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兒天地

菲兒天地 名博

2025回國 國安法, 香港大變(圖)

菲兒天地 (2025-07-14 08:04:53) 評論 (102)
平等兄最近引起反響的好文中有這麽一段話:“在一篇名為《追龍》的小說中,倪匡甚至提出了一個可怕的預言,他在書中寫到,“東方將有一個大城市要毀滅,而毀滅一個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他這裏說的東方大城市就是香港,他是在預言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毀滅。記得當時我看這篇小說的時候,離九七回歸還有好幾年,這個預言讓我大為震驚,並深深地為香港將來的命運擔憂。結果沒想到的是,這才短短的過去了三十來年,那個自由而充滿活力的香港,真的毀滅了。”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從上海赴美前轉機時停留了一個星期,那時是為了探望在香港工作的父親,並與他告別。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在今年四月回國時我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距離上次造訪竟已隔了二十多年。再度走在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頭,目睹她在歲月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日子。香港當局慶祝香港“恢複了秩序”,慶祝香港“由亂到治”的勝利。但對於曾經那些走上街頭的千萬市民來說,則是對尚未愈合傷口的紀念。

自《國安法》實施以來,震懾作用十分明顯,港人現在大都不敢開口,保持沉默,對政治參與的意願下降。這次在香港,也是深有體會。

除了去原來老爸帶我去的一些地方,我們這次還特意去參觀了香港曆史博物館。

博物館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離我們住的酒店也不是很遠。1998年開放,耗資3億9千萬港元興建。這座現代化大樓的外型、色調和旁邊的香港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在香港追尋曆史,既是一種文化探索,也是一種對這座城市多元身份的深入理解。香港曆史悠久,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融合了西方殖民時期的特色。曆史博物館可以說是了解香港曆史的首選之地,館內通過豐富的展覽展示了香港從遠古時期、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到鴉片戰爭、英國殖民時期以及戰後的轉變和現代化發展。

不過到了博物館我們才驚訝地發現,一進門居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香港曆史博物館的永久展品,而是一個名叫“國家安全展覽廳”的特殊展覽,場麵極大。

展廳主要是關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等各種政治宣傳, 其中包括2019年反修例運動 敘事角度當然是官方的口徑,將事件責任歸於“黑暴”和“外國勢力介入”。曾經在香港經曆了那段時間的朋友告訴我,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麽回事。出租車司機也說博物館的描述不是曆史,不是事實,而是中央政府的評論,普通香港市民並不相信和認同。

展廳企圖對香港人進行洗腦教育,那天看到許多香港的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在參觀,想必這也是他們課程的重要部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1997年回歸中國統治的早期,香港在“一國兩製”框架下長期享有比大陸更寬鬆的言論空間與政治自由。曾經有自由媒體、反對派政黨、公開集會權利等。保留了英國式普通法製度,法院相對獨立,被廣泛信任。有言論多樣性、審查較少、書店自由。被視為“東西方橋梁”“中國的窗口”,有強烈的本地身份認同感。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獨立的司法製度逐漸開始不可逆轉的變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直接導火索是《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該草案允許香港將涉嫌犯罪人士引渡至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司法轄區。許多香港市民擔心,這將削弱香港的司法獨立性,甚至可能被用作打壓政治異見的工具。

當時發生了多次大規模遊行和集會,運動被視為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捍衛民主自由權利的重要體現。衝突逐漸升級,出現了警民對峙、大學占領、交通癱瘓等局麵。香港政府最終在9月正式撤回修例草案,但未滿足其它訴求。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對香港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及未來走向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9年反修例運動之後,中國中央政府采取了更嚴格的措施,加強對香港的政治和社會控製。中央政府出手,對香港的治理模式大幅度轉變,不經過香港立法會就頒布了《國安法》。

隨著中國的影響日益加深,香港的教育體係和媒體環境等等逐步融入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人們越來越感覺“香港不再是以前的香港”,與深圳、廣州等中國大城市在製度意義上“差不多了”。“在香港,我們必須麵對現實,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 

雖然目前香港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經濟在亞洲也仍有一定影響力,但昔日所強調的“一國兩製”已不複當初的完整模樣。今天的香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自由,失去了許多曾為其繁榮作出貢獻、在近三十年間陸續移居海外的港人。認識的香港朋友就有好幾個移民去了英國。

經濟也是一片蕭條。原本熱鬧非凡、燈火通明的“不夜城”,如今到了晚上顯得格外冷清,許多商店早早關門,我們想找家吃飯的餐館都不容易。這個曾被無數人向往、代表亞洲繁華的國際都市,如今仿佛褪去了它那曾經耀眼的光芒。

我們接著又參觀了博物館的主展覽《香港故事》,它占了整整兩層樓,展區麵積超大,展覽順著時間線,把從4億年前的地質變遷講到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跨度驚人。

香港開埠時期 & 殖民影響是展覽的重頭戲之一,講述香港如何在鴉片戰爭後淪為殖民地,如何一步步發展成貿易港。有複原的老香港街景,比如中藥鋪、茶樓、照相館,甚至可以坐在仿製的老式電車車廂裏。你還能看到舊時代的身份證、商標、雜誌封麵,非常有懷舊感。











博物館的參觀,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隻是在“學習曆史”,而是見證一座城市的生命軌跡。香港從小漁村變成國際都會,每一步都充滿挑戰與變革。。。。

這篇文算是交給二郎交作業。也希望曾經在那裏工作了好多年的在意分享她眼中的香港。

*  *  *  *

後來我們又去了離酒店不遠的九龍公園。

尖沙咀在人們印象中,就是人多、樓多、小吃多、廣告牌也多的那種“城市開掛區”。但在香港這座節奏飛快的城市裏,我驚喜的發現,鬧市之中還有這樣一處門票免費的“綠肺”——九龍公園。

走進九龍公園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也太大了吧!”誰能想到在彌敦道旁邊、滿是購物商場和車流的尖沙咀核心地段,竟然隱藏著一個占地13公頃的巨大公園,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一進門就是綠意盎然的大草坪、悠然散步的人群,還有偶爾傳來鳥叫聲。香港人真的很懂生活,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也要給自然留下空間。

坐在長椅上,看老人練劍,小孩吹泡泡。鴿子在你腳邊踱步,一杯港式奶茶,就能坐上一下午。







這裏還有著名的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它是世界上首條以漫畫為主題的星光大道。大道上有漫畫家的手印,和24座巨型的香港漫畫經典角色的彩繪雕塑,很有趣味,和我原來寫的星光大道有一拚,哈哈哈。





“老少女”



“老夫子”



“白熊與男孩”



公園像香港的一處隱形綠洲,外表低調,卻內藏乾坤。如果你逛累了尖沙咀的商場,不妨來這裏走走,感受一下香港人自己的生活節奏,嗬嗬。

中午又隨便在一家潮州連鎖店吃了頓簡單的午飯,味道還不錯。

小炒

經典的脆皮燒鵝,好吃!

煲的例湯

廣東人喜歡的芥蘭,我是跟著香港的好朋友才慢慢比較喜歡吃的。



合影

路上不經意撞上了米其林推薦的熱門甜品店,排了隊,滿足了甜齒。

 

芝麻核桃露,蓮子紅豆沙,確實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