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製度的本質區別是什麽?(五)

百竹談今論古之一

2024/10/5

美國政治學學者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在其1992的著作《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中提出:“西方國家自由民主製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1]這隻是他的一家之言,筆者不完全讚同。現實是(目前)這種製度dominate其它社會結構。這裏避開宗教、文化等等傳統的視角,從人的本性的角度簡單描述這兩種製度,隻是白描,而且是極簡的白描。不解釋形成原因,這是很大的題目,可以窮其一生去研究,所以本文不解釋為什麽西方和中國的製度演化成這樣。也不加以褒貶,西方製度有自身的缺陷(後麵會提到)。



西方製度是圍繞著以下核心運作的(當然有很多例外,但主要的內在邏輯是這樣的):

產權明晰的私有製

讓社會各成員間結成一種利益共線的關係以激發人性中的SS原動力

讓權力在運作過程保護個人的權力(產權﹑人權等等)

胡蘿卜——正麵渠道暢通:如果自己在台上無法、或者難以剝奪他人的產權,那麽它日自己下台以後別人同樣無法、或者難以剝奪自己的產權,所以無論是在台上還是在台下,自己的財產、人權是安全的。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幾個偉大的人物開會決定的,而是統治階層(王、貴族、教皇、大主教等等掌握資源的人)為了切身利害你死我活地鬥爭,並且在這種過程中逐漸向外圍推(例如選舉權推及有土地的白男成年人[下同]–﹥所有白男–﹥所有白女—﹥所有有色人種)的結果。過程是漫長而血腥的


大棒——反麵渠道阻礙重重;不必、不值得(代價太大)、不能、無法做到。後麵用例子解釋。

前麵談到私有製是西方製度的必要條件,這裏解釋一下。下麵借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的社會結構解釋,因為工業革命之後,特別是二戰以後,西方製度有越來越多的公有製的因素加入,出現國營機構[比如有的國家醫療﹑公共交通是國營的,政府部門本身也是]。共產主義運動、兩次世界大戰促使西方製度本身發生變化,這也是很大的話題,比如為什麽會出現工業革命,西方國營機構又是如何維護以上三原則的,與中國有什麽不同,這些複雜性無助於解釋私有製的必要性,公有製因素的加入是在私有製社會結構比較成熟,成了社會的基因的情況下,因此用之前的社會結構。

前麵談到公有製、集體主義的係統性缺陷是需要一個胸懷秉公之心兼具睿智大腦的超人,這樣的人又不存在,因此現實生活中的公有製是這樣運行:職位由上級決定,上級挑選的人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人(一般是察言觀色、能取悅於上級的並能滿足上級的SS而有不讓其承擔責任的人,不排除有秉公之人,但畢竟是個例,這樣的人要上報紙、戲劇),職位是一個人唯一的收入來源,所以唯命是從才最符合個人的利益。在最上層,中央的官員們擁護一尊才最符合個人的利益,整個國家都是大家共同所有,但大家又沒有任何決定權、甚至使用權,所以實際上舉國為一尊所有,一尊決定一切,一尊的決定,無論動機是為了全國人民還是自己的權威,都無法在高層得到討論、評估,即使有個別人反對,比如彭德懷、梁簌冥,也會以失敗告終,同時還會受到無情的打壓和整肅。雖然有民主集中製、群眾中來群眾中去,政協、人大之類的政策、機構,事實證明他們隻是起裝飾作用。

用換馬比賽的原理,假設統治階層全部是由大地主、大資本家組成,他們瓜分了中國所有的資源,他們之間縱橫勾結、競爭、合作、為了自己的SS,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像現實生活中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沒有多高尚,也沒有多卑鄙,但有一點,他們無法像秦一樣滅六國而獨吞天下(這一點很重要),這個時候在中央就會出現這樣一種辯論:

領地在遼寧省的彭德懷說:超英趕美是不現實的,我的領地上雖然有鋼鐵廠,但是產出已經達到極限,需要資金研究新工藝……;


領地在廣東省的葉劍英說:為什麽要定這樣一個目標?又不是比賽?贏了英國又如何?為了誰?我是不會會為了給你撐麵子而定下這樣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目標的。另外,我們的海外貿易需要與美國洽談匯率和關稅問題,我認為……;

領地在河南的劉少奇說:秋收即將到來,去煉鋼完全不務正業。我反對!

