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讀過的書

水沫 (2024-12-30 06:49:51) 評論 (69)

小時候,我酷愛讀書。那個時候,一本書對於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美味的蛋糕和漂亮的新衣服。可惜的是,那個年代文化貧瘠、圖書匱乏,我閱讀了所有我能夠收羅到的書籍,浩然的《豔陽天》看得我愛不釋手,批投降派運動時欣喜地得以光明正大閱讀《水滸傳》。

文化的春天很快來臨,從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末,我就像一塊海綿,在書籍浩瀚的海洋裏盡情吸汲,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那是一段幸福的時光,我閱讀了所有我能夠借到的外國經典名著,比如《悲慘世界》、《紅與黑》、《牛虻》、《紅字》、《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飄》、《安娜卡列尼娜》、《歐也妮葛朗台》等等,閱讀了所有的金庸、亦舒和瓊瑤的書,還有很多老作家重版的書,巴金、矛盾、楊沫、王蒙、丁玲、老舍、趙樹理等等,也有一些八十年代作家的書,張潔、張賢亮、張抗抗、王安憶、鐵凝等等。

到美國後,為生存奮鬥的日子裏,鮮有讀書的閑情,不過也讀了一些英文原版書,主要還是通俗作家的作品,Daniel Steele,Sidney Sheldon,Arthur Hailey,買了不少他們的書。

九十年代中期,生活趨於穩定,在社區的圖書館驚喜地發現兩書架的中文書,又開始閱讀中文小說,熟悉了一些新生代作家,方方、遲子建、池莉、張欣、蘇童、餘華、葛亮、格非等等。

二十一世紀初,網文開始大量湧現,工作也悠閑輕鬆,我又投身於網絡小說的海洋。仙俠文、宅鬥文、重生文、穿越文,讀了個不亦樂乎。

小時候常常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戰鬥英雄或者勞動模範,為革命工作幾天幾夜不知疲倦,可是隻要一拿起書就會犯困。那時候我完全不能理解這樣的事。書多好看啊,我捧起書就精神百倍,看到半夜三更依舊興致勃勃,看書怎麽可能打瞌睡?

歲月流逝,隨著年歲的增長,很悲哀地發覺少年時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也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現在的自己拿起書本也會眼皮子打架想睡覺。幾次三番打算讀書,幾次三番因為犯困而中斷。

2023年開始,每天早晨醒來在床上閱讀半小時。在一夜安睡之後,晨起的我終於讀書不再犯困。兩年堅持下來,倒也讀了不少的書。

這是我2023年的書單: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作品。一個家族百年興衰曆史,有奇幻寫作部分,亦真亦幻,很是奇特,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翹楚。

《霍亂時期的愛情》,還是馬爾克斯的作品。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一輩子執著的愛情,雖然期間女人結婚生子,男人一直跟各種女人廝混發生關係。

《荊棘鳥》,一個女人對於一個教士一生的愛情,為他誕下兒子,可惜兒子長大後溺亡。

《到燈塔去》,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小說。十年前母親想帶幼子去燈塔,沒有去成;十年後世事滄桑,母親已經去世,父親帶孩子們終於去了燈塔。

《悉達多》,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創作的中篇小說。一個男人追尋人生意義的故事,從婆羅門,到沙門,再到俗人,最後在船夫和河流找到心情的安寧。

《刀鋒》,毛姆作品。拉裏也是一個尋求精神寄托和人生意義的人,為此女友退婚,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路,最後散盡家財去打工。

《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改編自一樁真實的弑父案,講了無賴父親和三個兒子,很多人性、心理學和信仰的描寫。

《小王子》, 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裏的作品。很美很有哲理的童話小說

《老人與海》,海明威作品。 一個老人打了一條大魚,一路回家跟鯊魚的鬥爭

《包法利夫人》,福樓拜作品。 一個虛榮對愛情有不切實際想法的女人的悲劇

《窄門》, 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的作品。一對非常相愛的少男少女,卻因為對於宗教、對於升華的追求,女的鬱悒而終

《長日將盡》,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一個舊時爵爺管家的回憶和旅途見聞

《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品。 一個男人有幸福的家庭但依然難忘初戀

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阿萊夫》,《小徑分叉的花園》,《沙之書》,《玫瑰角的漢子》,《等待》,《南方》

福克納短篇小說-《送給艾米麗的玫瑰》,《幹燥的九月》,《公道》,《山》

這是我2024年的書單:

《靜靜的頓河》,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描寫了頓河的哥薩克在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內戰)中的曆史,四部八卷,幾百個人物,讀了大約有半年

《局外人》,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作品。一個清醒冷漠真實的人,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哭泣,導致一係列事件,因為自衛殺人,被送上斷頭台

《水泥花園》,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父親買了水泥後去世,接著母親又病逝。孩子們為了不分開,把母親的屍體用水泥封了起來。四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在一棟大房子裏自己生存,最後以姐弟亂倫結束。

《米》,蘇童作品。一個流浪的男人被米店收留,陰鷲狠毒,娶了米店老板的兩個女兒,後成為黑幫大佬,生了三個孩子,但是結局都很慘

《女賓》, 法國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作品,她是薩特的女友,描寫了跟薩特另一個女友三人行的各種微妙的心理

《牽風記》,徐懷中矛盾獎軍旅作品。美麗高貴的女主和多才多藝的旅長在戰爭年代產生愛情,又產生了隔閡,最後在19歲犧牲。整個故事非常浪漫和傳奇。

《素食者 》,諾貝爾獎獲得者韓國作家韓江的作品。 一個女人因為一個夢開始素食,圍繞著這件事她的丈夫、父親、姐夫、姐姐各種反應。

《樹上的男爵》,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作品。-一個男爵從少年時代立誓生活在樹上,從此沒有再踏上大地。在樹上他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雖然讀了一些書,但一直懶得上網、懶得寫字,也沒有寫書評、寫心得的興致。剛回文學城的時候,看見菲兒在搞讀書活動,以為已經結束。前兩日看見菲兒的帖子說截止日是12/30日,就整理了下自己的書單,最後一天給菲兒交作業。

《樹上的男爵》裏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情節。一個人人害怕的強盜,因為被警察追逐,就上了男爵的樹。他看見男爵正在看書,就問他借書。這個大盜因此“產生了一股讀書的狂熱,他整天躲著看書,狼吞虎咽似地讀完一本又一本小說。”大盜從此就像變了一個人,他沉醉在故事裏,對於打家劫舍的事沒有了興趣。過去的同夥讓他去搶一個稅務官的錢,他不願去,同夥就搶了他看了一半的書,以此逼他就範。大盜為了讀到後半段故事,心不在焉地去搶劫,因此被捕。當絞索套上脖子時,男爵在樹上跟他打招呼。大盜心心念念地問男爵書中故事的結局。男爵告訴了他。他心滿意足地踢開梯子,絞索勒緊了。

這段故事隻是書中關於男爵的一個小插曲,卻使我印象深刻。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愛讀書的人是幸運的人,因為一本好書在手,她/他就會無比滿足,心無旁騖。

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