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情緣

隨筆記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世界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這個周末是哥村的民族節(Ethnic Expo),哥村本不大,隻有三四萬人,由於有幾個跨國公司,雇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使得這個中西部的小城有了不少族群。天公作美,秋陽高照,一個個白色小帳篷下麵擺著各式小攤位。最吸引人的當屬小吃攤,各地美食,印度,墨西哥,泰國,日本,泰國……應有盡有。先生照例加入華人協會的中餐食團幫忙,我則在星之村攤位作義工。

星之村是一個幫助領養中國孤兒的家庭慈善組織。這次義賣的主題是熊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各國人民的寵兒,各式熊貓毛絨玩偶,大大小小熊貓飾件,文具……林林總總,也有領養家庭自製的裝飾品。熊貓的萌態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小朋友們在攤位前流連忘返,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盡然四次光臨,最後買了好幾件熊貓文具。

我們一邊介紹商品,一邊介紹星之村一個旨在幫助領養家庭,特別是領養了殘疾孤兒需要幫助的家庭,為他們籌集資金,以解燃眉之急。這次義賣所得也會全部投入這筆基金。


在眾多顧客中,一個年輕華裔姑娘在攤位前駐足,大大方方告訴我,她就是一個被領養的孩子,十六年前來自重慶的黔江縣,當時隻有一歲,現在已是高中生了。她選幾個熊貓掛件,準備做禮物送給家人朋友。

看到這個健康自信陽光的姑娘,不禁想起我在英國時接觸過的幾個領養中國孤兒的家庭,那幾個可愛的小姑娘,十幾年二十年過去了,她們都長大了,先生同事King家的Ruth也將碩士畢業了。有的姑娘已經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由於她們的童年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長大,她們一定會延續這種美好的愛和感恩代代相傳。特意翻出十幾年前的文章附上。

也希望各位關注點擊(www.villageofthestars.org)



英國家庭的中國寶貝


大家提到外國家庭領養中國孩子的事,我就說說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

瑪格和理查德夫婦是我的同事,男的是化驗技師,女的是一般技術員,地地道道的普通工薪家庭,結婚幾年沒有孩子,他們一點也不著急地尋醫求藥,做試管嬰兒,倒是滿世界的當外教,做義工。兩口子還在台灣學過中文。他們在天津工作時,和其他外國人一起到孤兒院做義工,帶了一個嚴重唇齶裂的孩子回家過周末,開始覺得孩子的可愛,產生了領養中國孩子的念頭。首先募集資金為這個孩子做了修複手術,由於英國領養孩子程序複雜,收養者必需在本國申請,再者中國領養中心也不允許挑選孩子,所以這個唇齶裂的孩子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

我認識的他們時候,他們已回英國正式開始申請手續。我經常幫著翻譯一點文件,也分享著他們等待的焦慮期盼,和見到孩子的激動喜悅。在英國領養孩子是要通過很多審查的,從家庭收入到犯罪記錄,有無足夠的住房等等;還要測試心理準備,瑪格告訴我社會工作者居然問她,如果有一天被人懷疑和中國人偷情生出黑頭發的孩子,心裏會怎麽想,這類非常過分的問題,曆時一年。終於他們拿到來自中國國際領養中心的信息,一張孩子照片和體檢表。這孩子來自江西一個偏遠縣城的孤兒院,體檢健康預防接種資料完整,照片上的看著也還清秀。瑪格一家十分激動,一再說一天也不能等,我已經等了太長時間了,記得由於時間緊,便宜的經濟艙票已售完,他們是買的商務艙飛去中國的,終於在孩子一歲生日的那天把孩子抱在懷裏。臨走時我去送行,看到家裏新添的兒童床和玩具,行李箱裏的奶粉尿片及送給孤兒院孩子衣物。據說辦理一個孩子的領養手續,英國和中國加在一起,花費在一萬英鎊左右。

