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腳羞恥

不被注視 (2025-07-13 15:31:34) 評論 (0)

從記事起,我就知道我的腳長得不好,因為我媽經常會盯著我的腳,遺憾地說:“你這個腳跟你爸的一模一樣啊!”按我媽的說法,我和我爸的腳,都像我們村窯燒出來的方磚,既寬且厚且高,此外還很多肉。嗯,感覺叫仙人掌可能更貼切。我爸是個男的,這對他來說,問題不大。可我就不同了,從四五歲開始就被打擊。有一次,我爸從城裏給我帶了雙靚翻全村的紅色搭扣小皮鞋。但是沒過多久,這雙我記事後最愛的鞋子,就被我媽捎給我舅的女兒了。因為,這雙小巧精致的鞋子,無法包容我過於質樸剛健的腳,除非我能像灰姑娘的姐姐一樣,把我的腳側切掉三分之一。所以,我隻能重新回歸我媽為我量腳定製的老布鞋。可見,腳寬必土,你不配做童話裏的女主。

上小學後,我得到了我哥傳給我的釘子鞋。這是個有年代感的東西。你現在上網搜釘子鞋,看起來很潮嘛。八十年代的釘子鞋,隻是白球鞋底加了橡膠防滑釘而已。我的方磚腳,在這種男式球鞋裏,可以大方舒展。但是我媽說:“不行啊,你的腳太寬了。鞋子還是穿小一點,把它夾一夾,不然以後要越長越寬了。”

有時候,家庭教育真的是致命的。我其實也不明白,我媽為什麽對我的腳有這麽深的執念。我其他的缺點也不少,她唯獨對我的腳不能釋懷。要是在舊時代,我媽肯定是那個最堅決要給我裹小腳的人。在我媽的感召下,也因為女生愛美的心思,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裏,我確實沒少給自己買精致小鞋。但是買回來,基本上就擺著看看,很少穿。偶爾回趟家,搞不好我媽又會說:“你怎麽穿這麽老氣的鞋子?”我隻得說:“洋氣的我有!但是穿著不舒服啊!”“那是你沒穿習慣。你多穿穿,習慣了就好。”其實我媽有所不知:不是我不努力,實在是先天條件不允許啊!

還好,我後來出國了。跟我媽視頻的時候,都隻能看臉。所以她再也不用為我的鞋子和腳鬧心了。我一到美國,就在Target花重金買了雙深藍色、無性別厚底拖鞋。這雙鞋價值十美元,不僅顏色百搭,而且寬厚紮實,我在家穿,去泳池穿、逛超市穿,遛娃穿,沒有它不能去的地方,真正物盡其用。有一天,我穿了件淡紫色的格紋裙,自以為美美地帶娃出門。當日效果是,遇者皆誇。直到我們圈子裏,最有時尚品味的朋友來了一句:“衣服穿這麽好,鞋子怎麽這樣?”呃……其實她說的有道理。為了證明我絕非沒品味,下一次,我換了雙秀氣的細帶鞋。時尚朋友也點頭了:“這個好多了!”等我回了家,趕快給腳鬆綁。細帶鞋是好看,終究不是寬腳的朋友。

而誰又是寬腳的朋友呢?經過我的長期觀察嚐試,一切美貌、精巧、有所謂設計感的,都不是。寬腳的終極朋友是——男鞋。我發現男人們在穿衣著服這方麵,講究多了。有一點點肉體上的不舒服,都不容忍。估計設計師和開發商也明白,所以不敢得罪。而女人為了美,是可以忍受很多不便、甚至痛苦的。我老公有時看到我買芭蕾鞋,就說:“幹嘛老買這種鞋子?底那麽薄,能舒服嗎?你看我這運動鞋!”我說:“你那不好看啊!”“那你的鞋就好看嗎?”“比運動鞋好看,雖然沒它舒服。但是也還好啦,湊活能穿。”

寬腳的我,在還算美觀和勉強舒服之間,湊活到了中年。直到,一天下午回到家,我覺得腳也疼,腿也疼。實在是想不出原因。根據遇事不決先看書的原則,那個星期,我買了本《女士腳痛舒緩指南》(Every Woman's Guide to Foot Pain Relief by Katy Bowman)。

根據這本書的說法,人的腳趾,本來是和手指一樣靈活的存在,隻是現代人用鞋子,把本來自由的腳趾束縛了起來。人的每個腳趾,都應該能像手指一樣,獨立自如活動。抬高腳後跟的鞋子,其實不符合人體工學。孤拐這樣的腳趾變形情況,在女性和老年人中,要普遍得多。每天,應該給你的腳一段自由的時間。所以,人最好是,不穿鞋,更不要說穿夾腳了。蠢之極者,莫過於此。要穿的話,也應該穿讓腳趾放鬆、沒有壓力的鞋子。而所有的高跟鞋,都會加劇對腳趾部的壓力。

這本書徹底將我從幾十年的寬腳羞恥中拯救出來。我隻不過是腳寬而已。腳寬站得還穩一些。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就像,我不需要可口的垃圾食品一樣,我也不需要一雙讓我美卻痛的鞋子。

從那以後,我常常給腳趾做運動,重新擁抱運動男鞋,腳痛和腿痛都自愈了。幾年下來,我的腳確實像我媽從前預言的那樣——越長越大了。過去買的鞋子,現在大部分都穿不進去了。或者是,我不再舍得讓我的腳受任何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