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年輕人看文學城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上山下鄉,是人為的;知青,是訂製的,但它卻成了七十幾年來類似參加過長征一樣的資曆。這些人得勢了,整個社會的質量呈渣狀,難道不是很自然的嗎?

網傳,董軍落馬。分析:說明習近平對軍隊的掌握尚不牢固。

據統計,習主席總共指明了244次方向,出了140本書。

上述的事情,毛寧說是“捕風捉影”。但那“分析”和指明方向和出了那麽多書,你懂的。

知青一得意,就喜歡幹這事兒。看看身邊,寫回憶錄最多的,動不動就搞聚會紀念青春歲月的,喜歡說共和國的同齡人的,抱怨是最不幸的一代的,今天有帖,錢文忠教授和幾個人聚一桌感歎人生很幸福,安享和平的….  總之,就是這幫文章全給他們寫了,話全讓他們給說了的知青們。

據說,沒有年輕人看文學城。看都不看,當然說不上說它好話還是壞話了。這太對頭了。聯想到自己的經曆,和年輕點的說點啥,寫點啥,他們從手機裏抬起頭來“噢。你說什麽?”

知青說話知青聽。禮儀之邦開始顯露底蘊:讓他們說去吧,總共還能說多久呢?

AP33912 發表評論於
有,才子韌秋蘭,但好像被城民趕走了。
鈴蘭聽風 發表評論於
知青的事兒, 你說, 我聽.

文城與年輕, 可是完全不搭的呀. 誰想斷崖式衰老呢?

中青中老年人, 入了城, 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玩法和壽命. 網上網上, 兩個世界, 像不像中央空調與天然氧吧, 冰魚與海魚, 假花與鮮花? 離不開網的, 一邊上班一邊摸魚, 一邊煮飯 / 煲劇 / 帶娃, 一邊網聊. 我們行山走 trail 時, 周身百脈通暢, 所遇所見, 活潑, 瑩亮.

年輕人不看文城, 中老年人不將自由交給文城, 這太對頭了.

文城的好, 是讓我們過了一把 “作者” 癮, 同時, 也在一個特定的空間裏, 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視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