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話蛇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龍年已近尾聲,接下來的是蛇年。在國人的12生肖中,有一對比較特殊,一真一假,故事頗多。假的是龍,是祖宗想象出來的,卻成了我們民族的圖騰,我們自稱“龍的傳人”;真的是蛇,一種古老而原始的爬行動物,蛇冰冷的軀體與身上的毒液有時難免使人感到害怕,以至於每逢蛇年,想找一個誇獎“蛇”的詞匯都難,最常聽的是“金蛇狂舞”,一首著名而喜慶的曲子,也算沒辜負這一良辰美景。

蛇又被稱作“小龍”,雖淪為“小”,倒也心甘情願,因為老大的名頭太大,做“小”也不丟人。

“蛇”作為古代中國早期的圖騰文化主要代表之一,其實較“龍”更早出現,又因為“蛇”是“龍”圖騰的組成部分:即馬頭、鹿角、虎掌、鷹抓、龜腹、牛耳、魚鱗、魚須、蛇身等等,所以有專家認為“蛇”就是“龍”圖騰的前身。在中國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經被認為是美好的象征、受人崇拜的形象,是華夏民族一種原始宗教神,被後人稱為始祖神。在古代傳說中, 人類始祖伏羲和女媧就與蛇密切相連, 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在山東武梁祠所存的畫像石中,就有人麵蛇身的伏羲、女媧皆有尾而相交的形象。當然,最出名的還當屬“馬王堆漢墓帛畫”中的人首蛇身的女媧神象。而且在整個畫麵中,女媧居於象征天上的日月之中,可見其地位之崇高。



至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蛇紋開始漸漸失去主紋地位,而成為一種附屬紋飾,這也意味著“蛇”圖騰已經在“龍”圖騰的光輝之下逐漸退卻光芒。

蛇還常以一種民俗文化形式出現,其中尤以民間傳說更多見。最著名的則莫過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其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知恩圖報、性格善良的形象,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歡迎,不斷被編成戲劇、電影、舞蹈演出,更是民間年畫中的永久題材。

蛇與我們漢文化的關聯,還有一個漢高祖斬蛇的故事。

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司馬遷的《史記》本屬於嚴肅的“史記”,但不得不說,這一段是半真半假,充滿奇幻。

這是蛇年央視春晚的Logo。這個蛇年亦即“乙巳”年。巳,象征著陽氣已出,陰氣已藏。兩個“巳”對稱擺放,好似中國傳統的如意紋樣,意味雙巳合璧,事事如意。





祝屬蛇的和不屬蛇的所有朋友們:事事如意!

心會擱淺123 發表評論於
我覺得老祖宗不會那麽無聊的把一個虛構的生物放進12生肖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