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網絡上,仍時而可見中國網友言及“美國”國名的漢語翻譯時,認為將“America”譯成“美利堅合眾國”,並簡稱為“美國”,是一大錯誤——你想,美國多壞啊,現在更是成了中國最大的敵人,為何要將世界上這麽美的國名,用漢語來命名之呢?
其實,早在清朝時,這一想法,就被人提出來了——且此人還是大名鼎鼎的帝師、理學家徐桐!
清末,將西方列強翻譯為“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名,有一位翰林院的官員於奏章中提及“美利堅”時,當朝大臣、帝師徐桐卻怒曰:
“吾朝文物何不美?百事何不利?兵我何不堅?如竟敢以‘美利堅’名其鬼域,足見鬼之狂妄!”。
其實,將美國等西方列強之國名如此翻譯者是誰?也有多種說法。
有人說,大概率是以中文為母語的中國人;但也有人認為,這首先是由會中文的外國傳教士所譯;也有人以為,這是來自於日語對西方國家名字的翻譯,然後,中國人再借日語意譯成中文的。
而在中國的翻譯傳統中,有一個“信達雅”的原則,這也讓我們在很多對外的翻譯中,譯出了音意皆較為舒服的翻譯結果。
但是,直到現在,仍有很多網友常常認為,類似於“美國、德國、法國”等如此美妙的翻譯,就是一種“崇洋媚外”心理,而我們隻應在翻譯中保持中性,能夠不褒不貶就足夠了——其實,清末帝師徐桐也是這麽認為的!
徐桐當時先後曾任禮部和吏部尚書,他是堅決反對洋務的代表人物,其更是拒絕一切洋貨,且對身邊有涉西學之人,皆是冷眼相待。
曾有貪官以洋銀賄之,徐桐怒而退還,稱若非鬆江本土銀錠,錢再多他也絕不會收。
當帝京的東交民巷淪為外國使館區,而徐桐家的正門,正好麵對著法國和意大利的使館,徐桐連夜將家門封死,隻進出於後門,並書一聯,貼於門上:“望洋興歎,與鬼為鄰。”
徐桐更是竭力反對戊戌變法,當六君子在菜市口斬首後,其請戲班連唱三天,曰之為“大仇得報”。
當義和團興起,徐桐則大喜過望,力主慈禧借義軍“扶清滅洋”,並大呼:“中國當自此強矣!”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徐桐未能與朝廷一同逃出,他要求身為刑部左侍郎的三兒子徐承煜,與自己一起上吊,以死“謝主隆恩”,但兒子將其腳下凳子踢掉後,卻選擇了苟且偷生,但被日本人捉住,後交給慈禧,仍未能逃得一死。
最起碼,在“忠”字上,徐桐的節操,還是沒話說的,哪怕是一種“愚忠”,但也為其保住了最後的顏麵。
可其子的做法,卻太具反諷意味——自己的兒子都教育不好,何談當一個好的“帝師”呢?
這不由讓人想到,如今的社會裏,像徐桐這樣的堅決“反洋、反西方、反美”的人,其實也不在少數,但是,其中,卻有不少人隻是“反美是工作”罷了,而“去美是生活”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在這一點上,如此分裂性人格的今人,顯然還不如當年徐桐的品格之底線高吧?
當年的清朝,仍自視“中國”為天下之中心,是“上朝天國”,過於自閉之下,產生了虛妄自大,就會讓眼界和心胸狹隘者,成為“駝鳥主義”的踐行人——隻能看到自己腳底下那口井的地兒,和抬頭所見的那一小片天空,豈不悲乎哉?豈不落後也!
其實,徐桐雖曾貴為“帝師”,可當翁同龢也當上帝師後,欲借徐桐的備課本作參考,但看過之後,翁同龢卻感慨徐桐學問淺薄,認為除了《太上感應篇》,徐桐其它一概淺嚐輒止,不過爾爾。
比如,有一年殿試,由徐桐出題,他卻將“校理秘閣”,出題為“校理祕閣”,直接給台下的一眾大清學子們整不會了。
這其實也說明,過於盲目自大,更易導致昏聵至極;最易誤入過度敏感自卑的泥沼,這樣的人貌似“愛國”至極,實則“誤國”至深也!
“師夷長技以製夷”、“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剔除糟粕”,以及如今的“改革開放”……才是真正務實的愛國愛家、利國利民思想與方向。
相反,一些人貌似將外人的優點,也要給貶低得尿錢不值,以此襯托“天朝上國”的無人能及,甚至自視大清早就“清場式遙遙領先”於“西奴倭寇”數千年,這並不是真正的自強自立,而是一種骨子裏自卑自虐的虛妄之折射!
一切隻要實事求是就行!——人家的好,咱們好好學;外人之不端,咱們棄之不用;我們的進步,也應一是一、二是二,不必過度自吹自擂,更不要“假大空”之風沉渣泛起,否則,不僅會害了慈禧太後,更會亡了大清啊!——如此教訓,如今的我們,也不可不察、不可不思也!
作者: 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