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年味
網絡圖片
有關過年的記憶之閘一打開,那些珍珠般的往事滾落一地。請允許我一顆顆拾起,擦去塵埃,把它們串起來掛在頸項上。
童年時在奶奶、爺爺家過年,農村過年最有年味。農曆12月初就開始準備過年,大搞衛生,樓上樓下、屋裏屋外除塵清洗,甚至連煙囪都請人來清掃,來個徹底的大掃除。春聯是由我叔叔寫的,不但給自家寫,也為隔壁鄰居寫。
圖片來自網絡
12月中旬爺爺出外置辦年貨,奶奶就會煮上好幾天。每年過年的傳統菜肴大同小異,油豆腐燒肉、白鯗燒肉、勒筍燒肉、紅燒蹄膀、全雞、全魚等等。我會幫著奶奶做一些米粉點心,大小如餃子,但餡通常是蘿卜絲肉絲和雪菜肉絲的,也有包芝麻白糖的。形狀各異,有的象花瓶,有的象小狗,有的象母雞孵蛋。其中有一種包得像肉包子,隻是更小巧玲瓏。後來我能把肉包子包得很漂亮,就是得益於那時的功底。
年夜飯把所有菜肴都放上了桌。奶奶說:“吃在三十,穿在初一。”年夜飯一定要在自家吃,不能走親訪友。那些長得不夠高的小朋友,年三十晚上千萬記得偷偷躲到門後跳幾跳,來年相信會長得更高。餐後,奶奶就會分壓歲錢,幾毛到一元不等。我是孫輩中最大的,壓歲錢也相對多一點。那時得到一元,比現在得一千元還高興。期望越低,快樂程度越高。
圖片來自網絡
年初一小孩都會早早起床,穿上嶄新的花衣服。當我穿上新衣,感覺就像成了新人,心裏美滋滋的。那天奶奶不讓我幹活,連掉地上的一塊擦桌布都不讓我撿。我可以找小朋友盡情去玩,帶著零食不停地吃,大都是農村的土特產,如:帶殼花生、南瓜子、葵花子、蠶豆、爆米花等。這天小孩說話要多加小心,不吉利的話一句不能出口,否則大人會用草紙擦你的嘴巴。
初二開始到同村或其他親戚家走親訪友,帶上拜年禮品,大都是食品,去蹭飯吃。利用春節農閑,與親朋好友聯絡感情。奶奶家也有一些小輩上門來拜年的,他們大包、小包拎來,奶奶就拿出好多吃的招待他們。臨走不忘回禮,總不能讓他們空手回去。
過年要過了正月十五,才算結束。那天吃元宵,逛燈會,再熱鬧一番。那時的我喜歡過年,因為可以穿新衣,吃好菜和很多零食,還可以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自家親戚和鄰家親戚。與小朋友玩得很盡興,不用上學,一起打撲克、捉迷藏、踢毽子。記得我還收集過各種各樣的糖紙,過年時最容易收集到各種漂亮圖案的糖紙,夾在書裏慢慢欣賞。
青少年時在杭州過年,沒有那麽重的年味。印象較深的幾次:在醫院病房和急診室工作,年三十我值夜班,早早吃了年夜飯,大約步行30分鍾去上班,一路上鞭炮聲此起彼伏,我戰戰兢兢躲躲閃閃趕到醫院,這是我所走過的去醫院上班的最為艱辛的路。還有一件令人難忘的事:老大剛出生不久,就迎來了春節。爆竹聲聲,怕嚇哭了嬰兒,就用棉球塞了他的耳朵。這一招還真靈,任憑外麵鬧翻天,老大依然能進入甜美的夢鄉。
中年後在澳洲過年,每年還記得春節是哪一天。但年味較少,照樣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實在沒有精力和時間張羅年夜飯。想起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古詩,不敢忘記年三十或年初一、年初二給國內的親朋好友打個電話。海外赤子大家不約而同都這麽做,所以年三十、年初一的電話特別不好打。那時用的是電話卡,不但聲音有很多幹擾,繁瑣的程序和輸入一大串各類號碼也夠煩人的。現在好了,可以通過微信視頻或微信電話或發短信息拜年送祝福,視頻畫麵、通話音質和方便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父親來到澳洲後,年夜飯都是由他老人家掌勺。加上住的地區華人相對集中,有每年一次的春節慶祝活動,各種演出、舞獅舞龍、小吃攤位等等,節日氣氛還是有一些的。早年漸漸遠去的年味,似乎跟老人一起又回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家中老人是個寶,同享天倫少不了。願天下老年父母都安康!
父親於2019年3月16日安息主懷。自從父親離開我們以後,紫薇再也沒有在家做過和吃過豐盛的傳統年夜飯。深深懷念有父親一起過年的日子,深深懷念父親做的年夜飯!父親帶來的年味,隨著父親的離開而越來越遠去……
澳洲紫薇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的共鳴,我們都有昔日年味的美好記憶,希望你中國新年快樂,年夜飯吃得開心:)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現在越來越沒有年味,很懷念以前的日子,讚紫薇好文!
澳洲紫薇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遠去的年味,隻存留在記憶深處。來到西方國家,聖誕節遠比中國新年熱鬧。
澳洲紫薇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再也回不到從前啦,我們心中的年味與孩子們產生不了共鳴,倒是與城裏的朋友可以產生共鳴。:)
澳洲紫薇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我愛梔子花' 的評論 : 所以我們小時候的年味已經越來越遠去了,這份美好隻在記憶中存留。隨著老一輩的離開,即使回老家過年,也沒有那年味了。
曉青 發表評論於
現在年哪兒有過去那麽熱鬧?慢慢更差了。
桔子熟了 發表評論於
奶奶說:“吃在三十,穿在初一。”--多麽精典深刻形象!晚上正和家人說從前的年呢。
我愛梔子花 發表評論於
現在國內過年也不好玩了,農村人口很少,特別是沒孩子,過年冷清。我老公家兄弟4個,目前隻有一家在農村,他們就3個人。小弟弟在外麵打工,估計會回去看看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