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教授女兒夠耶魯錄取標準嗎?



這是在文學城文章後,我與耶魯校友和家長的對話。饒伯伯所吹的牛讓吳瑛教授在去世後都不得安寧,也弄得我左右為難。

需要說明的一點的是,吳瑛教授的女兒當年是被哈佛與耶魯同時錄取的,從她現在的發展趨勢和成為在美國獲獎的電影製片人看,哈佛和耶魯的招生官當時也沒有看走眼。

我相信Elizabeth是夠耶魯錄取的GPA和標準考試的硬性標準的,至於她是否能在課外活動中出類拔萃,我們就不知道了,這些也是爭議的來源。但是我不認為,她僅是依靠科研論文或排球讀耶魯的,耶魯評價申請人是綜合性的。

整個過程總是難以預測,但是哈佛耶魯同時出錯的可能性不大。我的學生剛獲得國際化學奧賽的金牌,但是我也不能保證他在未來能被哈佛和耶魯錄取:“吳老師,今天上午比賽結果出來了,(學生名)取得了金牌。美國隊都拿了金牌”。



耶魯校友和家長Davidicardo: “饒毅和吳瑛的女兒,在高中就有所謂在“西北的母親實驗室做出過五篇科學論文”,並靠這個被耶魯錄取。然後一夜之間,剛剛進了耶魯,突然失去了對科學的興趣,轉入毫不相幹的文科。沒有任何解釋。不奇怪嗎?還“從科學轉向人文對於耶魯學生很普遍”。Excuse me?你要為你同行抱不平,也不用包庇到這個份上吧。你也算是搞科研的。你自己說說,這個心路曆程,正常嗎?坦白地說,我家裏,父母加小孩三個耶魯的。對她女兒這個突然的興趣轉變,覺得不正常,更不“普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父母幫著學術造假,用手中的學術資源為女兒編造簡曆謊言。逝者雖已過去,但造假就是造假,更何況活著的還在靠這個不當得來的耶魯招牌,招搖過市。作為耶魯校友和家長,羞於為伍。可恥!”

我的回複:“不奇怪啊,我兒子在高中階段就是屬於美國最優秀的數學與科學的學生群體,去了耶魯就叛變學人文了。耶魯科學的學生部分會叛變學人文和社科,這應該是常識,我經常在遇到交叉錄取耶魯時總這樣提醒我的學生和家長。至於是否造假,明眼人會很清楚。我在以前文章中就有觀點,不想重複,特別在此關頭”。

耶魯校友和家長Davidicardo:“可笑,還“常識“呢。學術造假就是造假,對別人小孩就是不公平。你就硬拗吧”。

我的回複:“別人會說,雅美之途這小子是故意在文章中這樣寫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你這耶魯校友讀不懂:)”

耶魯校友和家長和文學城網友Davidicardo:“如果真是對科研有興趣,肯鑽研,尤其是和你父母專業完全無關的領域做出成績,別人絕對沒有理由去懷疑,隻會佩服你的天資勤奮。如果你在中學階段,恰好對生物,而且就是你父母從事的那個狹窄的專業領域,而且又恰好是他們自己實驗室正在從事的課題,不僅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兩三年內,用業餘時間,靠著中學生的底子,做出了一般全日製本科生甚至博士生在四五年都難以做出的成果,發五篇頂級學術論文。然後突然一夜之間,完全喪失了原有的興趣,轉入毫不相幹的學科,沒有一點過渡。太蹊蹺了吧?更何況就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後。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一旦在某個課題有所突破,正是一股作氣,在後續課題和相關方向擴大成果的時候。正反饋剛剛開始,突然不幹了?打個比方,一個教授,學術導師,如果你手下一個博士生突然在這個時候要quit,完全放棄已有的學術積累和成果,出於關心,你不也會問一下,what happened? 是不是太可惜了,等等。

這和一般的學生,在本科頭兩年選修了幾門生物或數學課,然後覺得和興趣不符,三四年級轉入文科畢業,能相提並論嗎?學術腐敗就是學術腐敗。沒什麽好辯解的。

“雖然逝者已然安息,但這家人,個個都是自詡聰明,處處好處都要占盡占全,自以為能遊走於體製間的縫隙,不論是偽造科研履曆,還是回國拿千人計劃的好處,或是做“愛國”海歸,名利雙收。真所謂,不是一路人,不入一家門。貴子“在高中階段就是屬於美國最優秀的數學與科學的學生群體,去了耶魯就叛變學人文了。” 不包括在你的實驗室參與科研,在高中就發表頂級學術論文吧?如果沒有,恭喜你! 如果有,嘿嘿,鄙視你。

“還有,這裏講的是個人私德,和中國崛起、中美衝突加劇,小人物成為時代的犧牲品等等,完全無關。畢竟,還有成千上萬的勤奮正直的華人,包括華人科學家,在這番風波裏安然無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腳踏兩隻船,沒有機關算盡,便宜好處都要占盡占全。真是報應。可惜!”

