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前因後果

這是13年發表在QQ空間的一遍博文,因為內容敏感被封殺了,轉載到這裏做個備份吧。
 
+++++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抗美援朝的文章,今天閑來無事,濁文一篇,大家共賞。

首先來看兩份協議:


•    日本軍隊驅出東三省以後,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由滿州裏至綏芬河由哈爾濱至大連旅順之幹線,合並成為一鐵路定名為中國長春鐵路。應歸中華民國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共同所有,並共同經營。締約國同意上開鐵路之共同所有權,應平均屬於兩方,並不得以其全部或一部轉讓。

•    中國政府為應蘇方之提請,以所有(大連)港口工事及設備之一半無償租與蘇方,租期定為三十年,其餘一半港口工事及設備由中國留用。港口之擴展或重建,應由中國與蘇聯同意為之。茲同意中國長春鐵路由大連通往沈陽在旅順口海軍根據地區域以內各段,應不受該區域內所設定之任何軍事監督或管製。

•    締約國同意旅順口作為純粹海軍根據地,僅由中蘇兩國中蘇兩國軍艦及商船使用。關於上開海軍根據地共同使用之事項,設立中蘇軍事委員會處理之。該委員會由華籍代表二人,蘇籍代表三人組織之,委員長由蘇方派任,副委員長由華方派任。上開海軍根據地之防護,中國政府委托蘇聯政府辦理之。該區域內之民事行政屬於中國。中國政府,對於主要民政人員之委派,將顧及蘇聯在該區域內之利益。旅順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員之任免,由中國政府征得蘇聯軍事指揮當局之同意為之。在該區域內之蘇聯軍事指揮當局為保障安全與防衛起見向中國行政當局所作之建議,該行政當局予以實行;如有爭議,則此類事件應提請中蘇軍事委員會審議決定之。



以上條款均載自1945年4月18日,中華國民政府與蘇聯當局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附件《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大連協議之議定書》和《關於旅順口之協定》

再來看另一份協議:

•    締約國雙方同意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項移交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立即實現,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 

•    締約國雙方同意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蘇聯軍隊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償付蘇聯自一九四五年起對上述設備之恢複與建設的費用。



•    締約國雙方同意在對日和約締結後,必須處理大連港問題。至於大連的行政,則完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現時大連所有財產凡為蘇聯方麵臨時代管或蘇聯方麵租用者,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為進行上述財產接收事宜,中蘇兩國政府各派代表三人組織聯合委員會,於本協定生效後三個月內議定財產移交之具體辦法,此項辦法俟聯合委員會建議經雙方政府批準後於一九五○年內完成之。



以上內容均載自1950年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條約》之《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

通過這兩份協議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第一份實際上是一份不平等條約。而在第二份協議中,蘇聯幾乎放棄了第一份協議中規定的有關港口和鐵路的在華特權。我想大家一定有疑問是什麽導致兩者有這麽大的區別?蘇聯真的放棄了它在遠東的特權了嗎?這和抗美援助朝有什麽關係呢?這個世界上一切人為發生的事情,都不會是孤立的。

毛澤東第一次到莫斯科麵見斯大林的經曆並不愉快,起初斯大林並不願意和中國簽署這樣一份新的協議,他更希望新的中國政府發表一份申明,原封不動地接受原有條款。對待同為戰勝國的中國,蘇聯為什麽要堅持它的在華不平等地位呢?原來一百多年來,俄羅斯及蘇聯一直在為遠東尋找一個優良的不凍港(海參崴不是不凍港),這是蘇聯的一個夙願,而大連和旅順現在擺在他的麵前,而且幾乎垂手可得,斯大林知道,隻要他堅持下去,這個百年夙願就終將由他親手實現,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而毛澤東在奪的中國政權後,為了證明他是一個比蔣介石更有力的中國領導人,他也必須拿出一份投名狀,以安撫尚不可靠的人心,因此談判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僵局。


