、方方《軟埋》、Peter Watson,Ideas,A History from Fire to Freud《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弗朗西斯·福山《身份政治:對尊嚴與認同的渴求》、遠藤周作《沉默》、柏拉圖《理想國》、David Buss,Evolutionary Psychology《進化心理學》、Tom Palmer,After the Welfare State《福利國家之後》、墨磊寧《中文打字機》、Bryan Skes,The Seven Daughters of Eve《夏娃的七個女兒》、張振《人類六萬年》、Spencer Wells,The Journey of Man: A Genetic Odyssey《走出非洲》、Kai Bird,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奧本海默傳》、Kathryn Paige Harden,The Genetic Lottery:Why DNA Matters For Social Equality《基因彩票:為什麽社會平等需要DNA》、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麽會減少》、《當下的啟蒙,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堀田江理《日本1941:導向深淵的決策》、Victor Davis Hanson,The Second World Wars: How the First Global Conflict Was Fought and Won《二戰史》、Carnage and Culture《殺戮與文化》、William Irvine,A Guide to the Good Life《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Ian Morris,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西方為何領先》、Daniel Hannan,How We Invented Freedom & Why It Matters《發明自由》、John Medina,BRAIN RULES FOR AGING WELL《老年大腦定律》、William Lee,Eat to Beat Disease《吃出自愈力》、德隆·阿西莫格魯與詹姆斯·羅賓遜《國家為什麽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郭建龍《汴京之圍》,張宏傑《朝貢圈:傳統中國的世界秩序》、《楚國興亡史:華夏文明的開拓與融合》、Richard Hofstadter,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王笛《曆史的微聲》、包剛升《民主的邏輯》、杜君立《現代的曆程》、Peter Watson,Great Divide《大分離:新舊大陸的命運》、李開元《秦崩》、《楚亡》、諶旭彬《秦製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