我的回複:“我們兒子在高中階段沒有任何科學論文,在其他方麵。同意你說的很多,也謝謝留言,可見我在2022年6月12日的文章的內容:

“現在談另一個話題,饒毅現在的狀況不斷,他居然說出:“我們的孩子都參與體育,但隻需要一般中學的球隊,最多一些地區性小型比賽就上哈佛、耶魯綽綽有餘。…… 第一次公布女兒的隱私,她是校排球隊,足夠申請美國所有名牌大學……”。

這是讓我這位谘詢師笑掉大牙的事,與他以前寫免疫學的科普文章一樣令人難堪。我隻當是相信饒毅自己說的他隻有小學五年級的中文水準,我以為作為江西教授子弟的他的家學應該是很紮實的,現在發現他的內在邏輯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如果不是達到被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recruited水準的運動員,校隊打打球值得讚揚,但是與她被哈佛和耶魯錄取關係不大。

他家的耶魯畢業生當年在申請大學時的亮點眾人皆知,至少我己經知道很久了,我們都不公開說,直到他這次主動透露自己女兒的“隱私”。那“優勢”就是通過與在美國西北大學當教授的媽媽共同署名了五篇科學論文,完成這些論文的單位則分別是芝加哥的某高中、西北大學和耶魯大學。跨越好多年,有些時候她根本不可能做任何實驗,她的科學思想始終在發光。

老中教授們為自己子女的升學己經將西門子科學競賽玩成讓主辦方取消賽事的程度,希望他們不要再把Intel後續的Regeneron高中科學競賽再次玩殘。中國家長們真是在幫孩子時用力過猛,完全不避嫌。普通申請表上是會寫父親和母親的姓名和職業的,所以哈佛和耶魯很清楚饒毅女兒的母親為文章的資深作者,他們見怪不怪。

美國教授們也經常這樣做,將自己孩子或孫子安排到朋友實驗室或自己實驗室的都有,隻是美國人這樣做多是為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有些工作經曆,不像老中這麽衝著名牌大學的功利。另外,我對饒毅女兒進耶魯後完全改變方向一點都不吃驚,因為進入耶魯後換專業太容易了。我們兒子當年屬於美國最gifted的數學與科學高中生行列…但是在耶魯卻學了英文”

耶魯校友和家長Davidicardo:“恭喜你有這樣出色的兒子!不客氣地講,來美國這麽多年,我也做過學術期刊的主編副主編之類,當然也有條件搞這種小動作,幫小孩刷簡曆。但不誠實就是不誠實。小孩也從沒有想利用我們走捷徑的想法。用他們的話,“it's not fair to others." 靠自己,也能上名校,闖出自己的前途。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回國做海歸的念頭,不必下賤到泥水裏和豬一起打滾。在美國,不管怎樣,還是有那麽一點正氣在,尤其是學術界,使不肖者猶知忌憚,而賢者有所依歸。共勉!”

“基因?不會。我們的下一代ABC裏,正直善良的孩子多的是,常常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汗顏。文化?也不要動不動賴到中國傳統文化上。天地有正氣,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等等,不都是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嗎?關鍵時刻到哪裏去了?就是貪婪,極端自私,精致的利己主義。再就是極度自負,自視甚高,以為能遊走於體製間的縫隙,好處占盡,還能全身而退的算計”。

我的回複:“謝謝交流,留言會被引用”

haohao88 發表評論於
利用父母實驗室做科研便利,在發表的科研文章上加上子女名字,然後被名校或醫學院錄取,在周圍特別老中圈子裏很常見,大大方方承認就是了,沒有什麽可恥的
到遊 發表評論於
造假是一種超能力,超能力者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脫穎而出,之後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笛音悠然 發表評論於
"需要說明的一點的是,吳瑛教授的女兒當年是被哈佛與耶魯同時錄取的,從她現在的發展趨勢和成為在美國獲獎的電影製片人看,哈佛和耶魯的招生官當時也沒有看走眼。"
Elizabeth Warren當年申請哈佛使用印第安人的身份,被Trump和其他人批評造假時,也有人反擊,看她現在發展,哈佛當時選擇她也沒有看走眼。
不論後來怎麽發展,當年沒有誠實競爭總是不對,哈佛等名校沒有重視這一點,等於默許造假。
modems 發表評論於
硬洗白!中國人誰不知道那點兒貓膩,低調點兒沒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