僵局的打破居然是由於美國的介入,當美國得知中國正在與蘇聯試圖建立新的同盟關係後,為了給中蘇談判製造麻煩,美國決定向中共拋出橄欖枝。於是美國於1950年1月對外宣布台灣和朝鮮半島不在其防衛範圍之內,美國希望通過這樣的申明降低與中共的敵意,進而影響中蘇談判。但是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申明無意中竟然成為了解開中蘇僵局的關鍵。蘇聯從中看到的是除了中國之外,朝鮮半島成了蘇聯解決不凍港問題的另一個選擇,並且還可以順水推舟送給中共一份大禮(中共在中國地位的鞏固自然是有利於蘇聯的),而北朝鮮也從中看到了統一的曙光,於是蘇聯就不再堅持原有條件,於是幾周後就順利與中共達成了新的友好條約,也就是我們開篇看到的那份截然不同的協議。中國的民族和主權獨立要求,蘇聯的不凍港,和北朝鮮的統一主張都同時在美國的申明中找到交集!於是蘇朝開始積極準備發動朝鮮戰爭,至此朝鮮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從未放棄過它的特權利益,隻不過把買單對象從中國換成了朝鮮。(而中國蒙古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由於沒有恰當的替代者,斯大林堅持蒙古獨立條款,最終蒙古永遠離開了中國的版圖。)

在新的中蘇友好條約簽署四個月後,朝鮮戰爭在蘇聯的支持,中共的默認下正式爆發。戰爭初期,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一口氣將美韓聯軍趕到釜山,美國這時才意識到當初犯下的錯誤是多麽嚴重,於是連忙轉變態度收回申明,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強行在聯合國通過增兵朝鮮半島的決議,發動仁川登陸,一舉扭轉了戰局。

由此可見朝鮮戰爭的發動和第二份中蘇友好協議有密切關係。但是這隻決定了中共出兵朝鮮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實際上中共還真的差點沒有出兵,因為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後,北朝鮮全線潰敗,甚至都來不及組織後備力量就瞬間被趕過了三八線,於是金日成不得不緊急向蘇聯提出援助,要求蘇聯出麵組織國際誌願軍參戰。可是中共在和蘇聯討論出兵援助朝鮮的可能性的時候,蘇聯卻因為擔心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拒絕派出空軍部隊援助,而當時中共也沒有空軍,因此討論的結果是如果出兵很可能會遭遇失敗,最終決定不出兵,並將這個結果通過電報通知了金日成。可是就在當天晚上,毛澤東再次在中南海召開政治局特別會議,會議上與會成員認為就算蘇聯不出兵,中共也必須出兵,因為金日成一旦戰敗,必將撤退到中共東北地區繼續組織反攻力量,這樣一來中國東北將變成朝鮮流亡政府的基地,難以保證不招到聯合國軍的攻擊bing產生諸多長久問題。而東北當時是中國的工業心髒,集中了中國幾乎所有的重工業和軍工企業,一旦遭到破壞,將對中國嚴重的影響,因此毛澤東認為必須將之擋在國門之外,那怕失敗也至少要讓美國人明確認識到進入中國的代價將會大到難以承受,因此中共單方麵做出了出兵的決定。(所以所謂抵抗美國進入中國的真實原因其實是防止北朝鮮流亡政權在中國東北建政)。就這樣中共誌願軍跨過了鴨綠江。並且由於中共的堅持,蘇聯也最終改變決定,秘密派出了空軍參戰,抗美援朝正式打響。雖然後來從美國公開的檔案中似乎沒有找到美國必然會出兵東北的打算。
 
抗美援朝的意義首先在於守住了中共在東北的工業基地,阻止了朝鮮流亡政府的建立,同時也讓蘇聯認識到了中共的力量,這才有了後來的大規模的蘇聯技術援助,此後8年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共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係,現在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的基礎就是那個時代打造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的,抗美援朝是中國在已經做出壞的選擇(赤化)之後的結果。
 
至於再後來的中蘇反目成仇,這也和毛澤東強烈的自尊心有密切的關係,這是後話。朝鮮戰爭的爆發可以追溯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更甚至可以追述到如果當年沒有西安事變,導致中國赤化,那麽也就不會有抗美援朝,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冤有頭,債有主的,至於西安事變帶來的惡果,以後再聊,中國今天的現狀就是在為過去犯下的錯誤償罪,而今天的罪孽也必將在將來得到償還。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老毛的”意誌“, 不是”一直“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這個從邏輯上說就很清楚了。
但必須承認, 在堅持出兵朝鮮的問題上, 老毛的一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隻要他主張出兵,全部不同意,也會出兵,因為到現在隻聽到過老彭主張出兵,這個說法還是老毛過世老彭平反後才有的;反過來,即便一大堆人都主張出兵, 老毛一人反對,大概率也是不會有抗美援朝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