當然,一尊怎麽會是無產者?一尊應該是最大的地主(再次強調一尊無法完全兼並其他大地主的土地),交換了馬匹之後,一尊根本就不會去提什麽超英趕美的目標,他也會很務實,即使去訪問蘇聯簽署條約,也是為了他自己的SS,遵循的原則應該是經濟利益優先。所以文革、大躍進根本就不會發生,即使一尊想做,部長們也不會配合。

再假設一個例子:一尊的錢袋子捏在人大(人大決定預算、征稅、立法)手裏,對於那些出於政治目的而不顧經濟利益的項目,比如援助亞非拉,也許會出現這樣的討論:

葉劍英說:援助烏拉圭5億,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好處﹖直接給錢?我反對!我建議用無息貸款的形式,獲取他們國家的鐵礦開采權。用這些貸款為他們建鐵路,2億買老彭的鋼,1億買老劉的麵粉,2億給我們的鐵路公司,建好了鐵路又可以把鐵礦運到海邊,這樣會帶來20億的收入,增加工作機會,我們還可以多交稅,


這樣一種社會結構,那些一尊異想天開的麵子工程得不到領主們的支持,於民不利也於領主不利,領主與所領導的人民因為利益共線結成利益共同體。領主敢與一尊叫板有以下原因:首先領主與一尊沒有那麽強的人身依附關係,一尊無法隨意剝奪領主的土地,領地是領主的收入來源;其次一尊雖然是最大的地主,但沒有絕對的權力,預算受製於人大,還要依靠領主們繳的稅;第三有實力,一尊不敢動領主因為他不是一個沒有資源的老百姓,生殺予奪全在一尊手裏;第四牽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領地鬧饑荒,自己的收入也受影響。私有製給了領主們據理力爭的動機、目標。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一尊的權力受到領主們的製約,政策有利於領主,也就有利於整體——國家和個人。

再舉真實的例子:

例1: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在位期間與國會產生嚴重衝突,曾經解散國會,自行征稅,最後被處死。貴族和下議院有實力(私有財產比如領地)反對查理的許多政策,雖然這種反對不足以阻止查理一意孤行,但削弱了他推進其項目的能力,使其失敗後不得不求助於國會。多次嚐試加強王權、實行獨裁統治導致與國會產生血腥衝突,最後以被砍頭告終。 設想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誰敢反對?就算是犯顏直諫的魏征,也不過是說說天下、社稷之類的大道理,遠不如各個大臣為了自身利益在朝堂上唇槍舌劍地爭論更有力度、更有效,而且不需要大道理動員,出於本能就會去辯論、去行動。

例2:北京一個軍界官員住宅,定時供應熱水,水龍頭壞了,九十年代逐漸引入了市場機製的管理,有些東西比如水龍頭要自己掏錢修,而熱水是免費的,所以,即使沒有人洗澡,也會讓熱水白白地流幾個小時。當然,私心不那麽重的人家會自費花錢修理,這樣的行為畢竟要靠覺悟、大我/小我之間的思想鬥爭,不是每一家都會這樣做。如果使用換馬原理,此房屬於個人,有房產證,房主一定會在第一時間修好水龍頭,對私心重的人也同樣是最佳選擇,對社會這個整體,同樣是最佳選擇。同樣的私心,不同的行為,但對社會而言,顯然後者更有利。

這裏闡述了私有製的必要性,有了私有製,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個體之間的競爭有可能導致兼並而成為獨有,為什麽英國沒有?這裏再次說明不解釋為什麽,本文白描其區別。


那末西方製度如何激勵個人的原動力,同時又最大限度地避免內耗呢?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End_of_History_and_the_Last_Man [中文]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I_of_England

3﹒https://www.parliament.uk/magnacarta/

HBW 發表評論於
曆史和現實不能假設,但可以解釋。
常態 發表評論於
最大,也最有特色的特色就是?

中國特色 - 中國人民的選擇,你要怎樣吧?檔有機槍特色你選。
登錄後才可評論.