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一位不自由的自由撰稿人

光耀雨佳 (2025-08-17 13:31:43) 評論 (0)


傅國湧先生離世已月餘。再翻讀他的作品,心中依然充滿遺憾與悲傷。

我最早接觸傅先生,是通過他的著作《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字裏行間,既能感受到他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羨慕與同情,也能讀出他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與對現實的無奈。

傅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如何看待慘絕人寰的“六四”事件,取決於他的良心。良心不僅僅是道德訴求,更是人類的終極關懷。一旦失去了良心,便無可救藥。 這句話讓我聯想起馬丁·路德·金的名言: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傅先生早年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與知識分子問題,後來則致力於推動中國的民主進步與法治建設。他以59年的短暫一生真正詮釋了什麽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與作為人的勇敢和堅毅。

傅國湧兩度被勞教。1989年,他因赴京參加民主運動,“六四”後以“參加北京動亂”罪名被捕,判勞教兩年。1996年,他因在美國刊物《北京之春》上發表《民主階段論》而再度被判勞教三年。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在正義與安危的兩難之間,傅先生兩次選擇了前者,可說是以自己的自由為代價向“有關部門”展現了他無畏的信念。

更耐人尋味的是,他不僅是教師、作家,後來還成為基督徒與傳道人。這些身份的轉變,不難窺射出他對現實的無奈和心靈的掙紮。

傅先生一生所關注的近代知識分子,眾所周知他們有過自由環境中進行學術探討的經曆,而這也正是他窮其一生所追求的社會理想。遺憾的是,他未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曆史漫長,而生命短暫

願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