孩子回到英國,對新爸爸媽媽一點也不認生。瑪格一樣享受著8周全薪產假,在家全職帶孩子,由於英國的幼兒園昂貴,之後瑪格就放棄全職工作,改為一周工作2-3個半天,住在不遠的退休的外公外婆也常常搭把手。我經常去看看這個大眼睛黑頭發的小姑娘,和我們獨生子女不一樣,乖,早上醒來自己在床上玩,不會無理取鬧。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給她喂飯,一邊聊天,當我的手停下來做手勢,她會把我的手拉回來,要求繼續喂飯,飯吃完後,她拉過碗來檢查是否完全空了。和我當年追著兒子喂飯感覺不同。後來我離開了這個醫院,幾年後瑪格一家到我家附近看朋友,我們約在一個公園見麵,見到理查德抱著的在揚州領養的二女兒,和健康活潑的已經上小學的老大。再後來聽說他們又領養了第三個中國女兒。見過他們朋友感慨地說孩子們長大了,瑪格老了。

老公回來說提姆在學中文,這也不少什麽奇怪的事,過幾天又聽說提姆要到中國去收養一個女兒。十年前的一天我們收到提姆從廣州發來的郵件,讓我們翻譯一些文件,從此我們走近了這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提姆是老公公司的主任工程師,老婆德裏亞劍橋畢業,在家相夫教子,有一對女兒,家庭和諧幸福。為了這個新來的年近兩歲的中國女兒露絲,我們多次應邀到他們家,大女兒7-8歲,清秀嫻靜,酷愛讀書,儼然一個大姐,很會照顧兩個妹妹。二女兒4-5歲,長得就像早年的童星鄧迪爾,整個一洋娃娃,據說他們全家到廣州去接中國女兒時,在白天鵝賓館被人當模特搶著和她合影。看得出這個原來家中的老幺,有點任性嬌氣,但是對這個新來的妹妹倒是一點不排斥,她拉我去參觀露絲的房間,幫著媽媽給妹妹拿衣服送玩具,顯得幾分老成。


露絲來自廣東廣西交界的小縣孤兒院,德裏亞曾經給我一份當地的法製報,請我翻譯報上的一則尋人啟事,登著20來張棄嬰的照片(小露絲是其中之一),下麵是發現的地點(這些孩子丟在不同的地方,有鄉公所,派出所,也有醫院,還一個在農技站門口,反正都是公家的地方)。這是收養同一孤兒院孩子的一個英國母親在當地花錢買的。德裏亞說要留著將來告訴露絲她的出處,提姆還給了我一張當地的詳細地圖,每個鄉的名字都讓我注上拚音(當時還沒有Google Map),這些都是為將來尋根用的。媽媽德裏亞專門買了電飯鍋,請我教她做中國飯;專門為露絲買這裏罕見的熱帶水果,荔枝楊桃,就是聽說那是當地常見的水果。她多次讓我們打電話去那個孤兒院(但是每每被對方掛斷),找當年照顧過露絲的阿姨,就是為了知道一點露絲小時候的故事。露絲大一點見到我們會說,我的爺爺奶奶就和你們長得一樣。在露絲上小學的時候,要開始學中文,媽媽征求我的意見,學廣東話,還是普通話,我想也不想就說當然是普通話,普通話用處大,現在香港人都學。過了幾個月德裏亞告訴我,她送露絲去的是廣東話學校,以為她來自廣東,廣東話會喚起她對童年的記憶。聽說媽媽每周末送孩子上中文學校一起學中文,周日的一個下午到學校輔導露絲學中文。

幾年前他們一家到我們家來玩,露絲已經6-7歲,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完全融入這個家,是一個有教養的英國小姑娘。

在英國常常見到這樣的家庭,幾個黃頭發的孩子中夾著一個黑頭發的女孩,一個備受嗬護的中國女兒。每當我看到這場景,深受感動,自愧不如,無論這些家庭出自什麽目的,他們為這些孤兒提供了一個家,一個幸福的童年,一個不同的人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